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童话故事《夜莺与玫瑰》中的红玫瑰有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表层上看,夜莺用生命塑造的血玫瑰象征着一朵爱情之花和激情之花。但深层次分析,这朵红玫瑰是一朵艺术玫瑰,它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唯美主义思想。同时,它又是一朵灵魂玫瑰,它是夜莺灵魂的化身,即作者灵魂的化身。王尔德以玫瑰的碎裂来针砭时弊,呼唤珍惜真爱。在某种程度上,《夜莺与玫瑰》堪称一部爱的圣经。  相似文献   

2.
从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小说题目出发,探讨了这部作品使用"玫瑰"作题的独特用意,分析了福克纳运用"玫瑰"巧妙传达出的四层创作涵义:用玫瑰象征爱米莉本人;用玫瑰的缺失喻意爱米莉的爱情悲剧;用玫瑰寄予对爱米莉的同情;用玫瑰为旧时代谱一曲挽歌。通过这四方面的诠释,揭示了福克纳对旧南方矛盾的心理,展现了作家复杂的写作用意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人物简介:淳子:著名电台主持人、专栏作家;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记者、编辑,现任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淳子咖啡馆》节目主持人。著有小说《新加坡往事》,散文《与名人约会》、《名人访谈》、《上海闲女》,文学随笔《张爱玲地图》,影视剧本《婚姻的故事》、《玫瑰玫瑰我爱你》等。曾作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解读张爱玲”。  相似文献   

4.
所有爱情诗的题材是一样的,但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却不尽相同。《一朵红红的玫瑰》中诗人不落痕迹地运用时空传达对爱人永恒不变的爱情,起到很传神的作用。本文试从时空观的角度来赏析《一朵红红的玫瑰》,感受这首经典爱情诗中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并管窥传统时空观对于传统诗歌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就是凭在《越光宝盒》里的第一个露面,玫瑰仙子就打动了人心。 《越光宝盒》里孙俪饰演的玫瑰仙子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大话西游》里的白晶晶(白骨精)和紫霞仙子以及《情癫大圣》里的岳美艳,前两者都倒追孙悟空,后者倒追唐三藏。  相似文献   

6.
《食草家族》是莫言继《红高粱家族》之后的第二部家族小说。这部小说,笔法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在老家东北乡的凝重背景上,莫言妙笔生花,写尽了食草家族各色人物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委婉地表达了对"食草家族"生存困境的思考,还有对城市、乡村两种文明碰撞纠缠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生的本源意义。这部长篇作品,比起《红高粱家族》小说,思辨的色彩较浓,故事性稍微弱一些。分为《红蝗》《玫瑰玫瑰香气扑  相似文献   

7.
刘光华 《可乐》2011,(3):14-15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国流行歌曲创作演唱流行的第一个鼎盛时期。那时的流行歌曲是名副其实的,不少优秀歌曲久唱不衰。直到今天,田汉作词、贺绿汀编曲、周璇演唱的影片《马路天使》插曲《四季歌》等,仍广为传唱。不仅如此,当时有些歌曲还流行海外,如吴村作词、陈歌辛作曲、姚莉演唱的影片《天涯歌女》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黎锦光作词作曲、李香兰演唱的《夜来香》等。  相似文献   

8.
法国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20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玫瑰图谱》。  相似文献   

9.
复调理论是俄国哲学家、文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进行重新解读。解构这篇小说的写作方式,印证了复调小说理论的某些观点——对话,主体性,环境描写和叙述时间。  相似文献   

10.
姚北桦同志的杂文集《暮鼓晨钟》作为“江苏杂文十家丛书”之一,最近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姚北禅同志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老编辑,50年代是南京《新华日报》秘书长,7O年代是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和《南京师范学院学报》主编。SO年代是《江海学刊》主编。离休后,任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他在工作之余,勤于笔耕,精心于杂)飞IJ作。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大都是精品,发表以后,颇受好评。他的《试笔三愿)}1980年1月8日在《新华日报》发表后,被收入叩i国部(艺大系·杂、C卷》。他的《“九斤老…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大学生和全国青年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三点希望","四个统一"与"三点希望"一脉相承、内涵深刻、高屋建瓴。它们共同以邓小平教育的"三个面向"为其理论基础,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规律。"三点希望"同时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青年成长的时代要求。"四个统一"和"三点希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的著述关乎罗氏生平、思想、艺术成就和中国小说史及小说创作艺术的若干重要问题,一向颇受研究者关注.整理总结自明清以来的有关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该课题,于<三国演义>、小说史及小说创作艺术等的研究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弗洛伊德文艺创作的本质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是如白日梦一样的与现实对立的幻象,是一种潜抑愿望的达成。指出艺术作品达到了作家与读者潜意识的双向性满足,潜意识的艺术探索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女性作家的创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王蕊 《南都学坛》2003,23(3):11-12
南阳汉画像砖石图案题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达着汉代艺术家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图案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并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和形象 ,寄托和抒发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在艺术创作表现上 ,以“满”传神 ,以“动”传神 ,体现了中国造型艺术以神写形 ,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的中国,写实主义文艺的重心曾经从"写实"本身的"主义"转移到政治的某种"主义",张道藩的国家文艺思想,即令"写实主义"服役于"三民主义",演成三民主义的写实主义.其形成带有现实的政治考量,即因应抗战建国和批评普罗文艺的需要,而其实施则暴露出政治目标与人文内涵的冲突.张道藩对三民主义文艺思想的建构和阐释显得中正、平衡、和谐,虽倡导有力的国家文艺,却又试图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由和人权,遂使其三民主义的国家文艺思想温和无力,最终走向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16.
苗族锉花是湘西苗族民间剪纸的代表工艺,和一般的剪纸艺术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除去创作主体与实际功用的差异外,苗族锉花的审美意义表现为对生活的诗化,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福”、“禄”、“寿”、“喜”等价值的追求。苗族锉花作为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实现着人神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传递着对于民间神灵的衷心祝祷和美好祈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世俗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既是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的紧密结合中逐步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除了"领袖话语形态"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框架内的"学者话语形态"也是应为人们珍视的。  相似文献   

18.
"压不扁的玫瑰花"精神是人们对台湾著名作家杨逵精神品格的根本认同,也是人们解读其文学价值的不二视角,但这一认识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杨逵文学精神在深层次上承续着的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及其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以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建构起的人道主义理性原则.于世界融通,民族统一呼声日隆的今天,重新深入杨逵文学精神,无疑会获得更为深刻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9.
论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及其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时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文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全民普遍教育轰轰烈烈;新闻出版红红火火;文、卫、体运动别开生面。苏区文化代表了中国当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表现,首先源自于人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成为最直接、最抒情、最能表达心理愿望的方法和手段。由心而口的演绎以歌唱思维和生理活动为基础,“心唱“是歌唱发展所有环节中的重要保证。无论是技术的形成还是客观的艺术表现,“心唱”的魅力是始终的引领。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记忆的、灵感的等因素所激起的歌唱欲望由心而起,充斥着人的精神意志,并时刻把握着技术与艺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