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证明或解释世界的合理性。随着哲学与自然科学逐渐分化,认识世界(包括改造世界)的工作,自然科学做得更好而且更有效,哲学家失去了传统意义的地位和作用,由此而导致哲学的功用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哲学的危机一方面源于后现代主义对哲学的"祛魅",另一方面源于大众文化盛行,使哲学失去了文化代表权,更大的挑战来自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时代,而其真正的敌人则是虚无主义。我们身处"上帝死了",乌托邦崩溃的虚无主义的时代。虚无主义不仅是哲学的最大敌人,也是当今所有文化的敌人。不过,也正是因为哲学问题还在,哲学仍然有其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命运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性,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资本虚无力量的剖析,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深层关系,将为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背景、理论性质、当代意义等重大问题,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洛维特和施特劳斯同处于尼采思想大行其道的20世纪德国,纳粹极权主义政治迫害和犹太裔德国人的身份窘境构成了二者学术思考的理论出发点。然而,由于二者对犹太人身份、犹太传统文化认同意识的差别,导致两位哲学家对虚无主义的思考路向和判断结果的明显差异。洛维特拒绝犹太人身份和律法传统,试图从基督教救赎史学的角度来考察19世纪德国精神史的内生性反叛和逻辑演进;施特劳斯则从犹太人问题切入,试图借助中古犹太律法资源及其摹本——柏拉图学说来找寻现代性走火入魔的病根。因此,二者在思想起点(基督教资源与犹太律法资源)、致思路径(历史哲学与政治思想史)、考察重点(检审19世纪精神史与重启17世纪古今之争)、理论归宿(古希腊晚期哲学与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对虚无主义的审视上,二者的思想史研究对我们理解20世纪政治事件和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缪的人本主义哲学是关于荒诞和反抗的哲学,志在重建人道主义。荒诞哲学是充满光明的阴郁哲学,是一种悲剧乐观主义。反抗哲学是对荒诞哲学的逻辑发展,是拒绝荒诞和虚无的形而上追求。新人道主义是虚无主义废墟上的价值重建。加缪在"上帝死了"和理性动摇之后,重新确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充满奴役和非正义的世界上,追求自由和正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人文主义主体性原则的消解,不同个体在后现代社会逐步失去存在的确定性根基,价值论上的虚无主义乘虚而入,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的一个精神困境。庄子哲学对语言系统的破解极具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但是,庄子哲学在解构名和言以后,却开辟了"道通为一"的生存之境。这种境界的存在使得庄子哲学在化解当代虚无主义、重建人类生存意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法哲学可以概括为关于"自由"的法哲学。其哲学基础是被称之为"人本主义"或曰"个人主义"的事物,这正是当今西方世界观的核心与精神。在宏观的历史观看来,人本主义必然走向虚无主义。人本主义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由西方主导的近现代亦将结束,我们必须寻找新时代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源于对现代性批判的共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相遇。二者既有相通之处,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前者指引人们向着自由、解放奋勇前进,后者的"消解"运动却最终导致虚无主义。但他们的相关理论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意识论转向",当代哲学发生了"语言-符号论转向".现今所谓"认识论转向"其实只是前者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是"意志论转向".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德国古典哲学与其说是理性主义的,不如说是意志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神秘无比的虚无主义幽灵在西方世界至少显现过五类面孔,它们对西方思想、历史、社会与个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否定哲学的虚无主义长期主宰着西方话语实践,导致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攻讦,造成他者的缺席和沉默;作为思想运动的虚无主义贯穿着西方现代性历史,把西方文明带向了各种危险的境地,如生命的颓废、对存在的彻底遗忘和大屠杀等;作为心理状态的虚无主义禁锢着西方个体的生命态度和行动意志,让导致这种虚无主义的社会体制日益僵化;作为对抗力量的虚无主义仅仅依赖于西方个体的自我依靠与自我克服,反而进一步导致虚无主义体制的永恒化;作为自否定哲学的虚无主义不再总是以唯一的真理自居,不再总是否定他者存在的权利,而是懂得尊重他者的他异性,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多元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对雅可比首先使用的现代"虚无主义"概念来说,"物的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关系构成一个根本问题。现代主体性哲学必然孕育着一种虚无主义的质素与倾向。"物"的现代发生依赖于现代主体性。由主体性奠基的物世界,在现代文化中承载着为意义世界进一步奠基的职能,而这就是乌托邦的现实化背景。在被设定的一致性关系中,物世界与人的基本价值世界、崇高价值世界之间也产生了麻烦和矛盾。据此,根据被否定的是古老诺斯替主义中的物世界,还是现代思想执著于的人的基本价值世界,抑或崇高价值世界,甚至最后可能是超人一切努力作为的根本意义,可以确立虚无主义的四个层次,厘定讨论虚无主义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与英法哲学不同,德国近代的本土哲学在与宗教及神学的交织中始终保持着独有的思辩主义与神秘主义特征。埃克哈特的"心灵之光"、库萨的尼古拉的"有学识的无知"、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雅各·波墨的"神智学"依次构成了神秘主义传承过程中的各个递进环节。