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陕北文学与陕北宗教意识水乳交融,难分彼此.陕北宗教信仰民俗对作家高建群有很大的影响.高建群《大西北三部曲》中的宗教意识表现为悲悯意识、神秘色彩、理想坚守.高建群陕北题材的长篇小说中蕴含有浓郁的宗教意识,作家通过对陕北众生相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也表达了作者对陕北文化的礼赞.  相似文献   

2.
洛川蹩鼓是陕北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附宗教活动流传至今,它在形态演变与社会进程中承载着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的功能.陕北蹩鼓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对于弘扬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现代人了解、理解民族文化传统最好的文化资源。如何抢救、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课题。运用文化生态的系统性观点和整体性方法为研究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本文以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及其失衡状况的阐述,提出了构建陕北文化生态圈的路径。以期保护、传承陕北民间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蓝田水陆庵彩塑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明代佛教壁塑群之一,具有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陆庵彩塑以佛传故事为主,穿插其中的还有大大小小不同形制的非实用的建筑类雕塑。在系统梳理水陆庵彩塑中建筑的基础上,论文对其在整个彩塑群中的作用和审美特色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中美现代文学作家在接触宗教文化时有其独特性.文章从思想文化背景上分析了中美现代作家在接触宗教文化时所持的基本态度,所体现的基本规律,所提出的问题与应对方式,指出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中美现代文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宗教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绕不开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看待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近代以来历次的文化革命,客观地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树立、铸造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体系及人文精神的空前解构,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艰难的现实处境和艰巨的文化复兴使命。宗教曾经是铸造中华民族价值体系、道德体系、民族共同行为准则的重要文化主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传统宗教文化应有一席之地,应该让其塑造公民道德和社会伦理秩序的基本功能发挥出来。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研究,因势利导,开拓宗教文化发挥作用的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羌族宗教文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羌族宗教文化以近代理论体系进行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民国时期的开创性研究,初步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羌族保有的宗教文化的基本概貌和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该研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突破。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这段时期,羌族宗教文化研究可说是既充满活力又硕果累累,推动着该研究朝着忠实于羌民族传统文化本质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羌族地区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及其内涵、历史变迁,其与汉藏民族宗教文化之差异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尤其是对羌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羌族宗教祭司释比,还有待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大致确立了未来羌族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摘要]受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羌族保留了大量的中华古老文化传统和习惯,成为人类文化珍贵的活化石。独特的释比文化是羌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饰不仅反映了羌族人的宗教信仰,更是羌族人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在羌族宗教视野下,结合民族服饰这个物质实体和羌族宗教内核的释比服饰来解读服饰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共同性,深入探究羌族释比服饰中的象征内涵,通过这一研究来推动对羌族传统文化的美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天游”中女性心理的民俗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天游”中所表现出的陕北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心理和表达方式,与汉文化中心地区有较大差异。其内质既缠绵、温柔,又刚烈、强劲;其表达方式大胆、直露。这些特点与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希望能有益于对“信天游”和陕北妇女以及陕北地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埿金彩塑”这项技艺历史悠久,脱胎于我国中原地区的佛雕彩塑工艺,包括泥塑、漆线雕等。在上海,“埿金彩塑”于2015年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就读的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开设了“埿金彩塑”社团,怀着对“埿金彩塑”的好奇,秉持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我加入了这一社团。  相似文献   

11.
凤翔彩绘泥塑作为北方民间艺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其用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凤翔彩绘泥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关于色彩观念的影响,并结合当地民众的审美习惯,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也是当地民众情感、观念和愿望的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装饰艺术风格独特,有不少异于其他传统建筑之处。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实地考察和探索,从绘画、书法、雕塑三个方面分析了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壁画、雕刻、匾额、楹联、塑像等装饰艺术,得出关中地区道教建筑装饰的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为以后关中地区道教建筑更为深入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塑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注重意象的营造,其表现风格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写意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详细介绍了山西晋城民俗艺术家李秀英(晋城八奶奶)的个人生平及面塑作品,对其面塑创作写意性特征作了深入地探讨和论证,力求揭示其艺术文化本质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雕塑艺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即多采用夸张、变形、象征的写意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彩、风韵。从霍去病墓石雕的表现形式上可看出这一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近几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雕塑研究所为陕北建造的几件城市雕塑作品,具体分析地域文化在当代城市雕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陕北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当代城市雕塑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大量引入,也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藏族宗教绘画是藏民族绘画艺术研究中重要的内容,研究所涉及范围很广。主要从藏族宗教绘画的创作模式和形象塑造的特征,来论述藏族宗教绘画艺术。试图从绘画艺术研究的基础领域来诠释藏族独特的民族宗教绘画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陕北的庙宇、神堂和窟龛大体上可以分为因神话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及杰出的历史人物修建的庙宇、因俗神崇拜建造的庙宇、神堂和神龛和因宗教信仰修建的庙宇与石窟三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陕北庙宇的修复和新建以及一家一户的神堂神龛的不断建造,几乎村村有庙,家家有神。陕北民间信仰的神灵并无严密的体系,也无一个至尊之神,而是一神多能、一庙多神。民间信仰的神灵大体可以分为神仙、妖怪和人鬼三类。毛鬼神信仰、民间祈禳十分盛行。陕北信仰民俗迷信俗信并存但以俗信为主流,突出实用性功利性功能,呈现出原始信仰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遗存的晚唐、五代到明清的佛教彩塑为全国之冠.人为的破坏和风雨的侵蚀使彩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文章认为,要使彩塑得到全面保护,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山西省有培养彩塑专业人才的最佳环境,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彩塑专业人才的重任.对具体的修复工作,作者认为对于造型的修复,要集中修复局部损伤的形体,保证造型的完整性.对于色彩的修复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与科学家合作,从局部色彩入手,“修旧如旧”,使局部修复的色彩同整体色彩相统一.大面积修复受损伤的彩塑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美术史上,以石窟寺为代表的佛教美术源远流长,它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为一体,形成了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宗教艺术。中国古代的石窟寺遗存数量众多,甘肃一带更是保存了大量的石窟寺,除了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还有许多石窟寺分布各地。由于这些佛教遗存保留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因而自敦煌藏经洞发现至今,对甘肃佛教石窟寺美术等的研究成果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