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毓朗 《家庭科技》2010,(7):9-10
有些人常常为了送礼而送礼,忘记了礼物是用来传达心意的。送礼.更应该送去的是我们这颗牵挂亲朋好友的“心”。告诉你几个“秘诀”,让你把礼物送到别人的心上。  相似文献   

2.
送礼的艺术     
在社交礼仪中,送礼也是一门艺术,礼物送得恰如其分,表达的情意就会尽在不言中,这里有许多细节需要认真对待。 1、礼物的轻重以对方能愉快接受为度。礼太轻会让对方误认为轻视他,尤其对相交不深的朋友;礼太重又有行贿之嫌。所以礼物的轻重要适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相似文献   

3.
送礼是个大学问。心理学发现,懂得花钱比只会赚钱,往往能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例如,捐钱帮人解决困难、送礼表达心意等行为,都会让我们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丰富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虽然幸福不是单凭物质就可以获得的,但若所送的礼物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情意,的确可以给对方及自己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受。拿捏不当,往往会  相似文献   

4.
临近情人节,情侣们纷纷忙着准备礼物。有点俗套是吗?每年大大小小节日那么多.再加上纪念日、生日,不免让情侣们为礼物大伤脑筋。但事实上。送什么东西永远也不会过时,大多数情侣更在意对方接受礼物时的感受。送礼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示爱。即使只是一件廉价的礼物,也可以将心意充分地传达给对方。所以,每个人都能找到送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5.
特定情境中,礼物交换的表达性和工具性因素同时体现.在此,表面上是礼物的表达性因素占了较高比率,实质上是理性算计的工具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逢年过节,当你在百货商店或礼品店选购礼品之前,一定要牢牢记住:高价礼品并不一定就是珍贵的礼物。何为珍贵的礼物? 珍贵的礼物应体现以下特点: 心有灵犀一“点”通。礼物特别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充分展示了送礼的人为此而做的准备工作——选购礼品前对接受者心意的研究、揣摩。例如,你了解到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个足球迷,送他一个由他  相似文献   

7.
送礼的要领: ◇礼物应加以包装,包装前应先把标价除去。 ◇送礼时应附上小卡片或是名片,左上角写受礼者姓名,右下方填上送礼人的名字。 ◇对不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不送过于隐私的物品,例如内衣、清洁用品。 ◇不送过于贵重的物品给认识不深的朋友。因为送礼是互惠的行为,这会令对方不知应如何回赠你。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送礼已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但在收礼、送礼问题上,每个家庭都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有些客人来访,会带来礼物,如果不是什么不正之风,不要拒绝,以免使客人难堪,而应大大方方地收下,并表示感谢。一般情况下,应等客人走后再打开包,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礼物通过私人关系、面子、人情、互惠等因素构建起层层伦理性符号网络,在此伦理性符号网络的遮蔽下,礼物馈赠获得了支配人们意识与行为的“合理”形式与地位,由此导致了人情僭越法律、束缚胜于自由的符号暴力统治.在符号权力已经“习性”化的背景下,人们无力从既有的礼物传统和礼物关系中解放出来,因而使摆脱符号权力而得自由难免是一种幻象和幻想.  相似文献   

10.
金可 《家庭科技》2009,(1):9-10
很快就是春节了,大街小巷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对于父母亲朋、同事和合作伙伴,春节期间有必要送礼联络感情吗?记者随机采访了100名女性消费者.调查显示,八成人表示会给父母或公婆买礼物.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月刊》2020,(9):123-130
礼物社会学由法国文化人类学家莫斯等人开创,旨在研究原始社会的礼物交换现象。莫斯认为,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以礼物交换为中心的,形成了人与神、人与物、人与人混融一体的礼物社会和礼物文化。礼物具有赠予性、相互性和神圣性。原始部落的节庆仪式(原始艺术)作为礼物赠予活动的仪式,本身也成为礼物。节庆仪式转化为早期文明社会的国家文化礼仪,如古希腊罗马的史诗、戏剧以及中国的礼乐文化等,作为礼物文化的变异部分地继承了礼物文化的特性。在后来的文明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礼物文化被商品交换和契约关系摧毁,人与神、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混融一体关系瓦解。但是,文明时代的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以其审美属性具有了赠予性、相互性和神圣性,从而作为一种礼物沟通了人与世界、人与人,重建了礼物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赏罚的伦理功能□黄明理余龙进将道德这一高尚的精神生活与赏罚这一似乎卑俗的功利性因素联系起来,并构成———概念———道德赏罚,也许会被认为是对道德精神的亵渎。在伦理学界,依据最权威的观点,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非功利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所谓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是根据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经济背景所缔结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内涵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功利性婚姻以现实的需要或利益为选择,认为只有建立在实际需要上的婚姻才更具稳定性,也更具道德性。从理论上分析,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舆论似乎更偏向内涵性婚姻,并对功利性婚姻持批判态度。但从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婚姻问题,我们应当超越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的对立,建构起一种新的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春 《家庭科技》2009,(10):8-8
听老娘说,年轻时老爹是凭借执著的浪漫精神才把她追到手的。如今,老爹虽已年过七旬,浪漫情怀却有增无减。比如,每逢老娘生日,都要送她一份小礼物,从恋爱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时光里,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只不过每次的礼物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在非功利性审美中潜藏着功利性需要,但更主要的不是能被满足的功利性需要,而是没有被满足的功利性需要。因此,不能把审美中潜在的功利性直接理解为对于人的“有用性”。人们在这一问题上所普遍存在着的误解归根到底与传统美学立论基础的不明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探亲访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送礼,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在送上自己心意的同时送出品位,送出新意呢? 送保险 保险是现代社会的尤物,特别是人寿保险,为不可预测的未来设置一份保障,对任何人都是一份温馨的关怀。子女为老人,丈夫为妻子,亲朋为好友买一份保险,是一份难得的感情慰藉。 送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选择名牌保健品作为礼物,也是成为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功利性与功利的道德性杨发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就应该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对道德与利益的辩证关系予以切合实际的审视,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道德的功利性与功利的道德性问题。一、道德的功利性与功利的道德性的内涵在伦理学说史上,唯心...  相似文献   

18.
刑罚的根据是刑罚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形形色色的基于报应论和功利论的刑罚根据一体论,均以报应论和功利论的二分为前提,都是实质上的二元论,都没有刑罚的科学根据。一体二性论把刑罚的根据看作一个整体,把刑罚的报应性和功利性看作这一整体的二重属性,其中,报应性是其本质属性,功利性是其自然属性和价值性属性。  相似文献   

19.
蔡梅娟 《东岳论丛》2002,23(2):76-78,107
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既符合文学艺术审美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是 ,小说艺术是通过展示“人的活动”来揭示人物灵魂、反映社会生活的 ,因而 ,在文学艺术的有界限性与无界限性的融合、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融合、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的融合等共性特性之中 ,小说艺术更侧重于有界限性、功利性与超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五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政治民主化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作为公民的一种行为,呈现出了显著的被动性、形式性、非理性、功利性和盲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