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赫男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4):120-123
《左氏会笺》是一部汇释《左传》的重要著作,其注释体例很有特点,笔者已撰文作过些讨论,文章拟继续归纳出以下几条:观文为说、未闻阙疑、辨析考索、经史结合,加以阐扬,旨在明其注述之方,通其治《左传》之门径。 相似文献
2.
孙赫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6-78
《左氏会笺》是日本学者竹添光鸿汇释《左传》的重要著作,作者在疏通《左传》的过程中,以日本金泽文库卷子本为底本,广聚石经、官刻、私刻、坊间各种宋本及多种旧抄本,博征经史子集各种典籍文献,参稽诸说,对比异同,互勘优劣,谛审正误,择善而从,求同存异,对其版本、篇卷作了全面细致的校雠工作。本文结合实例,对《左氏会笺》补脱订讹、校订倒衍、审音定义等校雠特点略作探讨,以见其有裨遗经、理董旧文之功。 相似文献
3.
孙赫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147-150
《左氏会笺》三十卷,亦称《左传会笺》,日本竹添光鸿撰。它是对日本金泽文库古钞卷子本《春秋经传集解》的疏证汇释之著。竹添先生学问淹通,洽闻强识,能博涉群书,搜罗中日,采掇古今,荟萃众家之长,融旧铸新,于《左传》注疏及研究多有所得。该著明治36年(1903)付梓以来,一直受到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4.
孙赫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3-38
<左氏会笺>是日本学人竹添光鸿对<左传>进行注释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搜览载籍,稽考诸说,折衷众家,深文以辨,审慎以断,守正创新,颇多所得.竹添氏在注疏中,大量使用训诂术语,释义明理.传统术语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和理性判断的科学自觉程度而且显示了他的学术继承性和创新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对该著中训诂术语的特点的归纳及含义和功能的分析阐扬,使人深入理解作者的疏解,并能全面把握其训诂条例,帮助正确认识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赫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14-118
本文以上野贤知《〈左氏会笺〉三稿》所研究的三个问题,即竹添光鸿《左氏会笺》的著述目的,其与岛田翰的关系,其原稿的存佚、与定本的差异为出发点,依据相关文献,详加考索,细以辨析,更为深入地探讨了上野氏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声国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1):59-64
郑玄《毛诗笺》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文在较全面整理其训诂材料的基础上,欲图通过对其所有因声求义例的归类分析,揭明其著的训诂条例和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论左氏与《左传》、《国语》及《春秋》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伏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
通过对<柳宗元集>中相关内容的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鲁人左丘明,曾言事孔子,稍先于或稍晚于孔子或与孔子同时,为<国语>的作者;其次,<国语>总体上文胜而道蔽;再次,<春秋>为经,<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左氏为<国语>、<左传>二书的作者;最后,孔子根据左丘明之<左传>、<国语>中的鲁史删定而成<春秋>,而在孔子之后的一位姓左的史官又通过对<春秋>经的训诂疏解而作<春秋左传>. 相似文献
8.
廖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
《史记》称引“《春秋》”有记事古史、孔子《春秋》、公羊《春秋》和左氏《春秋》等不同情况,其中“左氏《春秋》”的全称当为“左氏《春秋国语》”,是一部具体描述西周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古史著作,既非等同于今见《国语》,亦非等同于今见《左传》,而为两书所取材,亦为《史记》所援用。清华简《系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启发和佐证。 相似文献
9.
陶慕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0.
石立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44-48
日本幕末与明治时代接连诞生了两部《论语》新疏,一部是安井息轩的《论语集说》,另一部则是竹添光鸿的《论语会笺》。这两部新疏是日本儒学史乃至整个《论语》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两位作者也是著名的儒学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时间以来几乎不知二书的存在,即使是日本学界,关注者及相关研究亦甚少。实际上,安井息轩于《论语集说》最为用力,在其晚年才得以杀青,而《论语会笺》也是竹添光鸿经过长期地修改校订而完成的会心之作。然而迄今关于《论语集说》与《论语会笺》的研究,大多都没有注意到安井息轩与竹添光鸿的校勘学成就,对于《论语集说》全无论及,而关于《论语会笺》则仅举其所用互校的本子而已。 相似文献
11.
