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洪子诚认为北岛诗歌的质地是坚硬的,诗人于坚也把北岛的诗归入硬性诗歌类,他本人则属于软性一流,洪子诚和于坚的此种见解是在阅读北岛诗歌的过程中形成的.北岛善于把悖论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并进行概括,将理想世界的意象和现实世界的意象,公共、革命意象与私人意象,废墟意象与生机意象进行并置.这些具有异质性的相反意象互相冲撞、牵扯,在诗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张力,使其诗歌获得了坚实的力量.与此同时,悖论式的意象还可生成悖论漩涡,在悖论漩涡的挣扎中北岛实现了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作为先锋派诗人的代表,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创新表现在以"水"为主体意象和与之伴生的辅助意象所建构的个性化意象体系上.本文旨在探讨其诗歌中的"水"意象的传统继承与个性创新.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独有的一个审美范畴.现今学界对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着力较多,而对散曲中的意象关注较少,尤其是对于明代重要散曲家薛论道散曲中的意象几乎没有关注.薛论道散曲中的意象,且各种意象的组合方式丰富,营造出各式各样的优美意境.大致可分为自然意象和人生意象两类,它们在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特点有别.  相似文献   

4.
认为意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 ,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意和象的关系类似于计算机科学中的编码和解码 ;意象的升华形成意境 ,是靠妙悟 ,而不是凭直观获得的 ;意象有虚有实 ,虚实相间 ,才能既有理可循 ,又思而无穷 ;意象在作者心中 ,意境在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5.
绍兴旅游景点的介绍,通常富含文化意象,而译文中该如何处理这些意象又众说纷纭。此文借用“翻译目的论”,从直接保留意象、保留意象加注解、转换意象、省略意象四个角度阐述文化意象在绍兴个别景点语篇中的翻译,目的是让外国游客更直观、更好地了解绍兴的历史、人文和景观。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建构中,诗论家就诗歌意象的鉴赏来说,主要从意象鉴赏的标准和意象鉴赏对读者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意象鉴赏的标准主要体现为新颖、丰富和浑融;意象鉴赏对读者的要求主要体现为想象力、分析力和领悟力。  相似文献   

7.
英美诗歌中修辞意象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领略诗歌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几种常用的修辞意象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拟人意象及通感意象。精当的比喻会使形象更加鲜明,象征意象则是思想的荷载物,拟人意象强调物和人的相通相融之处,而通感意象表现为各种感觉互通有无,带给读者以新奇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在作品中构建了许多意象,这些意象主要可以归纳为“孤独的旧城少年”、“逃亡的还乡者”和“粉红的南国女子”,这三大意象群便构成了苏童瑰丽诡异充满灵气的文风。意象是我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古代诗歌到现代小说散文,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苏童的作品中一直坚持这三大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代表着充满神秘的某一类精神追求,苏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想象,赋予笔下的意象群或明或暗的色彩。可以说,苏童的三大意象群其实就是苏童审美精神的反映和见证。研究苏童作品中的代表性意象,对苏童笔下“旧城少年”、“还乡者”以及“红粉女子”三大意象群的逐一读解,从中探求出意象群在反映苏童审美精神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道家的各种文本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类:远古意象、山水意象、女性意象、婴孩意象。这四大意象虽然在意象表征上各不相同,但其深层的美学蕴涵都指向本真未凿的“自然之道”的理念内核。而这四大意象的频繁显露,表明了道家文化试图唤醒本真自我、找回失落本性的自然主义立场,和重建被虚伪文明所湮没的自然审美理想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十分讲求形象思维,长于用简洁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形象来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意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意象(imase)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主观的意(情感)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结合。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一首诗的意象往往可以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象,狭义的意象则指诗中的个别语词意象,而这些个别语词意象多是为总意象服务的。 诗人的情思,要通过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才能实现。古代诗人王昌龄《诗格中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是说意象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产物。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在创造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上,无不精心推敲,孜孜以求,以期达到“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的境界。在西方,意象派主帅,诗人庞德说:“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理智和感情的复合体的东西”,他强调:“一个人与其写万卷书,还不如一生只呈现一种意象”。克罗齐也认为“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开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成立。”可见,“意象”  相似文献   

11.
中岛敦生平与创作有三个特点 ,其代表作《山月记》与中国唐代传奇小说《人虎传》比较 ,两者有六大不同点 ,主人公李征的形象有一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13.
《雷雨》作为曹禺的第一部剧作,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受到外来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的产物,对剧中“乱伦”这一线索的分析,或可使我们对其深层心理动因有所把握。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外部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固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蕴蓄在曹禺心灵深处的“原始情绪”更是支配其创作心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种“原始情绪”又与他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为《雷雨》“乱伦”情节的设置,而且始终贯穿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德语作家特拉克尔对颜色词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其中白色巧妙地隐喻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情感:对母亲的怨和对妹妹的爱.正是这两种对立的情感使诗人一直在痛苦中煎熬,而对现实世界的悲观认识,更使他笃信只有在"白色的"死亡中才能获得灵魂的拯救.白色不再只是用以描绘事物的自然状态,它在特拉克尔的诗作中获得一种超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文选》收录作品与设立类目的内在逻辑,显示其辨体、考镜源流的意识以及对于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正由此显现,也因《文选》的推重在后世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16.
庄子标举的“流光其声”境界,既是他意想中宇宙人生的完美表征,亦可视为对未来整个美学时代诗意的期盼和预言。“流”是艺术之流,是“韵”的节奏和旋律,是艺术生命流动、运行的审美状态,是自由流畅的线性运动和回环往复的生命韵律;“光”是艺术之光,是“韵”的音色和音调,是艺术生命流动、运行的审美属性,也是宇宙自然与审美主体心性相映发的光辉与光明。庄子由此构成了他心中和笔下、艺术与人生通体透明的宇宙。  相似文献   

17.
艾青的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两组意象群表达了中华民族抗争苦难与追求光明的精神,并融合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把自由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进而还影响到七月诗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镜子说"从古希腊"摹仿说"衍生出来,经马克思恩格斯赞赏,被列宁所接受.列宁借用"镜子"概念,从辩证唯物主义维度,改造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论"文论.  相似文献   

19.
紫柏大师是晚明佛教界的著名高僧,他在明代佛教衰微之际,力振佛教,在晚明社会动荡之时热心济世,他所提出的“三大负”就是其热心济世的表现。紫柏大师“三大负”的经世主张当时都没有实现,但它反映了紫柏大师和晚明思想界思想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20.
"圣之时者"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这一概念既是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的体现,也是孟子对战国时代两种重要价值观念"圣人"与"时"的发展与提炼。孟子崇拜孔子,终其一生追随孔子精神,孔子自然是他心目中最完美、最伟大的与时俱进的圣人。同时,"圣之时者"也是孟子对自身际遇的一种反思与感悟,是他一直渴望却难以实现的美丽憧憬。成为与时俱进的圣人是孟子的理想人生;固守信念,执着理想,以一身"浩然之气"行走于用兵争强、以功利相高的战国乱世却是孟子的现实人生。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志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