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语言看时空观念的不平衡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语言现象中可以看出 ,人类的时空观念具有不平衡性。其主要表现是 :空间观念早于时间观念而产生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因而在人类认识中 ,空间的地位比时间更重要。这种不平衡性产生的原因在于 ,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在感知的难易程度上 ,在生活中的地位上 ,以及在表达的难易程度上都有不同。从空间观念发展出时间观念 ,其途径是可以把握的  相似文献   

2.
在整理《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相容、相入和相距关系,提出《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墨西哥诗人帕斯说,文学只有两个主题,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题及个人与宇宙、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的主题。他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一切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人的观念。所有诗人都是写人,写自己,探索人自身生存的意义,鼓励人们前进。两个主题实际上用一个字概括:人。一位学者将美国诗人布罗茨基的诗歌主题分为十二大类:疾病、衰老、死、地狱与天堂、神与人、时间与空间、虚无、别离与孤独、自由、帝国、一种词语、人与物。其实,按帕斯的说法可将十二类简化为一个:人的主题。但在《一种词语》中,人的主题,与时间、虚无、一种词语三个概念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我们就来谈谈这三个主题。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人们时间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的差异可能对成功交际产生影响。本文从时间形态、时间取向和时间使用这三个角度,探讨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本文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注重包括时间观念等内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涉己态度对传统关于态度及其归属的解释框架提出了挑战,即它引发人们重新考虑态度内容的本质及态度归属的语义解释问题。对此,文献中主要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弗雷格式的解释、三元关系的解释和自我归属的解释。研究发现,这三种解决方案都存在问题,并且涉己态度的特殊性以及涉己态度报告在自然语言中的存在性也值得怀疑。鉴于此,论文提出涉己态度问题需要结合态度及态度归属研究领域的其他难题以及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语言事实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论白蛇传故事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深植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之中,有着悠长的形成发展历史,是一个动态流变的故事。在长期衍变过程中,白娘子的形象不断得到升华,逐渐从一条凶残邪恶的美女蛇转变成一位美丽多情、温婉贤淑、勇敢坚毅的人间女子。从人们对蛇女态度由厌恶向同情的明显转变中,传递出了女性地位变化的时代信息。同时,作为一个诞生于民间的人蛇恋故事,它受到佛经故事带来的异域人妖亲和观念影响,反映出了民众对于人蛇相恋的复杂态度,这与人们对性爱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心理和对蛇既敬且畏的复杂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制约中国早期文学商贾形象塑造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人对社会分工所持的不同态度;二是封建等级制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商路与仕途的沟通,充分体现出商贾形象流动的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以词语为载体的一种修辞艺术,是诗人情感与世间万物的融合体。本文以中英文抒情诗中常见的景物意象月、海、花为例,从哲学观念、地理环境、审美态度及文学传统四个方面剖析中英意象使用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深层次地理解中英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根据福柯等人的观点,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基点,更是一个包含复杂权力秩序的集合体。《舍巴日》作为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创作转型的代表作,揭示了土家族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深刻变化。小说中时间被淡化,突出空间特征,包括地理空间、神圣空间和文化权力空间等,呈现出湘西土家族富有活力的地域文化身份。小说中的不同空间在对话时反复呈现出传统性别秩序,地理空间的性别化体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神圣空间的消解与重置体现出女性感性与男性理性的对立,文化权力空间内的两性关系则体现出男性的主导力量。从性别叙事角度考查两性关系在小说不同空间内的反复叠现,有助于了解叙事中作家对土家族内部传统性别秩序的态度,以及土家族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两性关系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方、四方、五方、六方、八方、九方、十方等七种计数方位。这七种计数的方位表现出中国传统的方位观。从这种方位观产生了很多具有方位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军事、宗教、文学、科技、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话语不仅是指所表达的词语和概念,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别歧视话语作为偏离客观事实的观念和态度,是性别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压迫,它以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结构为标志,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男性拥有话语权。性别歧视话语是在男权制文化语境中产生的,男性这一统治性群体规定着话语,创造着符号,包括女性的符号。所以,在这种语境和话语中的女性处于不利地位,被男性定义、规定和贬斥,成为男性的附庸。在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中,其实也都隐含着性别观念的不同意识,我们要在全球化语境下,结合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和研究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性别话语呈现。只有对传统性别话语进行清理,才能重新建构基于两性平等基础之上的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13.
