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浩文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介绍到西方世界的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他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译学见解,即翻译要促进文化交流,译者应"精"于译事、"慎"于译事、"乐"于译事,翻译是忠实与创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译要敢为人先--从点滴实践感知翻译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宜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应鼓励不同的个体在其研究领域内力所能及地做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就译事而言,主张"敢为人先",即敢于译他人所未译,敢于译他人所不译,敢于译他人所劣译.为说明此观点,例举并分析了一定数量的广告口号、文章标题、名言隽语及商店名称等的实际翻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零翻译"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为基础,通过区分"零翻译"与"不译"、"不可译",并界定若干"零翻译"形式.结合当今流行语发展及其各种译法,探讨跨文化视角下,"零翻译"在流行语翻译中的优化应用,以辩证的视角回应当前对"零翻译"的某些质疑.  相似文献   

4.
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之目的,"雅"是翻译之语体选择.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同时,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并没有严格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主要源于其西学救亡的翻译动机和当时官僚士大夫对西学的排斥.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中对立统一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翻译中可译与不可译、艺术与科学、内容与形式、原文与译文、理解与表达、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7对重要且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认为在翻译实践中,没有矛盾就没有翻译,翻译之结果是译事范畴中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译学界在理论建设中存在着"执古"与"骛外"、"空谈理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诸种不良现象.翻译理论工作者应立足本国翻译理论,紧密联系翻译实践,使理论对实践真正产生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要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译学理论体系进程.  相似文献   

7.
翻译单位的描写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定性到描写性是翻译研究思路发生的从"怎么译"到"为什么译"的重大转折,翻译学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描写的角度研究翻译单位是构建解释性翻译理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研究或确立翻译单位,这件事情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和重构现实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做出的决策和选择,并进而认识制约译者选择和决策的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集翻译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具有明显的独创与超前意识,为我国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话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指出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和谐统一"、"译者中心"、"选择/适应"及"译有所为"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在选择"译什么"和"怎么译"时,其主体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对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起着重要影响.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可以说明译者的主体因素,尤其是译者文化态度和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全新翻译理念,解构主义的颠覆式翻译观对中西传统译理形成了一种有益的补充;它以多元性、开放性和延异性的立场克服了传统译学中二元对立、权威至上等主张的局限性,弥补了传统译学盲目追求"忠实"于原文和机械坚守源语文本字面意义的短板,也解决了传统译学由于过度强调原文与作者的主体性而造成译文与原文、译者与作者地位严重失衡的译事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