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外语这一工具,以交流不同语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已掌握本族语的人)与学习本族语相比较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其一,学习本族语,语言与思维是同步发展起来的,且相互促进,同时还与认识事物本身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学习外语,语言则落后于思维的发展,与认识事物不一定有紧密联系.其二,在学习本族语的书面语言时已有相当程度的口头语言作基础.就以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一般交流信息所运用的文字的音、义已经掌握,所不熟悉的是文字符号.而学习外语则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时开始,语音、语义和文字符号都是陌生的.其三,学习本族语的过程,既  相似文献   

2.
论外籍教师在外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始终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关。它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载体。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这种语言所包涵的文化,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与母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往往成为学习者接受或吸收目的语言及其文化的障碍。要克服母语及母语文化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干扰,外语教师就必须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并在教学中对目的语言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由于操本族语的外语教师难对目的语言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英语已不仅仅是一门外语,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定场合的通用语言,或是人们接受教育和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工具。研究表明非本族语的语言能力与本族语的语言能力没有多大差别,在此基础上,非本族语作为语言教师在提供区域性语言模本、相似的学习经历、对学生情感以及进行两种化对比方面占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我们认为非本族语教师成为语言和化的典范,不但不会使英语变质,反而会极大地丰富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直接交往而学习第二语言;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教师认识和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外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orcross culture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 ,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 ,是否能得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6.
符号·文化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同时,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所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是在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另一种文化系统下语言符号的掌握.从而能够解决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问题。本文拟就英汉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以及礼仪符号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一些差异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观点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在他的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成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靠两个途径:语言学习(learning)和语言习得(acquisition)。语言学习指的是在正规的课堂里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形式;而语言习得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类似,它是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语言习得通常是在大量的语方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二、外语学习的模式在我国学外语,最终获得外语能力始于课堂上的正规学习。即便不在课堂里学外语…  相似文献   

8.
激励课堂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浅谈陈一宁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学习同本族语学习相比较,其学习过程、特点及其规律多有不同之处,影响课堂外语学习效果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年龄、认知结构、班级规模、教师素质、教学及测试方法、教学环境、以及该语言的社会地位等,还有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作为本族语与外语交互作用的中介,翻译与二语习得有着本质的联系.学习第二语言,不仅要学习这门语言,还要学习其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翻译的过程就是进行两种语言和文化对比的过程.通过对比,才能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达到灵活有效地使用外语的目的.翻译促进二语习得,利用翻译促进二语习得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种.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术语第二语言与外语的理解和使用一直比较混乱,导致两者的界定困难和误区。区别和界定第二语言和外语经历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发展过程,目标语环境的有无是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本质区别,也是界定两者的基本依据,在目标语言环境下学习的非本族语是第二语言,而在非目标语环境下学习的非本族语是外语。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语言地位、学习模式、语言水平等不能作为界定依据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种语言,由于习得和学习的时间、环境、目的等方面的不同,既可以是本族语,也可以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以英语为例,对那些自幼在家庭环境中习得而又非常精通、运用自如的英、美、澳大利亚人来说,英语是本族语,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交际工具。相对本族语而言的非本族语,包括第二语言和外语,是在本族语习得以后习得和学习的,但是,第二语言和外语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有人  相似文献   

12.
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外语必须十分重视外语语言的实践,教师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关键.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攀登英语高峰道路上的一个台阶,我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坚持对学生能力培养。具体作法是:一、从听说入手,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近两年来我校生源98%来自于初中毕业生,虽然他们步入成人中专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学生年龄小,敢说,不爱面子,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听说领先教学方法创造了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练既激发对英语语言与会语的兴趣,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就利用…  相似文献   

13.
语法向来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所重视。自从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交际法”在20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人们对在运用交际法的外语课堂里是否仍需要讲授语法这一问题一直有争议。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指出在外语课堂上适当地注意语法教学对学习外语的人来说有益的,可以帮助掌握语言形式,纠正学生语言上的错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外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以及纠正学生语言错误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要真正掌握并正确理解和运用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会其语音、词汇与语法知识;而且必须同时学习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文化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外语和相关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对比,找出本族语与外语之间在不同层面的异同之处,侧重思维差异的比较,从而促进二语习得,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语言错误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错误,纠正错误,从而使人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的过程。语言学习(包括本族语学习和外语学习),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也会发生各种错误。人的言语活动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错误。一种错误叫失误(mistake or Lapse),是语言运用中的错误。这是指人对已掌握的语言在实际运用时不自觉地发生的口误(a slip of the tongue)和笔误(a slip of the pen)。这种错误又称失言。人们在运用本族语的言语活动中,就常常发生这种失言。例如,想说“前天”,说成了  相似文献   

16.
因特网技术的出现已经而且将来更加会对外语学习和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因特网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在真实语境中与说本族语的人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因而,因特网提供了一个更为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外语教学实际状况,论述了因特网在课堂语言教学和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相似文献   

17.
成年人学习英语时,往往运用同本族语和已掌握的其他外语相对比的方法。朝鲜族大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已掌握了汉语,因此他们学习英语时常常用朝鲜语和汉语进行对比。但他们学习英语时的通病是往往不恰当地用本族语朝鲜语或汉语的一些语言现象去代替英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就妨碍着他们准确而迅速地学会英语。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对比教学法是不可缺少的。对比法是人们用来确定客观世界中物体和现象的异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授课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本族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在外语界历来是有争议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肯定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有利方面,利用本族语与外语进行适当比较,作为学习或教学的手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重视本族语对外语学习的不利方面,在主观上完全排除本族语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介入,即所谓“外语来外语去”,完全排斥本族语.笔者在长期英语语法教学中体会到,第一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起码在语法教学中是如此.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母语的干扰是避免不了的.中国学生习惯了用汉语来思维与表达思想,因此,他在学英语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拿汉语来与英语对比,“外语来外语去”的方法,实际上并不能阻止他进行对比.其实,对比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外语学习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对比,看清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体会出英语的规律,避免汉语式的英语,也才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因此,与其硬性排斥本族语,倒不如因势利导,主动对比,使本族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或技能,这叫知识或技能的迁移。我们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学生学习外语一般是在本族语已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的,所以必须会受本族语言的影响。笔者试图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基本原理,并结合我国中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针对这种负迁移错误而开展步P语教学。一、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错误指不恰当地把母语的规则、用法、词义移植于外语,即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已经把外语教学的科学化问题提到了日程上来。加强对语言理论的研究和结合我国实际的外语教学法的探讨,是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呼声。围绕外语教学词汇量问题,也有所争论。有人认为,学习与本族语同族的另一种语言,掌握两千基本词汇可以管好大用处,因为亲属语言之间存在大量的同源词和互借词(尤其在印欧语系中);可是汉语与印欧语无缘无系,若汉人掌握同样数量的某种印欧语的词汇,就管不了大用。还有人竟提出“千方百计扩大词汇量是加强外语基本功的重要方面”,等等。笔者欲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拙见,就教于外语界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