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儒学与史学的双向考察 ,实则为史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探求历代史学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儒学的关系 ,探求优秀历史著作的产生与时代思潮的关系 ,开拓新的研究课题 ,丰富我们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儒学与史学的双向考察 ,对于儒学 ,则能进一步认识它的优良精神对中国文化的灌溉作用 ,认识它的思想精华在向近代社会转变时期 ,如何构成吸收西方进步文化的内在基础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如何认识和书写中国传统史学成为中国现代史学史的重要学术课题。在三、四十年代,钱穆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多角度的研究,从先秦典籍的类别《诗》、《书》、《春秋》和"礼"探讨中国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认为中国史学具有自由、人本和理性的精神;传统史学多样化的体裁扩大了历史记载的范围和内容,通史体裁的创立和完善则确立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国现代新史学变革指明了路向。钱穆对传统史学的内涵、特质和价值深入发掘,与反传统史家的主张相对立,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新认识和新书写,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史学与史家︽史学新论︾之二田昌五一历史学是在历史学家的作坊里完成的,但历史学家的创作场景并不在历史学家的作坊里,而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人类社会的历史包罗万象,就看历史学家如何取景进行创作了。历史学有不同的范型,不同范型的历史学首先是由历史学家如何取...  相似文献   

4.
顾晓伟 《理论界》2014,(1):117-119
在语言学转向过程中,现代西方人文哲学从逻辑性思维转向了隐喻性思维。他们普遍认为,人类的知识从原初上来说并不是建立在逻辑概念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先于逻辑概念的隐喻思维之上。本文即以当代历史哲学中表征的语言学转向为探讨中心,来展现史学与文学学科之间的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5.
黄海涛  庞伟伟 《理论界》2020,(12):67-74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二者起初仅为今文经和古文经版本的不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派,并产生了激烈的论争。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经学史上的大事,当然会对史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发展为史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来源,有助于史学家辨伪存真;另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思想差异也使得史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6.
郝敬 《兰州学刊》2011,(1):108-114
文章选取成书时间与《史通》相近和稍后的《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将其置于《隋志》和《新唐志》之间,对其引书中与“小说”相关的22种书予以重点考察,然后结合刘知几对采“小说”入史的态度,探讨分析了唐人所持的“小说”观念:以“道”为核心判断标准,外围概念随不同时期或不同史家对表达之“技”的认可程度而存在动态增减。这种以阐述“小道”为核心的“小说”观念,经由《汉志》《隋志》《旧唐志》《新唐志》直到《四库全书总目》,始终是史家著录小说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周晓明 《江汉论坛》2008,1(5):81-83
论者所谓的"现代中国文学"①,涵盖通常所说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大学科分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既是一种文学研究,也是一种史学研究.例如,在现有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上述两大学科分支合二为一,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国标学科代码75031).  相似文献   

8.
史与诗──论中国传统史学的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在诗学及美学中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些特点,在史学批评中也有反映。对于这一点,我们似乎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①,我们先看叙事:传统史学叙事的典范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即《左传》中说的:“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②。晋杜预《左传·正义序》,对此作了解释: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例,以示大顺……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五曰惩恶而劝善…  相似文献   

