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外学者在“丝路研究”的热潮中,不断有新作问世,可谓成果累累。现在又有了一部规模较大、论述比较系统全面的专著——周菁葆著《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以下简称《丝音》)与读者见面,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周著《丝音》共三十五万字,插图一百三十九幅,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部份进行阐述,对西域音乐文化的历史分期,作者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上篇继叙述上古时期的东方音乐文化之后,把西域音乐分为曙光、兴隆、异向发展、融汇、规范五个时期。下篇阐述了十九世纪以来,丝绸之路木卡姆艺术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国家木卡姆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新疆维吾尔族木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其居住地——新疆,面积占我国领土的六分之一,又位处中亚腹地,是丝绸之路的要冲。维吾尔族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地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从而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木卡姆艺术,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相似文献   

3.
自治区第二届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学术讨论会于8月5日至9日在木卡姆诞生的故乡——莎车县召开。来自内地和自治区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教学单位、专业学会、文艺表演团体及有关音乐、文学、历史、文化艺术等部门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开拓少数民族文化研讨新局面的学术盛会。自治区主席、木卡姆研究会会长铁木尔·达瓦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她在自己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在雕塑、绘画、建筑、舞蹈、音乐、文学等众多领域,以非凡的才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瑰宝,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成就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也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在新疆,遗存至今的千佛洞壁画;持续不断的考古发现;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的音乐财富;保存在人民口头和书面上难以计数的各种各样文学作品;属于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书面文学;属于喀喇汗朝穆斯林维吾尔人的语言、文学作品,以及在鄂尔浑——叶尼塞河流域  相似文献   

5.
多朗木卡姆与萨满文化王秀兰(蒙古族)维吾尔木卡姆有多种形态,其中,多朗木卡姆的历史比较古老,音乐文化的内涵也较为原始、古朴。《清史稿》卷110中记载:“高宗平定回部,获其乐,列于宴乐之末,是为回部乐技,用达卜一,那噶喇一,哈尔扎克一,喀尔奈,塞他尔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和主干,含《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流传在某一特定地区的"地方木卡姆".《十二木卡姆》讫今出现了五种不同的版本喀什版、和田版、阿克苏版、伊犁版和综合版.维吾尔木卡姆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民众性这五大特点.它是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由于诸多原因,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面临着人才缺乏、版本不全、唱词不统一、资料保存和手段落伍、民众热情锐减等问题,值得各方重视并设法解决.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经典著作、谚语、民间故事、十二木卡姆之中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深入挖掘,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贴近学生实际,突出民族地区特色,进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和主体,除喀什、阿克苏、伊犁等地区之外,<十二木卡姆>在和田地区也曾经广泛流传.它与喀什地区流传的各种版本一样为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古典套曲,在乐律乐调、节拍节奏等音乐形态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相同或相近之处,但在篇幅、结构、沿用乐器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文章即是对该地区<十二木卡姆>结构的初步探研.  相似文献   

9.
《十二木卡姆》的整理工作经过付出巨大的科学的劳动,现已基本完毕,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维吾尔人民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民为我们祖国的中华文明宝库所做的贡献的一个重要部分。把它说成只是伊斯兰文化的产物,是不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的。因为,维吾尔人的音乐、歌曲和舞蹈系统化的社会基础,在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就开始形成。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和以后的文明史是维吾尔民族整个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十二木卡姆》虽然是系统化了的十二大经典音乐的名称.实际上它也是维吾尔  相似文献   

10.
强化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系列文化产品的申报,借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寻求国际项目的支持,以推动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借助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推动,打造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品牌;充分利用自治立法权,立足区情,扩张适用现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中维吾尔族文化转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与众多的、大规模的、异质文化的碰撞、融合、吸收,因此,维吾尔族文化具有了一种“合成文化”的特征。文章探讨了现代化发展中维吾尔族文化的转型问题,从实现维吾尔族文化跨越式发展这一视角出发,提出了维吾尔族现代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木卡姆教育、其宫廷木卡姆教育、麦西来甫教育、木卡姆艺人师传徒的口传心授和现代木卡姆教育等四个方面揭示了木卡姆传承至今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邹赞 《新疆社科论坛》2010,(6):73-76,83
对维吾尔族宗教影响下的禁忌习俗、饮食文化和色彩意识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呈现出以下特征:自然美在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中占据中心位置;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表现出"美是和谐"、"美在完善"的理念;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其民族特色鲜明,又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加快了大众化步伐。  相似文献   

14.
民间艺术是留存民间的艺术瑰宝,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新和县的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艺术和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具有共生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如何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何惠及民生服务于社会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维吾尔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具有特色的古籍文献。这些古籍文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构成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维吾尔文化学界不断探索并力求实现的目标,对于继承和发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价值、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特点、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的建设等问题作了概要性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的首饰独具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不仅体现着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而且标志着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程度,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维吾尔族历史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总的感受1992年可以说是“木卡姆之年”。无论是八月在莎车绿洲举行的自治区第二次木卡姆研究、缅怀木卡姆大师和群众性的演出活动,也无论是十一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性的包括学术研讨、舞台演出、成果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汉文化认同的现状,并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影响文化认同的深层因素,提出了今后培育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维吾尔族古籍文献是维吾尔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和平解放以后,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挖掘、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取得了大量实质性的成就,发表了大量民族古籍研究学术论文。许多口头流传的古籍已经记录下来或者进行了录音。另外,关于其他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著作和文章也不断问世。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经济文化类型在历史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牧民族回鹘中的一部分于9世纪由蒙古高原迁居新疆,在继承原有农业民族经济模式的基础上适应新的环境形成了半农半牧、以农为主的混合农耕文化。其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表现为社会阶层自下而上的适应。随着经济基础的转变,产生了意识形态及文化的变化,这影响了维吾尔族发展的轨迹,成为现代维吾尔族经济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