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运用了一系列的逻辑方法、逻辑推理、逻辑论证,为人们在思维和表达中正确运用逻辑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指出和分析它们,不仅可以体会到一篇有说服力的讲话的逻辑力量,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讲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当代逻辑科学"应用转向"探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当代逻辑科学研究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应用转向",亟须运用新的概念和方法论工具加以把握。以"科学逻辑"(logic of science)为范例重新界说"应用逻辑"(applied logics)概念,不仅可以统一认识"非形式转向"和"认知转向"的实质,而且可以看到一个新型学科群正在崛起,该学科群在逻辑基础理论与逻辑应用研究之间起着桥梁、中介作用,已日益成为当代逻辑科学的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3.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是"的僭妄——答王路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这是从王路先生的"是"即传统逻辑的核心等观点必然得出的错误结论."是"既不是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又不是传统逻辑的逻辑常项,而只是组成三段论的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把亚里士多德逻辑王国中一个如此卑微的"是",崇拜为传统逻辑的"核心",只不过见证了"是"的僭妄.  相似文献   

4.
法律中的"经验"与"逻辑"——霍姆斯大法官"经验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霍姆斯首次提出了“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一命题。他所说的“经验”是指法官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根据变化中的社会生活,给予先例以新的生命。这揭示了关国普通法的精神。霍姆斯并不否认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但当逻辑无能为力时,法官应该抛弃形而上学的束缚,在法律的空隙“立法”。这个观点反映出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学观。  相似文献   

5.
6.
7.
解析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逻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但它只是要容纳那些不会导致系统不足道的"真矛盾".论文在详细阐述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核心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对逻辑真理观进行了逻辑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明确提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真理都是具有严格相对性的,而弗协调逻辑的真正哲学价值不在于它自身特异的逻辑性质,而在于它自觉贯彻了逻辑真理的这种严格相对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出版"二重逻辑"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的新文学出版更多地建构起文学的生产方式和体制,引导和规约着新文学超越了个人和团体的独语状态而走向社会化生产,并且适应特定的社会环境不断进行着自我调适,努力在现代出版的商业性和文化性之间寻求平衡,使新文学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逻辑的视角看,邓析的"两可"既不构成逻辑矛盾,也不构成悖论,而只是构成了一个推理的"循环",但"两可"之中已经包含了对事物的辩证认识.我们可以发现,与"矛盾"问题有关的一些思想,可以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则辩论故事中找到萌芽.对邓析"两可之说"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探讨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两可"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周相录的指责,回答下述5个问题:"<丽情集>本更接近陈鸿原作"谁提出及是否诬陷周相录"攘人之美";"陈氏元(原)文"的是非问题;张、周谁最先发表<长恨歌>研究论文及提出情爱、批评可以兼容的问题;"注释"问题;"梦谢"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象"是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评论者们历来对这一概念有迥然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有自身的缺陷.事实上,只要更为仔细地研读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著作及笔记,便不难发现,"对象"的存在不仅是维特根斯坦早期逻辑分析方法的一个必然要求,而且是命题具有确定意义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故、理、类"是墨辩逻辑的基本范畴,通过对"类"及其与"故"、"理"的关系和分析,显现其逻辑体系的基本特点墨辩逻辑是类的逻辑,但其类推不是纯外延的,具有内涵逻辑的因素和倾向;它是融演绎、归纳、类比为一体的综合型逻辑;它是论辩的逻辑,初步探讨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它属应用型逻辑,其体系是非形式化的.  相似文献   

14.
"钱文"把<韩非子·难一>中有关矛盾律论述的矛盾之说曲解为逻辑悖论是不正确的.逻辑悖论,(从普通思维看来)矛盾是一种逻辑矛盾,它乃是由人们认识上的错误引起的."钱文"认为,逻辑悖论矛盾既非逻辑矛盾,也非辩证矛盾,而是第三种所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理性"的产物的矛盾,这也是不正确的.唯有唯物辩证法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逻辑悖论的本质.唯物辩证法需要发展,但决不能用逻辑悖论的矛盾"修正"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构建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必须以经济活动的逻辑构成为基础,从商品生产开始,层层上升,到达社会总资本运营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6.
无"是"即无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程仲棠 《学术研究》2007,1(3):25-32
逻辑与本体论均以“是”为核心,无“是”即无本体论,同样无“是”即无逻辑——这就是流传于中国学界的一个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个神话进行解构,读者将会发现,“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中不过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即作为组成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在斯多葛派的命题逻辑中根本没有地位;在现代逻辑中亦无影无踪。这一切表明,没有“是”,逻辑照样运作。无“是”即无逻辑论的症结在于把逻辑和形而上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语用学的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立足于20世纪分析哲学的历史发展,从哲学方法论演变的视角上,阐述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和思想差异,揭示出维特根斯坦哲学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语用学动因",指出发生在维特根斯坦哲学视野中的"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形成了从语形和语义分析方法向语用分析方法转变的趋势,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对于理解和把握后分析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真矛盾论"是澳大利亚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普利斯特等学者为当代亚相容逻辑的理论建构提供的哲学根据.他们认为,存在"事实上为真"的矛盾.要论证这一观点,就需要首先说明什么是矛盾之"真",这就要求回到"矛盾"概念的定义.本文表明,在"矛盾"的多重定义下,"真矛盾论"无法为自身找到合适的根据:"矛盾"的纯粹语形定义是不恰当的;在语义型定义下,矛盾是无法为"真"的,如果强行赋予其"真"值,则意味着已经改变了论题;在语用型定义下,矛盾之"真"可获得相对的说明,但矛盾的"可接受性"被弱化了,同时会导致与亚相容理念相背的结果;在本体论型定义下,矛盾之"真"需要语义封闭系统的可靠性作为基础,而其可靠性并不能在语义封闭的情况下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9.
哲学作为一门爱智之学,并不重视结论,而更看重理性的批判和质疑。它是对确定信念的反思,是对既定知识的审问。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种爱智之学是不能简单用讲授知识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而今日的哲学教育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将不可教的智慧拼命地用教授知识的方式教给学生,而把哲学的可教部分即它的理性思维、问题意识的训练放在一个极为次要的位置上,极大地忽视。这是当今哲学教育的致命弊端。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通行辩证法体系中“三个规律”说的一个重大缺失,是把不同逻辑层次的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放到同一个逻辑层次上进行研究和叙述。实际上,对立统一是对包括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在内的诸范畴的进一步抽象。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关系,有如“水果”与“苹果”的关系,以往对于辩证法研究和叙述的诸多偏弊,是由于研究和叙述方法上注重分析、忽视综合,只走具体—抽象的道路,而忽略抽象—具体的方法造成的,要使辩证法的研究和叙述符合辩证法,必须采用抽象—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