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定意义上,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学术史就是一部"国际化"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中国渐渐融入世界体系时,"国际化"就已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宿命。学术国际化的动力始终来自两个方面:学术共同体内部和国家行政权力部门,专业的学术评价机构则在两者之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成功地将学术国际化与学术评价、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利益联结在了一起。在评价机构的导引下,对SCI的过度看重使得自然科学期刊在当今学术国际化进程中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低谷。现已开始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进程则显示了典型的路径依赖,进军SSCI和AHCI已成为国际化最现实的目标。其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样的国际化不仅会让其学术期刊重蹈覆辙,而且人文社会科学自身也会被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应选择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进入到新时代,这是一个具有新的历史方位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实践也由此展现出多重的意义。新的理论自觉要求当代中国学者必须具有自己的学术话语权,将马克思主义研究推向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的中国语境问题,则要求中国的学术说中国话,将学术思想转化为现实实践,同时将现实实践提升为学术思想,从而体现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它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在不断回答中国的问题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一定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南,只有它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和理论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以当代中国学术体系去看待中国问题,既要认真地、合理地汲取西方的理论,又要有属于自己的"阐释原则",在深入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过程中,建构出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从学术自主意识的觉醒,在恢复与重建中追求学术自立,到学术规范的革命,追求一种有序的学术自由,再到问题意识的凸显,致力于自主创新,始终贯穿着对学术自主性的追求和努力。为克服人文社会科学缺乏自主性的"被发展"现象,我们需要以3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反思为契机,充分利用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地研究中国问题,逐步实现向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步,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但国内学术界对"国际化"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本文批评了抵制国际化的"学术民族主义"和丧失本土意识的"殖民地学术"。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不仅仅意味着英文论文、国际会议和国际期刊,更重要的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和竞争,提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范式,与国际同行共同设置研究议程。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处理好经验与理论、"在中国"与"为中国"、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的关系。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丧失本土问题意识,对西方学术界亦步亦趋,也不意味着母语写作的自我矮化。高水准的中文学术写作也是国际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堪称邓正来先生的“终身关怀”.他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的思想,同时强调国内向度的学术规范化和国际向度自主于“西方文化霸权”,并遵循这一思想推进自己关于“中国社会秩序之正当性和可欲性”的学术研究,及作为学术组织者对学术刊物、学术平台、学术机构、学术丛书和学术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现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现的基于“科学化”的学术国际化趋向及“智库化”趋向,彰显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回应这些问题既要超越邓正来的相关思想,亦是对其历史贡献的学术承认.  相似文献   

6.
全球治理效果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内在关联,全球治理的"实效"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勃兴,而全球治理的"失效"则会加速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衰落。从实践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球治理中面临"失效"境地,比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在全球治理中的"失效"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球治理中逐步发挥出"实效",比如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和谐世界"理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治理中的"实效"。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全球视野转向",运用其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并促进它的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15日,《光明日报》社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论原创·奖原创”学术论坛,就学术原创的意义、学术原创的标准、学术评价机制创新与学术创新,以及学术共同体不同成员在学术评价中的责任等问题,多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到会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会议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尤其离不开创新。华东师范大学推出旨在鼓励学术创新的“思勉原创奖”,以创新的方法奖励创新,一经面世就为学术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体现了一所大学的远见、担当和胸怀。2008年,“原创奖”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首次评审。三年后,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吕思勉先生命名的“思勉原创奖”,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开始面向全国组织评选。学术原创成果的评价机制健全与否和学术生态密切相关。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不断向学术领域渗透,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暗箱操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华东师范大学创设“思勉原创奖”,把着眼点放在“原创”上,抓住了当前学术界最核心的问题,对学术平庸说不,对学术不端说不,有助于突破成果评价等制约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年来学界剽窃、抄袭、造假、浮夸等学术腐败的现象,今年刚刚成立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的99位委员一致投票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在学术界以打假著称的学者杨玉圣说:“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的不少具体规定专门针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不仅再次重申学术研究的最基本规范:“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学术资源,一个国家的学术影响力主要是通过期刊实现的。美国的三大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SSCI、A&HCI)是目前衡量一个国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它们所收录期刊的多少直接影响该学科国际影响力的水平。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学术论文被三大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情况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在三大科学引文索引中被收录的论文数量相差极大,三大学科的发展极不平衡,国际学术影响力差异大——自然科学得到高速发展,社会科学得到快速发展,艺术与人文科学只得到较小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必须通过政策调节、平衡各学科发展,改革现有的学科分类方法,将哲学社会科学明确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艺术与人文科学,使用正确的方法对不同学科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学术期刊进入国际期刊引文数据库,不断朝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术评价是目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数量化学术评价制度所引发的各项问题,同样也引起了台湾学界对于引文分析及其相关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在回顾近10年来台湾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鉴研究及其实践状况的基础上,台湾学界深刻反思了现行学术评鉴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据此阐明了对于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评鉴的10点主张。  相似文献   

11.
论文数量、来源期刊、国际合作、国际基金资助、论文被引情况是判定“985”高校在“十一五”期间在Web of Science 中所发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对这5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但其国际学术影响力尚需要努力提高,具体可以从培养科研工作者树立国际化的学术理念、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实施期刊“走出去”战略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邓正来的主要学术旨向和贡献为基本论据,阐述如下观点:西方社会科学,是源于西方社会又自洽于它的社会科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从西方社会科学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运动和制度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即作为群体的中国知识分子以“集体性不意识”和“前反思性接受”的方式,对西方的“现代化范式”进行“移植”,导致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性范式危机,扼杀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建构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路径,如何实现邓正来以建构“依据中国、走向世界”为学术定位的思想,是赋予超越于学派、阅历和研究旨趣之差别的中国知识分子“殊途同归”的、艰辛漫长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从2003年开始设立了“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三年以来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比较广泛、深入、热烈的讨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事实表明,学术必须在批评与争鸣之中发展。中国当代学术,必须批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观点和理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思想观点,论争清楚各种概念、范畴、观点、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调查>课题组“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深教授以及对学风问题颇有见解的专家学者为主”对部分高校专家学者进行个案访谈,笔者有机会接受教育部学风委课题组访谈,曾就学术道德与诚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的整体状况、影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亟需解决的问题、创建健康的科研环境,加强科研道德与诚信建设建议等问题表达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季刊,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严格贯彻"双百方针",努力繁荣学术文化。学报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据2010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于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评价为研究视角,基于对全国42所高校3 805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专家学者的专题访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判断、违背学术道德与诚信的行为及其危害、对科研工作者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分析以及改善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措施等问题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目前的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大体满意,但认为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防范措施,会有一定下滑趋势;违背学术道德与诚信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于学术成果产生和学术资源与荣誉获取过程中,影响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主要是自身学术道德意识薄弱与学术道德与诚信监督管理措施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从学术道德培养、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执行与监督等方面加强对学术道德的规范和监督,推进学术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7月5日,第四届中国文化论坛年会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第四届中国文化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30年"。本届文化论坛历时三天,学者们围绕社会科学的繁荣与思想创造的困境、学术传承与世代更替、学术传统与文化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专题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地大学报")已经走过了第一个10年。10年来,在海内外学人的鼎力支持与热情指导下,地大学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据清华大学等单位最新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的数据,地大学报影响因子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第11位。2011年学报提出了"绿色文科"的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0月25—26日,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与华北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成功举办了“中文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针对性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地域文化、地方学研究与学术交流,2009年10月20至21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与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北京地理学会、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共同举办了“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