联合式复音词是《毛诗笺》复音词的主要类型,构成联合式复音词的两个单音词主要是同义联合,与所构成的词词义大致相同;这两个单音词大多词性相同,与所构成的词词性基本一致;两个单音词的构成顺序还不固定,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素异序词,这样的词占925个联合式复音词总量的7.05%;两个单音词的书写形式也有古字、借字、异体字、异字词等现象。可见,《毛诗笺》联合式复音词构成既有规律性、系统性,也不无纷繁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洪丽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4):77-79
汉代是中国训诂学史上的兴盛时期。东汉郑玄是其奠基者之一。从《毛诗笺》我们可以看到郑玄对中国训诂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一种训诂体式,创立一个训诂流派;实践随文而释、因文为训的训诂原则,保存字词的古义;以声音贯穿义诂,实践了形、音、义的统一;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强中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9-127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通。《小序》探索诗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荀子借重《诗经》、强化己说不同;不过,《小序》解诗重教化与荀子的诗学精神一脉相通。《毛传》《郑笺》解诗与荀子或通或异。 相似文献
14.
15.
郑玄笺注《毛诗》多有新意,主要体现在:《毛诗序》往往注重揭橥《诗》篇的大义和本事,而郑玄《诗谱》则更多说明所论诗歌得以产生的地理环境、风俗、时代政治背景及其诗体之正变;《郑笺》对《毛诗小序》之释“兴”多有修正和丰富;《毛传》不涉谶纬,而《郑笺》则多引谶纬说《诗》。此种情形,与东汉崇尚博学旁通的学术思想环境有关,更是郑玄本人经学思想之混同古今、兼采谶纬而博通旁融的特色所致。 相似文献
16.
陈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5-10
《红楼梦题词十二绝》是清代诗人潘德舆读《红楼梦》的独特感受。题咏中既涵盖了潘德舆“评红”理论的阐发。又是他多年读《红楼梦》之情的凝结。结合潘德舆人生经历与诗学观对此组诗作一笺释,谋求较为深刻的解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物留存的书信是了解当事人所生活的时代风貌,生平事迹,并对之进行评价的重要资料.《湘绮楼笺启》是进入中年后的晚清名士王闿运二十年间所写书信的汇编,比较真实地记录了王□运治学严谨,关心国事,热心人才培养的不平凡的一生功绩. 相似文献
18.
杨光熙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0(2):49-52
《史记》之“本纪”、“世家”和标题义例历来颇多争论。然就殷周秦三“本纪”之处置而言,显然由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之创作原则决定,项、吕二“本纪”则出于对历史事实的尊重。而“世家”义例标准有二:一需具备世代传袭之家或世代相继之事业;二需有事可纪。至于标题名号,虽非暗含微意,亦绝非率意标题。 相似文献
19.
读《王荆公诗注补笺》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71
李之亮教授的《王荆公诗注补笺》中存在以下若干问题:首先,在对王安石生平行实履历的叙述上,许多地方征引蔡谱时缺乏考辨。其次,文献材料的征引缺少必要的辨别考证,具体表现在对王安石诗文系年的错误、交游考证不足等问题上;再次,笺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足够的重视,继续沿袭了前注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刘川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4):69-76
本文从校勘方法、校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后世的启示等方面,对清钱绎、钱侗《方言筹疏》的校勘作了评议。文章认为,在校勘方法中,钱氏依据字形、字音、文义,对汉扬雄《方言》的各种传本及后代研究《方言》的著作进行了校理。钱氏在校理过程中,指出了古往的一些特点和古人行文的一些体例,并阐释了一些古代文化词语。但钱氏的校理有时主观武断,有时漏掉了前人的一些精彩之说。尽管如此,钱氏的工作对我们今天研究《方言》及训估学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