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秋水篇在《庄子》中是一篇突出的文章,它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谈了许多哲学上的大问题,尤其是近代哲学上最受人注意的问题。一开始,河伯和北海若的谈话就抓住了空间大小的相对论,接触了“宏观世界”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经纶 《船山学刊》2012,(1):122-126
目前,学界乃至中学、大学语文在选编《秋水》篇时都认为,该篇的主旨是阐述认知与价值判断的相对性等等。若从篇章结构、语境、内容及其哲学思想等总体把握该篇,其所探讨的人对万事万物价值判断的相对性等不是该篇主旨,恰是得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总论的重要缘由和依据,而"三无一守"又是构成其后"反其真"命题的前提和条件,故"三无一守"所指向的"反其真"命题应是《秋水》主旨的落脚点,展示的是一条层层推进的为何、又如何"反其真"的逻辑线索。该篇在结构的安排和布局上与《逍遥游》有异曲同工之妙,凸显了《庄子》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阐发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3.
苏轼《东坡志林·游沙湖》的校注,华东师范大学本(1983年3月第1版)和中华书局本(1981年9月第1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兹辨正如下:一、沙湖安在?《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华东师大本注曰:“沙湖在今湖北沔阳县东南一○五里。轼于元丰五年三月来此视察田畴。”疑误。  相似文献   

4.
由萧涤非先生主编、张忠纲先生总成之《杜甫全集校注》体例周备,考辨精详。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笔者就其中一则注释略申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正> 《庄子·天下篇》开头部分有一句话:“其数一二三四是也。”这句话神秘莫测。对这句话的解释,自古以来的治庄注释家纷然杂陈,五花八门,但都不甚解其意。王先谦《庄子集解》在“其数一二三四是也”条下引用宣颖的话说“分明不爽如是”。郭庆藩《庄子集释》在这句话下用成玄英的“疏”,说“一二三四即名法等是也”。解放后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合编的《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中,则把这句话直接翻译成“用一二三四计数看”。  相似文献   

6.
《庄子·养生主》篇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仅次于《逍遥游》、《齐物论》的名篇,然而古今《庄》学家们对于此篇的研究却显然远不够深入,甚至还存在不少的错误。本文意在从四个方面对此篇的理论价值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7.
<庄子@寓言>篇主要发挥了<齐物论>与<外物>的意旨.庄子在论析寓言、重言、卮言等问题以后指出万事万物永远处于变化状态,新事物不断地替代旧事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齐物论>语).当人去认识去言说当前事物的时候,这事物已经成了旧事物.<寓言>篇"孰得其久”的"久”字当读若旧.庄子认为而这旧事物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被认识被表达的,只有"和以天倪”的"卮言”才能对于变化中的事物进行有限的表达描述.这说明任何语言也赶不上"意".庄子关于天钧、天倪及其关系的理论,从一个方面说明言、意之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9.
《盗跖》篇是庄子后学的重要著作。其体裁尽管是寓言,人物和情节皆为虚构,但其主体思想却是现实的反映。其思想意义在于对“内圣外王”观念的阐发,在于以睥睨一切的态度和勇气对于现实社会和伦理原则进行的极猛烈和深刻的批判,如果说庄子其人是在闭目养神的状态下驰骋想象而作逍遥之游的话,那么,庄子后学,特别是《盗跖》篇的作者则是在睁开眼睛看世界,为庄子的逍遥之游找寻到了人世间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庄子·逍遥游》篇中大鹏形象多受历代治庄者的关注。在讨论大鹏与逍遥的关系时,除了庄子寓言本身模糊性和多意性的影响,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也影响学者们对大鹏形象的正确定位。从郭象《庄子注》开始,对大鹏形象的认识多与逍遥境界直接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大鹏形象在《逍遥游》篇寓言中更深刻的用意。《逍遥游》中大鹏象征着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的主人公,鹏飞图南所代表的是一个由凡入圣的动态过程,也是通往逍遥至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庄子·天下篇》作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但它究竟出于何人或何家之手?成于何时?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按传统的说法,古人编书著书序列于最后,如《逸周书》的《周书序》、《淮南子》的《要略》、《史记》的《太史公自序》、《汉书》的《叙传》等就是如此;《天下篇》是《庄子》书的最后一篇,又具有概述的性质,因此说它是庄子的自序。但现代学者很少有人同意这种观点。胡适说:“天下篇是一篇绝妙的后  相似文献   

