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话思维研究是神话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最深层次,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思维特征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未得到深入研究的前沿性论题。西南少数民族神话数量繁多,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由于种族无意识的积淀和生活地域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神话思维显示出它鲜明的特征,具体体现在神话想象的丰富性、神话意象的怪诞性、神话象征的深邃性上。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兴办儒学,并对教育教学、科举考试、教育人员诸方面加强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但客观上却在该地区推行了儒家文化,培养了大批人才,改变了风俗习惯。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文教为先、日渐月化的民族教育政策,促进了该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规范的制定和适用做了相应的调整,西南少数民族在努力保持固有规范的同时,也积极朝着中央王朝规范靠拢.纠纷解决规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说明,社会秩序的确立是国家规范和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规范在调节少数民族固有规范的机制时有所创新,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在国家规范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灾情是中国国情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灾害问题的严重性应当促成提升防灾减灾重要性的社会共识;防灾减灾能力是多灾之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构成要素,有必要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国家综合减灾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应确立安全第一、天人合一、主动防范的价值理念,遵循发展与防灾减灾结合,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责任分担与风险分摊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应对结合,应急管理与长效机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晓莉 《齐鲁学刊》2006,(5):151-156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造成了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化趋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导致了妇女身体的商品化倾向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妇女为了生存被迫从事卖淫,从而助长了地下性产业的繁荣。性的商品化发展也致使拐卖妇女越境卖淫的犯罪活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泛滥开来,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前期,一批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深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为新中国的民族识别调查以及体质人类学的教育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韩争艳 《南方论刊》2020,(12):78-79
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自信理论是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的精神旗帜,兼具着内驱力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角色,对于焕发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民族融合、繁荣中华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云南的历史进步和繁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来文化吸收、融合、创新、发展,同时在政府引导下,呈现出去粗取精的发展趋势。但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学术探索》2012,(9):F0002-F0002,F0003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一书对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讨论中作出了演绎和逻辑展开,既研究文化现象,又关注现实问题,内容所及和探讨远远超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本身。本书分为理论篇、论证篇和开发篇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外诺教再的文化生态失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发展进行了探讨,由此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外语教育及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文化生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外土著民族研究伦理指南,阐述了少数民族研究者的伦理责任、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可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者提供实践准则。少数民族研究者应当尊重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护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研究要避免伤害少数民族社区和成员,对他们应有适当的利益补偿。研究的目的、过程、结果和风险应与少数民族成员咨询、协商,得到他们的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由于文化资源不能在各人口群体间进行有效流动交换,因而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文化资源在群体间交换的基础是由资源的初次分配形成的总系统和子系统,交换的动力是子系统之间突破边界的需求,关键是教育的联系作用。为进一步发挥教育在文化资源群体间交换的作用,结合文化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序参量思想,应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推动研究等为主,促进教育在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形态的文化资源交换中发挥主导、决定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磊 《社会科学家》2001,16(2):55-59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壮举,已引发各界的关注.西部开发本身固有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及灾情也成为科技与管理界的共识.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防灾减灾战略,即如何用科技减灾的利剑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贡献就成为全部问题的焦点.笔者认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带头强调科技减灾,落实科技减灾产业化思想,大力推进并注入减灾中的科技含量.本文指出,应崇尚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战略观念,靠科学评估,靠灾害风险分析,靠适度的生态环境政策,以确保西部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各环节充分考虑防灾减灾这一关系西部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素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城市化的进程又为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该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遵循一定的路径,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的关系在先秦的孕育阶段,经过深刻的"华夷之辨",处于关系建构、探索奠立时期。汉唐之间由儒学对我国少数民族先民哲学文化思想观念的初始传播到深入影响,有的少数民族的哲学文化、思维水平甚至显现出与一定时期中原儒学文化的交流融通或理论同构性特征。五代十国两宋时期,演进到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各以本民族哲学文化思想观念为母体自主地消化融会儒学,元明清三朝转化创新并涌现出"释儒""伊儒"等少数民族儒学形态。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文化思想观念"和而不同"、交融互动的关系,由外在到内生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儒学多元化理论形态的创新性建构,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和谐共进的重要传统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由于理论指导的不足和价值目标的偏差,在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上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和较突出的破坏性开发问题,主要体现在“伪文化”的出现、民族文化的过度开发、社会关系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周边社区脱节、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对此,应提倡联动发展、教育先行、合理规划和保护生态,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