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战略理论,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大讨论。新近由叶峻教授主持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协同发展论》)一书,引进当代协同学原理和系统学方法,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首创关于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同步发展即社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理论构想。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显然,这个‘协同发展论’与涵盖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含: “代际持续”;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协同发展论是一种全新的以统一的观点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主张人类社会复合系统的社会子系统、生态 (环境) 子系统、经济子系统, 以及社会生态子系统、生态经济子系统、社会生态经济子系统等应当互相协作即协同运作, 以实现其系统整体的协同发展。同时, 还应当实现其空间协同发展与时间协同发展。而科学发展观, 则是由“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四个互相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发展子系统 (要素), 所建构起来的关于社会发展战略的大系统 (整体)。它的突出特点是: “人本创新”和“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3.
国外发展观的演变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逐步形成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选择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实现国强民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笔者特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20世纪后期,人类对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萌发的,在布伦特兰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如下解释,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之后,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这一思想,并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涵日趋丰富也愈加纷繁。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具有以下几个根本要求:一是具有局部发…  相似文献   

5.
“生态省”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省份,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系统,其子系统可以分为环境经济发展系统、生态资源支持系统和社会文化保障系统。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有系统的战略发展思想,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要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着力营造最适合人居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划时代意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战略思想 ,特别是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给我们开辟了道路。”① 他在毛泽东之后 ,科学地分析了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 ,准确地把握了新的时代的主要特征 ,以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为基点 ,创造性地、系统地建立了新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这一科学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 ,是在世界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的。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从战争与革命为…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体现。根据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的“登博斯宣言”,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牧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动物植物的遗传资源,使环境不退化,并且技术上应用得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从而…  相似文献   

8.
一、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在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当代国际社会,寻求发展已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与首要选择。而正是在寻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澄清了增长与发展的区别,逐步明确了持续发展观。那么,持续发展与传统上所讲的“增长”有何区别,它到底包括哪些基本要素,显然,弄清这些问题是开展持续发展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科学判断,为我国对外思想的发展和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重点内容是“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维护世界和平”。一、“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邓小平说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中,“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是十分明确的,把“世界和平”放在国际战略的第一位置。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主要…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 ,以保护人类自身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人类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营销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流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把企业、消费者和生态环境这三方面利益协调起来 ,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工业经济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工业经济文明的发展也带来自然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破坏了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危机。因而,人类寻求一种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能够与保护、培育资源相结合的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生产方式,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海南省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建立“生态示范省”的省份,并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2.
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文斌 《北方论丛》2015,(2):144-147
近年来,“中国制造”风靡世界,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长期以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为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资源损耗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堪忧等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发展生态经济,建立新的经济模式,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抉择。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变革性反思,以“五位一体”建设为依据,运用生态理论和系统方法,创新应用科学技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世纪交替之际 ,“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赖以存在的家园”的呼声在世界各地浪潮般涌起 ,生态运动犹如一场“绿色风暴”已经席卷全球 ,这是因为日益恶化的生态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障碍。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政策 ,并提出了“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从而使多数国民的生态意识迅速增强起来。然而 ,生态价值观涉及的内容较多 ,…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从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积极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模式。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O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明确提出在中国未来发展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  相似文献   

15.
“牧童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掠夺式的经济模式,它对生态环境已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认清“牧童经济”的危害,关注环境保护事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可能脱离人类整个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而发展和进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令人注目的新变化,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全局性的有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第三条道路”和民主化浪潮。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增加了助推外力,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网络化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第三条道路”和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在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直接借鉴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资源匮乏和生态恶化两大危机,正在严重地困扰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乃至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同时,一场新产业革命——新工业革命也正在全球兴起。面对工业危机和新工业革命的全球发展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必须认真对待,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积极选择应对工业危机和参与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战略。应对工业危机的战略举措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调适性工业化发展战略",另一条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第一条依然是工业化发展战略,但它是一条经过调整、转变的工业化发展新模式,以应对严峻的工业危机,延缓工业化的持续发展。第二条则是新产业革命的发展战略,通过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开拓出新的生产方式而彻底走出工业化困境。此外,在今天,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应对工业危机,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当代人类走向更高级文明的发展道路。事实表明,21世纪的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只有在应对工业危机中积极开拓新工业化,才能走出困境走向历史发展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战略是覆盖全社会的战略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战略是覆盖全社会的战略思想,因为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土地、水、生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问题,不存在城乡界线。生态经济学不是部门经济学,它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从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是发展观的历史性飞跃,生态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必须发展,要走现代化道路。社会发展必然采取一种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人类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有效的制度形式,由此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也只能是市场经济制度。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且从本质上说明“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清除了思想障碍,为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自然延展,更是中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气候)危机而作出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向度的系统工程。随着传统发展范式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影响的日益加剧,生态向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将越来越突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他向度越来越具有限制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中国需要更加长远的战略考量和更加坚定的大国担当,可以按照“1—2—3”路线图从生态向度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根本基础,通过加强与美欧的气候和绿色合作以及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两条国际合作路径,通过全面落实《巴黎协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性生态环境(气候)治理三条全球路径,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