12.
清华简编者把一篇简文题为《尹诰》,称它是"《尚书》中的一篇",是真"古文《尚书》"。这个说法,存在很多问题。历来《尚书》各本均无《尹诰》之篇名,清华简题名《尹诰》是误读《礼记》和郑注所致,《尹诰》简文根本不合《尚书》之"诰"体,且简文与历史事实充满着矛盾。有鉴于此,简文应该是战国时人编造的有关伊尹与汤事迹的习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乃《庄子》书外篇之羼入于《齐物论》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本文从语体风格的辩析上,从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以及上下文在意旨及语调的衔接这样三个方面,论证了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为《大宗师》篇的真人之写,无论是内容,还是手法,都是一种新创。但值得注意的是,与《齐物论》一样,《大宗师》中也有羼杂的部分,《大宗师》中真人三解以下的三节文字,即为它篇之羼入者。作者一方面从字句的准确解释、细致辨析入手,推倒从郭象到今人的众多注释,并对许多前人未解通的句段作出了诠释;另一方面又从内七篇及庄子学派思想和文风发展的大背景上,并在与儒、法思想的比较中,对《大宗师》的意旨及三节文字之为羼入者,作了深入阐述;显示了作者融合乾嘉传统于深层次思想和思维方式研究中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晁福林 《河北学刊》2003,23(1):91-95
庄子后学对于庄子思想中的悲剧意识有所发展,它更多地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性自身和社会因素中寻找悲剧产生的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向社会抗争的精神.<让王>篇是庄子后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篇除了以道家特有的幽默与深刻叙述伯夷、叔齐之事以外,还塑造了更为狷介的两位隐士形象,即为表示坚拒商汤让王于己而投水自尽的卞随和务光.<让王>篇所描述的隐士,其人生悲剧的基本表现是在贫困潦倒中结束残生.他们所坚守的经不起推敲的"原则",是其悲剧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二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秋水》,演绎晦涩艰深的《齐物论》而又流畅浅白,遂被旧庄学视为整部《庄子》首屈一指的篇什,然而魏牟却因误解《齐物论》而初步遮蔽庄学真谛。郭象又篡改曲解《币欠水》,支持其对《齐物论》的篡改曲解,支持其否定“道”之存在的“独化”谬说。篡改版《秋水》及其郭象谬注,是旧庄学理解《齐物论》及至整部《庄子》的义理源头,也是彻底遮蔽庄学真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二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秋水>,演绎晦涩艰深的<齐物论>而又流畅浅白,遂被旧庄学视为整部<庄子>首屈一指的篇什,然而魏牟却因误解<齐物论>而初步遮蔽庄学真谛.郭象又篡改曲解<秋水>,支持其对<齐物论>的篡改曲解.支持其否定"道"之存在的"独化"谬说.篡改版<秋水>及其郭象谬注,是旧庄学理解<齐物论>及至整部<庄子>的义理源头,也是彻底遮蔽庄学真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晁福林 《学术界》2001,(6):186-189
<庄子>的<寓言>一篇与其前面的<外物>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其沿着言意之辨的思路所进行的论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所云的"受才乎大本",指人的躯体为天地所生,但人须待灵魂附体,才算真正有了生命,此即其所谓的"复灵以生"之意.庄子引述孔子之语说明若要使人心服口服,靠各种"言"都是不行的,而必须靠阐明大道的"意".<外物>篇所提出的"得意忘言"的命题,在<寓言>篇中得到进一步阐发.  相似文献   

19.
《庄子·外物》篇以完全随顺自然、排除外物干扰为主旨,指出人事与自然虽然皆有其“自然”性质,但人事的自然实不能与纯粹的自然相比拟,并从绝对顺从自然的角度批评了导引之类的健身之术。本篇还对庄子的“圣人”观有所发挥,认为有时候“圣人”“无殊于小人”(王夫之语)。另外,遇过对于“得意忘言”命题的闸述,发挥了本篇所强调的去掉外物羁绊的意旨。  相似文献   

20.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影响甚大。该书所选《庄子·逍遥游》,注释简明扼要,用力颇多。可惜标点未能反复推敲,多有疏失。虽一再重印,也未见改动,似乎成为定本。看来有商榷的必要。开头,编者介绍庄子,引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段。其中一句标点是:“《贯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此句标点就有欠妥之处。据说明,《逍遥游》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王本以郭象注本为依据,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中并无《畏累虚》篇。遍现郭象、成玄英序,亦未言有佚篇《贯累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