表演性一直是艺术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但在文学研究的传统中并不显眼。直到上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与多媒体技术兴起后,表演性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开始不断提升,进而拓展了人们对文学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文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艺术这一传统观念之下,模仿论对文学表演性的认识基于语言与行为的相互参照,语言要么作为行为的一部分,要么作为行为的描述出现。但是,奥斯汀、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德里达对文字的重视以及其解构主义的语言观,巴特勒的话语性别分析,确立了以语言为出发点的文学表演性的基础,行为成为语言的表演或操演。此观点既是语言观念转变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传统模仿论为基础的文学表演性的颠覆,更是对文学表演性本身的丰富,在当代发达的传媒技术这一背景之下,为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纽约一家公关机构就权威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对待权威的态度是崇拜、偶像化:三分之一对待权威的态度是中性的——即承认权威的地位,但不是过分的崇拜。由此可见,如今的社会之中.人们对于权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将民俗文化教学的目标设定为掌握文化词语,理解文化观念。通过选定并以多种形式呈现面塑文化词语和互动体验文化词语、体验面塑制作、参与模拟民俗文化事象、形成体验报告这四个环节,使教学对象掌握所涉及的文化词语,理解其所包含的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观念,并通过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时髦词语是词汇中的活跃部分,但学者们对它大多持否定态度。本文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目前最常见的一些时髦词语及其构词方法,讨论了时髦词语的发展趋势。时髦词语反映了语言的变革,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法院调解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法院民事审判权的主导性运作方式。尽管法院调解的弊端日益突出,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一定的挑战,但是,法院调解的主导性地位却没有因此而改变,其重要原因便是人们的法律观念深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化崇尚和谐,这种文化性格决定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诉讼的态度,决定了无讼、息讼等法律观念的产生。这些观念渗透于司法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敬谦语是表达恭敬或谦逊的态度或情感的词语,是民族特色鲜明的礼貌语言.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明清敬谦语,必然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文化思维走势,其中内外、长幼、大小的空间文化思维走势最为突出."内"和"外"是一对方位空间概念,"谦内敬外"是"内外有别"文化背景下明清敬谦语的空间思维走势."大"和"小"是一对抽象的量空间概念,但人们更习惯于借"小"示谦、借"大"示敬."长"和"幼"是一对与辈分、年龄相关的时间概念,但社会时间与社会空间的内在统一性使得它们构成独特的空间--以辈分为纵轴、年龄为横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复原传统数学的整体结构及其与传统文化其他方面的天然联系,须从"古数复原"的视角研究明末清初数学史。中西数学会通导致了传统外算复兴,与外算复兴相伴随的,是人们价值观念上内算与外算的易位。内算、外算易位导致中国传统宇宙观的变换与儒家伦理遭受威胁,进而引起了传统数学所描述的"理"的变化,并进一步引起传统数学在儒学体系中地位的"嬗变"。由于中国人对理、器的不同态度,以及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的形成,这些会通结果在人们的话语空间中呈现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随着工商资本主义的进程,英国原有的社会结构日趋解体,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中产阶级势力逐渐壮大,贵族势力日渐式微,财富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人生成败的价值尺度.遗产继承是改变人们社会身份和地位的重要契机,由此演绎出一系列遗产纷争与爱情阴谋.作为具有时代烙印的社会现象,遗产继承成为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从奥斯汀到哈代跨越整个世纪.从历时性角度分析,遗产态度经历了从世纪初温馨现实主义的听任命运被动接受,到中期批判现实主义的主动争取,再到中后期惊悚小说的不择手段的变化,揭示出十九世纪人们财富观念和遗产态度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