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以及有关环境伦理机制等层面对中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环境伦理研究既要大胆吸收西方环境伦理理论中的积极成果,又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合理因素,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已经产生了丰富的环境伦理观点,它既与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在对世界整体观的认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在自然界地位的确立、合理利用资源以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又在理论基础、流传与作用方式、对当代中国当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当代环境伦理学正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两种环境伦理文化而得以迅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文艺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基本原理同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因而,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的基本原理是其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艺伦理思想是其重要来源,同时,批判借鉴了西方文艺伦理思想的积极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贺麟伦理思想的梳理 ,展示贺麟伦理思想中道德范畴与非道德范畴“经济”之间的关系 ;贺麟对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五伦观念”和西方伦理中的功利主义的态度以及贺麟对道德发展动向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对贺麟的伦理思想给以总体评价 ,并希望贺麟的伦理思想对当代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伦理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毛泽东伦理思想集合中西伦理渊源于一体,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精华的批判与继承,对西方近代伦理思想的改造与吸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接收与消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生态伦理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这一思潮的崛起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尽管西方学者较中国更早地系统关注生态伦理问题,但中国古代学者著述中关于生态伦理的直观、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伦理规范仍具有积极的价值,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当代生态伦理思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环境运动和环境伦理思想为调整被工业社会扭曲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引导与推动着传统伦理学主导观念和道德习俗的变革。环境伦理科学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升华。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上,考察和分析这种变革的现实社会根源和它的历史思想文化根源,研究东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演变特点及走向,推进东西方思想的整合,取长补短,超越“主客二分”思想,建构与发展现代环境伦理学,以切实推进当代伦理文化的变革,共同创造全球绿色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近代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是对边沁等功利主义者思想的完善。密尔认为幸福是行为的目的 ,功用原则是评价行为善恶的唯一标准。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 ,他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被看作是规则伦理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实际上 ,他的伦理思想是对功利主义伦理与美德伦理的调和。这种调和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两种伦理思想传统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为分析当代中国若干道德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比较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很多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对此的比较性研究,可以有助于认识及了解人类文明发生及演化的历史。考察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以来至二十世纪初两千多年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主要从古希腊伦理学与先秦儒学、基督教伦理学与宋明理学、西欧近代伦理思潮与明清启蒙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伦理指事物的条理,生态伦理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乡村旅游活动蕴含着“人—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我国乡村旅游在规划与论证、经营与服务、研究及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生态伦理问题。我国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充分依托野趣的生态环境,以华夏历史文明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为根本,吸收西方早期孕育的生态伦理思想精华,将生态伦理思想渗透到规划与论证、试点工作、经营主体和人才培养中去。  相似文献   

11.
中西古代“伦理”与“学理”财富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儒学伦理的思想基础与封建皇权统治的政治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哲学思辨与理性精神的认识基础、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以及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的。通过中西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古代在思维方式,特别是在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人性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正是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完备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尴尬,我们必须努力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思维,把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中的正义与道德等价值诉诸于当代中国现实载体中,加快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把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理念定位为“生物中心主义伦理学”。但本文不限于对“敬畏生命”核心思想本身,而且联系其自然观念、文化观念和中国启示而进行的研究表明,从研究和借鉴施韦泽的生平和思想,实现中西思想精华积极互动的要求来看,我们有必要更合理地确定敬畏生命理念在现代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学从产生、发展到勃兴,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新意"的理论观点.从整个文化的相关性来看,这些观点的提出决不是完全出自臆想,而是具有一定理论背景的.现代西方哲学、伦理学的转向与环境伦理思潮的崛起密切相关,是环境伦理学生成所不可或缺的人文背景与理论前提.把握和梳理这种联系对于我们理解环境伦理的"本土化"诉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西方思想界从哲学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促使了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与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流派。本文对其中的各种学说观点做了详细论述和评析,认为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有分析地借鉴西方思想,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理论学说,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本质区别:中国的"天"是形上层面的"德性之天",西方的"天"是经验世界中的"自然之天;"中国的"人"是整体主义环境下的强调"天(道)"的人,西方的"人"是个体主义环境下的强调人类自身发展的人;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中国是内省式的,从正心开始,而西方是外求的,从研究自然开始。二者应当保持和谐的张力:在形上的超验层面应当具有传统中国"天人合一"的信仰,而在经验世界里应当注重"人与自然(天)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资源环境伦理思想、循环经济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些思想是正确处理资源型城市发展以及人类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深入探讨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思想与理论描述,指出其对中国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至少在西周时就有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规定,秦汉时将这些规定以法律形式予以颁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我国西夏王朝亦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涉及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在生态环保思想上,儒家以“仁”为出发点,主张善待自然万物。宋时程朱理学的“天人合一”主张对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发掘搜罗中国古代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法规定,探讨各家各阶段环保思想源流,对于我们今天的环保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起步较晚,中国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治理环境污染,探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马克思著作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自然生态思想、经济生态思想、伦理生态思想及环境生态思想,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影响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对制度变迁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转轨时期,文化价值观念演化遵循的路径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二是源于西方的商业伦理思想。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表现为国有金融制度变革的滞后性、金融制度安排的“推倒重来”等。而商业伦理思想的逐渐强化有利于逐步弥补儒家思想中的缺陷,有利于推进中国金融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