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总体经济格局是供不应求。但是,进入1989年之后,供不应求这种结论及原有的供求平衡分析、判断方法越来越受到市场疲软这种经济现实的挑战,人们很难用供不应求和原有的供求平衡理论来分析、解释目前的市场疲软。纵然有人把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归结为供不应求与市场疲软并存,但是从逻辑上讲,如果承认供不应求、又存在通货膨胀,其结论只能是抢购;如果承认市场疲软,人们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宁可承受手持货币,储蓄贬值的损失而不急于购买,则只能是对供不应求这种前提提出质疑。因此,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市场疲软的真正成因和性质以及总供求平衡状况与原理进行  相似文献   

2.
始于1989年4月的大面积市场疲软,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的波动(以政策波动为基础)、经济流程的变化、市场的畸形发育、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是导致市场疲软的远期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居民的同向预期心理、抢购的滞后效应、提高利率的抑制作用等,是导致市场疲软的近期因素;治理整顿以及居民收入的下降则是市场疲软得以产生的契机。因此,增加农业投入,保证农业长期稳定增长;校正轨道偏差,优化国民经济流程;培育市场机制,塑造新的增长格局,是我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曾以生产和刺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扛杆。短缺经济时代,依靠生产带动经济,过剩经济时代,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我国目前经济并不是很发达,老百姓还不是很富裕,但是也似乎进入了过剩时代,市场疲软,消费不旺,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增加等等。是居民购买力...  相似文献   

4.
市场疲软与反弹是我国现阶段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现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从市场疲软与反弹的基本认识,法律调整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立综合法律调整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解决市场疲软与反弹的有效途径,以促进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结构性相对过剩,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部分产品供给超过了市场需求而出现的生产过剩现象,但从整个经济来说并不是总量过剩,其实质是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超前同国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相比较显得过剩。它的表现是:部分产品“过多”,造成长期积压卖不出去,无法实现其价值补偿。从这一概念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出发,考察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就不难看出:时下流行的“市场疲软说”已不能圆满解释已持  相似文献   

6.
近来,经济学界围绕我国的市场皮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颇有见解的文章。但还没有人对市场疲软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以下简称经济危机)进行较全面的比较研究。本文力图从分析比较市场疲软和经济危机的基本区别入手,揭示二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一、市场疲软和经济危机的基本区别市场疲软,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道路上,产生的一种局部的、暂时的经济现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根本性破坏的时候,爆发的一种周期性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7.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启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杠杆。短缺经济时代 ,依靠生产带动经济 ;过剩经济时代 ,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并不是很发达 ,老百姓还不是很富裕 ,但是也似乎进入了过剩时代 ,特别是“九五”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 ,市场疲软 ,消费不旺 ,企业开工不足 ,失业率增加。是居民的购买力低下吗 ?据最新统计 ,银行中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了六万亿 ,且还有不断上涨之势。是刺激消费手段不力吗 ?近年来 ,政府出台了包括增加公共投资、发行长期国债、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努力提高城镇中低居民的收入等一系列刺激投资和…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商品出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且供给逐渐大于需求的态势。虽然在某些仍保留着行政性垄断的行业中。短缺现象尚未消除,但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已基本结束,我国在总体上已基本形成了买方市场格局。然而,在“告别短缺”的同时,部分行业的相对生产过剩、某些商品的供应过剩也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现实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已开始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然而,从有关的讨论来看,我感觉到,在如何把握“过剩”的含义、原因以及对策上,仍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科技水平,使我国经济发展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立于不败之地。由于我国经济运行日益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格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商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效益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立足于国际市场。从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十二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分配中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被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开始形成,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等等。但同时,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分配不公、通货膨胀、市场疲软、结构失调以及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消费品更新周期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影响若干经济变量的(从宏观到微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造成当前市场疲软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正确的投资政策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1989年起发生的市场疲软着手,认为经过十年发展和投资体制改革,投资需求不足正在取代以往的投资规模膨胀而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新问题,亟需我们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 ,我国农村基本上形成了以两权适度分离、家庭承包经营为中心内涵的经营格局。从长远发展视角看 ,这种格局显然不能承担起未来我国农业增长的重任 ,其制度创新在所难免。而这种制度创新不是局部的 ,而是涵盖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11亿多人口,约9亿农民,农村市场广阔。所以,开拓农村市场,大力组织工业品下乡,作为使我国经济摆脱市场疲软困挠的重要措施之一,几乎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市场疲软期,农村市场究竟呈现什么状态?农村社会商品零售额结构中,吃、住、用、穿、烧和农业生产资料这几大类商品,那些销售疲软,那些不疲软?疲软者疲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恰当地估量农民购买力?怎样开拓农村市场?只有对这一系列问题做深层透视和分析,方能端正决策思路,卓有成效地治理农村市场疲软。  相似文献   

15.
持续的居高难下的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既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也不单单是由哪一个因素而决定的,它是多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积累下业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综合体现。尽管目前理论界对我国通胀形成的原因说法不一,但我个人认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社会供  相似文献   

16.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问题胡逢吉,卢现祥(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格局变化的过程。一般而言,我国的利益分配格局应该由传统体制下统一集中的利益分配格局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多元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在摆脱以高额关税、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及其他限制性措施为主要特征的封闭经济格局,致力于构建开放经济格局,以期更多地引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任何事物有其正面,必有其反面。一国奉行开放经济政策,必然要与世界经济通行的规则相对接,从而也受到经济周期、商品价格、汇率、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冲击。本文谨对开放经济的外来冲击即经济上的不利影响,加以探讨。当然结论不是“因噎废食”,而是“趋利避害”,相信这一点读者是能理解的。一、开放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8.
改革以来,在人们的记忆中一直是市场绷得很紧,并且不时地还出现抢购热潮。可近两年来,“市场疲软”却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这种180度的转向,使人们不得不发出疑问:10年的中国改革真的使中国经济从供给不足转入了需求不足的经济发展阶段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怎样分析我国的市场变化。 现在人们所说的“市场疲软”是把1989年以前的经济运行状态,特别是1988年的经济状况作为参照系得出的判断。我认为,这样的分析方法有两个关键的地方要加以深入地检讨。第一,以1988年即治理整顿以前的经济运行状态为参照系来分析治理整顿后的经济运行状况,并把后者与前者的差做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这就等于变相地肯定治理整顿前的经济形势是好的,这岂不是就等于说治理整顿错了,要把治理整顿已经取得的成果否定掉吗?一部分人在接受“市场疲软”的判断后,提出诸如增加货币启动“市场”的对策,那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我国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开始从过去封闭型纵向分配式的产品流通体制转变为开放型横向流通式的商品流通体制.尽管全国各地的进展各有差异,但从总体上看,“三多一少”(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三少一多”的旧格局已被冲破.现在问题的焦点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三多一少”是否就是新型流通体制的目标模式?如果不是,那么我国新型流通体制的目标模式应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市场的启动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升的关键。启动市场的途径应当与我国供求关系的基本性质及其长期趋势相适应。但是,人们关于我国当前供求关系的性质和趋势的认识并不一致。要找出启动市场的正确途径,必须对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一番较深入的探讨。一、供求关系的机制分析在目前的讨论中,人们较多地注意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的当前状况,而较少注意这种关系的长期趋势。如果仅从当前状况来看,认为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的观点是较容易取胜的:结余购买力的存在并不是即期需求的构成要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下降说明市场疲软带有一定总体性;大量的库存积压,企业亏损和职工待业等等,则表现出总需求不足的现实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