最后经耶可比的"直接知识"奠定了德国哲学的神秘主义的主基调并注入到德国古典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在纽伦堡人文中学开设的哲学课程展示了19世纪德国哲学教育的基本状况,也揭示了哲学教育的本质是要开启学生的"思想"。中学生学习哲学的意义在于把自身培育成为成熟的人,培育关于科学和真理的普遍精神。因此,黑格尔设计了以"逻辑学"为基础的哲学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真正的哲学思维,并在获得纯粹理性思维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人的精神能力。高尚的精神是与一个人自主地获得"普遍见识"这种能力相联系的"教养"。人只有获得了理论教养和实践教养才可能形成自由人格,才能体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让人成为人并享受人格的尊严。在重思黑格尔中学哲学教育的基础上重启儿童哲学,一方面是对当前儿童哲学理论的反思,一方面是对当前应试教育对人的异化的批判,以唤醒教育回归人的精神家园,重塑人之为人的精神形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年毛泽东与德国近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毛泽东受到近代德国哲学的影响,主要有“心性”本源论、以“自我”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以理驭行”的实践观。他接受德国近代哲学体现出的新文化运动的某些时代特征:为救亡而选择思想武器;在选择过程中的扬弃;文化选择的多维空间。本文探索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曾推崇德国近代哲学的三点原因:近代中国与德国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德国近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德国的迅速崛起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振兴中华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现代德国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现代法国哲学,如果没有现代德国哲学的影响,肯定不会是现在这副面相.现代德国哲学之所以取得了堪与德国古典哲学相媲美的成就,是因为它深刻地思考和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问题.并且,大部分现代德国哲学家不仅把他们的工作理解为理论,也理解为行动.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对黑格尔哲学官方色彩的关注,一方面显示了当时法国哲学教育遇到的阻力,就像黑格尔时代的德国那样,本也是哲学一直以来的命运使然;另一方面也最终显示了德里达本人哲学立场同黑格尔的差异,因为黑格尔所处的政治体制里是国家控制一切.但从20世纪70年代德里达引述的黑格尔一段回忆的历史语境来看,的确又显示了当时法国哲学的状况与黑格尔的时代如出一辙.由此看来,黑格尔的书信对于解构经典和"次要"哲学话语的分野,以及显示哲学和国家之间的恩怨是非,都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金岳霖先生针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区分出"中国哲学的史"与"在中国的哲学史"。如果把"史"字去掉,金先生的区分就变为"中国哲学"与"在中国的哲学"的区别。若再把"在中国"这个地域性限定表述去掉,他的区别实际上是"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区别。这一区别的实质在于:通过加字形成一种加字哲学,从而形成与哲学的区别,具有超出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围的、富有启示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以"现代科技革命"、"社会整体转型"、"全球思维"为旨趣的当代世界进行一种全新的哲学批判逻辑、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超越模式建构的哲学,都属于现代"元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哲学认识论"和"哲学价值论"等方面,信息哲学都实现了人类视阈的全新转换与多维缔造从而成为现代元哲学。信息哲学作为元哲学的现实条件及路径依赖,在于梳理和挖掘一系列关注点及其方法论启示,即四个关注:关注信息哲学的"公共性本质";关注哲学自身的危机,从而实现哲学的"信息转向";关注信息哲学的"符号论"迷茫;关注信息哲学的"整体性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文化层面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和特定文化传统的载体。文章首先阐述了德国文化的"彻底性"文化传统,然后从学术理想、学术方法、学术结论等三方面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彻底性"文化传统,最后指出,以广义的、整体的"大文化"为背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啻为一种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终结”一词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书名的含义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读懂读透这部著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实践哲学是解释学发展的最新趋向。作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股新潮流,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重新接续和复兴重建,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重视哲学的"实践性"密不可分。深入探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不仅意味着辨明其内在差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回到实践哲学本身,对"实践"、"实践哲学"予以"正本式"的深刻理解,并以此明确:"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能够作为一种重要思想资源,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与"实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