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密一蔬     
《阅读与作文》2009,(4):45-45
这天天气很冷,气温是零下十度。警长李俊与妻子再结了冰的湖边散步。忽然,一个全身湿透的人从他们身后跑来,“请你们帮忙,我的朋友掉进湖里去了。”李俊立刻请妻子去报警,自己便跟那人走向湖中心。途中李俊问那人他的朋友是怎样掉进湖里去的。  相似文献   

2.
2007年初,湖北网监处在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李俊(男,25岁)、雷磊(男,25岁)等8名犯罪嫌疑人。这是中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据李俊交代,其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并且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应该有第二次机会.这次轮到你了。”这是大片《终结者2012》里最经典的对白之一,但在“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李俊看来,这很不现实。  相似文献   

4.
焦点人物     
《人力资本》2010,(2):6-7
李俊 “熊猫烧香”作者出狱工作难觅 当年最肆虐病毒——“熊猫烧香”的制作者、28岁的李俊已于2009年底提前出狱。出狱后,李俊做的第一件事是和已先行出狱的伙伴雷磊赴京求职,希望和一些大企业接触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IT业工作。但据网易新闻报道,北京之行用雷磊的话来说“我们被利用了”,拿着某知名杀毒软件公司“网络安全观察员”的聘书,李俊和雷磊甚至不知道这份工作“到底是干吗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熊猫烧香"的各种热评仍在继续。有些议论颇为奇特,比如有人对李俊的技术水准崇拜得五体投地。另一方面,对于杀毒软件公司,网上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质疑、抨击。在李俊落网前,不少人怀疑这事是杀毒软件公司的人干的;面对屡杀不绝的病毒变种,大家又开始骂杀毒软件公司是混饭吃的。为此,《新世纪周刊》采访了金山软件公司的反病毒高级工程师李铁军,他从头至尾都参与了对"熊猫烧香"的反病毒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振旭 《社区》2013,(5):39-39
刚到法国沃尔德镇,正值冬天,寒风呼呼,雪花纷飞。 朋友李俊把我带到一家酒楼接风洗尘。在异国他乡聚集在一块喝酒的都是中国留学生,喝得很尽兴,热火朝天。直到餐馆到了打烊的时间,我们才撤离。  相似文献   

7.
“去上海投资、到上海发展、在上海安家”已成为当今台湾人的热门话题和一种潮流。十多年来,奔赴上海的台湾人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壮大。由于有了众多台湾女性的不断加入,这个奇妙的“雪球”变得色彩靓丽。据估计,目前常住上海的台湾女性多达八九万人。这些进入大上海的台湾女性,几乎每个人都有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王琦瑶这个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饱含上海特色的女子——王琦瑶。王琦瑶是《长恨歌》的灵魂人物,也是上海弄堂的女儿,在她的身上体现着上海人最本质的特色。王琦瑶的身上,不仅有着上海人所独有的开通、追求开放型的文化,处事精明,个体自立,注重生活细节、从日常生活中定义人生价值,也有着小市民的习气,功利的爱情婚姻观,虚荣心,以及对政治的冷漠和回避。《长恨歌》是将人与城交替来写的,人即是城,城即是人。王琦瑶的一生不仅是一个女人沧桑的命运,也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弄堂岁月的缩影。王琦瑶用自己唱出了一曲动人的“长恨歌”,可以说解读了王琦瑶,便解读了大上海。  相似文献   

9.
青春无悔     
王娟 《社区》2012,(35):32-32
西双版纳,对不少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而言,是远在西南边陲的第二故乡,更是魂牵梦萦的青春记忆。数年前,一部名叫《孽债》的电视剧,不知勾起了多少上海人难忘的知青情结。在知青下乡40余年后,我这个上海人也有幸趁着青春年华到西双版纳挂职锻炼,实地体验西双版纳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作为知青的后代(我母亲当年是去北方插队的知青).寻觅着当年上海知青在西双版纳的往昔岁月,感受着他们如今的安稳和遥念。  相似文献   