9.
<正> “变通”思想,是《史记》里极为明显而且重要的思想,历来为学者所瞩目。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很明确地提出,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史记》的“变通”史学思想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表层上,缺乏深入的分析。事实上,《史记》的“变通”史学思想,内含丰富,特色鲜明,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中国,媒介事件呈喷发性增长,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媒介事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叶,期间观点和著作颇多.随着研究背景的变迁,媒介事件体现出诸多新特点.本文期望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探究在当下社会结构中媒介事件的新变化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怀宇 《文史哲》2022,(2):145-153+168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一系列史学新刊物的出现,如《历史教学》《文史哲》《历史研究》等等,现代学术规范逐渐确立,其中也包括作为现代学术主要特点的脚注。尽管1950年代初这些刊物都采用直排形式,作者们多使用尾注或文中夹注,但1954年以后逐渐使用“直排脚注”。《文史哲》1955年率先使用了横排并确立了脚注的格式,《历史研究》等刊物也在1956年根据文化部对出版物标准的指示改为横排,从而奠定了现代脚注的格局。马克思主义史家在采用现代注释格式方面起了标杆作用,这主要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取得史学界指导思想,使得史家开始重视规范地引用经典作家的著作,强调其经典性、权威性。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史学交流加强了对现代史学规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形象是和人类的文明相伴生的,故文化是形象的“质素”。中国传统文化是围绕“人”在形象的发生发展中生成的。其间经历了从“图腾形象”到“宗法形象”再到“非神圣形象”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的对立和为消弭这种对立的努力,既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是文化自我分裂的原因。但文化必然要在形象的发生发展中不断扬弃和升华。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吕特 《云梦学刊》2004,25(5):8-10
《离骚》与《史记》的内在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烈的抒情特征,一是尚“奇”的审美追求。形成这种内在精神一致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司马迁与屈原都具有“发愤著书”这一共同的创作动因,另一方面是司马迁深受楚文化及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卡尔·波普尔作为一个时代的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远不能与其哲学思想相媲美,但他却以思想家的深沉,积极而又严肃地继承了近代以来的欧洲文化传统,提出社会的进步是以其文化传统为基础、为依据的,这种进步实质上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的一种继续;“在制度和个人的意愿与价值观念之间,需要由传统来形成一种联系”①;较为具体地阐明了“渐进的社会工程”的理论主张,并在方法论上予以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社会的真正进步,既不可能以乌托邦式的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为动力,也不可能从历史的规律中寻找出现实的整体进步的力量。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要义──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王成儒蔡方鹿、黄海德、向世山、黄小石四位合著,并由蔡方鹿先生负责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已于一九九三年四月由成都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以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为总题目,反思历史,研究现实,通过探讨与阐...  相似文献   

16.
王红阳 《理论界》2013,(10):181-184
大学精神对国家、社会、大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大学精神的文化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国当前的大学精神虽然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方面,而这些方面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们当前的文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要解决当今社会文化存在的问题,路径之一就是进行文化自觉,要匡正大学精神也要必须进行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有宏观上的文化自觉,有微观上的文化自觉.对于大学而言,微观的文化自觉也就是校园内的文化自觉,只有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改善局部的文化小气候,才能为大学精神的匡正提供坚实的文化基底,才能从根本上还大学精神本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史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历史告诉我们 ,一个民族要发展 ,要充满活力 ,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创新 ,关键在于一个“创”字上 ,要想前人没想过的 ,做前人没做过的。这种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史记》中记载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创新精神。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树立了以“德”治天下的楷模 ;夏禹“披九山 ,通九泽 ,决九河 ,定九州” ,是一个极富开拓和创新精神的英雄形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实行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 ,适应大一统社会的需要 ;汉文帝、景帝在经济凋敝的情况下实行休养…  相似文献   

18.
从董仲舒至《白虎通义》所构建的正统儒学,是东汉史学的指导思想,天命史观突出,强调以“忠君”为中心的伦理纲常和灾异谴告说,则是其具体的表现。这方面,以班固《汉书》、荀悦《汉纪》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9.
罗炳良 《天津社会科学》2011,(4):114-119,131
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前后经历先秦伦理史学、汉唐叙事史学、宋明义理史学、清代考证史学几种主要形态。史学形态的嬗变导致历史知识社会功能的转型。大致说来,先秦伦理史学和宋明义理史学突出史义,其历史知识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伦理道德为旨归的教化类型;汉唐叙事史学和清代考证史学突出史事,其历史知识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以直书善恶为旨归的取鉴类型。两种类型的史学各有利弊得失,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研究要有世界眼光 ,要把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放在世界全局和国际关系的格局之中 ,从各种角度去考察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关系 ,同时从各个角度对中外历史进行深入的比较剖析 ,为此必须积极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 ,中外史学交流也日益频繁 ,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的史学研究 ,对罗森的研究 ,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