10.
快讯     
《新天地》2008,(12)
山西:母照料七载唤醒植物人儿子山西省临汾市54岁的李俊巧在儿子王敏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后,7年如一日细心照料,终于将儿子从昏迷中唤醒。2001年,22岁的王敏乘坐朋友的摩托车回家途中发生车祸,被一头撞到了路边的卡车上。住院6个月后,医生告诉李俊巧,王敏苏醒的希望几乎为零,没有必要住院治疗。李俊巧将儿子带回家,坚持每天给儿子按摩、揉搓身体,不停地跟儿子说话。2003年的一  相似文献   

11.
赵传用他沧桑的嗓音唱着:“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总也飞不高……”但庞彦说:“‘小小鸟’,飞与不飞,一样可以很美,关键看你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张俊 《社区》2010,(19):30-31
海纳百川的上海自开埠以来始终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城市建筑风格还是由此派生的社区形态都受到了深刻影响,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上海。翻开上海城市建设的档案,不难发现“石库门”建筑如同北京四合院一样,给这片土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这狭小而充满人情味的里弄里,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留下了一段段值得玩味的记忆,同时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帮与上海工商业蔡继福宁波据甬江上游,姚江与鄞江之会口。密迩东海,与外国通商最早。上海与宁波,仅隔一水,沪甬之间航轮甚多,夕发而朝至,交通便捷。上海日趋繁荣,宁波人纷纷向上海发展,迄抗日战争之前,“宁波帮”在上海的工商业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  相似文献   

14.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上海成为一块殖民地,随着外国来沪人口的增长,殖民当局为外国亡故者专门修建了公墓并制定了一套特别的管理政策。作为殖民者死亡见证的公墓,显示了殖民主义在上海运作的情况,也体现着国别不同,人所享受的权利也不同,不论是死亡还是活着。  相似文献   

15.
孙振耀从惠普提前退休,是否意味着跨国公司在华高管开始从精神上"过劳死"?这些日子,每次开车穿过北京大北窑附近的国贸桥时,我的耳边都会响起一个旋律。"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句来自台湾岛的男人的哀怨曾经伴随着我溜过了青春期的边边儿,即使失恋了心里也欣欣然,因为有比我"更惨"的赵传同学垫底儿。  相似文献   

16.
《金陵瞭望》2011,(16):39-39
当你走进南京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事处集装箱科.你会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他立足本职,乐于奉献,严格把关.热情服务.被评为“南京检验检疫局2010年度文明个人标兵”,他就是李俊.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包括上海在内的五个城市在此等待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结果。当一曲充满东方情调的“好一朵茉莉花”歌声在会场萦绕时,人们被歌声所打动,对上海这个中国城市的了解和憧憬化成一浓郁的馨香落入心田。“中国54票,赢了!”当最后一轮投票报出结果时,泪水和欢笑写满每一个激情四溢的中国人的脸庞。上海申博成功,一百多年来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中国就要梦想成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走向强盛的憧憬正展翅高飞;上海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又在新的平台上就此起航。  相似文献   

18.
金源赋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源赋学简论许结关键词金朝,赋,元好问,王寂,赵秉文,王若虚,李俊民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I207.22一.概述与宋代汉人政权长期对峙的有相继兴衰于中国北方领土上的辽、金王朝。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从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立国到宋徽宗宣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王安忆和程乃珊的“上海故事”小说中分别出现的弄堂、“蓝屋”等空间进行分析,挖掘两内在的化意蕴及上海人生活趣味及差异,突出上海故事怀旧的主题,体现了上海人对生活趣味、明时尚的迷恋。程乃珊的怀旧是展示上海过去的摩登繁华景象,昭示上海现代性的经验;王安忆通过书写上海人日常生活细节和情趣,突出城市的历史沧桑感。  相似文献   

20.
《市民》2006,(9):80-85
从任何角度来看,上海都是奇特和有足够分量的城市标本:它在国内是龙头。在国际上是窗口,背负着“看中国要看上海”的重责大任,一方面,它因“国际化大都市”的招牌而备受尊崇甚至艳羡.另一方面,则遭遇着众说纷纭的非议和指责——学术界和政治界在“政府强势.文化保守”上做足了文章。上海人处境也很尴尬.他们的全部自得和自恃在“阿拉上海人”中溢于言表,而身后堆积了满地以轻慢和讥讽为主谓的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