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1982年以来,以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制定为标志,我国进行了三次司法改革。三次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改革的"依据不足"的困境,改革的推进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予以支持。为此,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应当以选择"法律"而非"制度"为突破口,从法律规范的层面推进司法改革,统合现有的司法法资源,制定统一的《司法基本法》;在此基础上,以统一的《司法基本法》为依据,推动司法改革的整体深化。制定后的统一《司法基本法》,在内容上以宪法为依据,将宪法中的司法制度与司法的基本规则予以具体化,在位阶上属于基本法律的地位,具有高于普通法律的地位,因而能够全面回应司法改革对法治资源的需求,确保司法改革在法律的框架内有序行进。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首要要求和基本特征 ,是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公正的前提是司法独立。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病症 ,其根源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缺乏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如何围绕司法独立 ,推进司法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 ,这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是我国司法改革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我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和完善司法独立,注重程序,完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司法改革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制度运行难是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究其原因,关键的一点是我国的司法改革缺乏文化层面的思考。因此,在司法改革中,正确处理司法改革与文化的关系,理性认识司法改革的文化冲突并妥善进行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整合,将有助于我国现代司法文化的形成,进而推动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内地香港法律制度比较研讨会上的讲演。主要说明:当前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是司法体制的改革,以期建立和健全一套合理的司法制度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保证实现司法公正目标;在司法体制的全方位改革中,要着重解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问题,建立司法官责任制问题,强化权力机关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问题等;中国司法改革只能是渐进性的,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司法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清 《南都学坛》2010,30(2):77-84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司法改革,使我国的司法制度建设乃至法治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在我们进行的司法改革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体与司法体制、司法体制与司法运作机制、整体规划与局部推进、司法改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借鉴外国经验与符合我国国情这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适合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因为它带来的震荡可能最小,同时还能解决许多问题。自2008年底中共中央政法委就深化司法改革作出总体部署以来,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根据整体规划低调推进改革。到2011年底,60项改革任务绝大部分已完成。2009、2010、2011三个《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是民间对近三年中国司法改革的逐年检视。报告肯定了一些司法改革举措,但对"新一轮"司法改革也提出了严厉批评。报告认为,司法改革面临步伐迟缓、动力缺失、利益集团障碍等种种问题,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化逻辑、民众缺位等紧密相关。好在中国司法改革已迈过决定方向的十字路口,只要启动下一轮实质性的司法体制改革,采取去政治化的技术和策略,引入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动力,就能够最终迈向公正、高效、权威、独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8.
回到事实本身是澄清能动司法相关是非的基础和前提.能动司法既不是新发明,也不是舶来品,中国当下的能动司法是司法改革政策调整后人民司法传统复兴的产物.能动司法强调的是司法中人的作用,其本质上是一种贤人司法.最理想的社会治理图景是在拥有法治的同时也拥有贤能的司法者,故作为贤人司法的能动司法具有普世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和使命是建立和健全一套符合法治精神的现代司法制度,能动只是中国司法改革过程中应当固守的一种道德优势,如果在还没有实现法治之时就将主要精力用于追求司法者的贤能上则是改革的错位和跑题.  相似文献   

9.
司法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立足于现行宪政体制,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务实思路。就我国目前而言,司法改革,除了内在体制、理念的变革外,也包括外在形式的各种符号性变化。“法官职业化”凸显了司法改革对“人的因素”的关注,它与司法外部构造上的“非地方化”和内部管理上的“非行政化”一起构成了目前和今后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程序是司法之特殊所在,故司法程序改革应当是司法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司法改革的理想是实现现代司法理念引领下的公平与正义,追求司法权的独立,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照WTO中与司法有关的规则 ,我国司法制度在司法独立、法制统一、立法和司法的透明度、司法审查、司法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尚存在明显差距。今后一段时期内 ,我国司法改革应从保障司法独立 ,加快法律的立、改、废 ,完善公开机制 ,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 ,推进法学教育及法官遴选制度改革等方面逐步、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国当前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如何在刑事司法领域里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刑事裁判文书改革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树立什么样的改革理念与改革模式,会影响到今后刑事司法实践活动的走向,本文从司法公正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当前刑事裁判文书的价值倾向与改革理念及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课程实施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正确认识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13.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的基础性问题包括 :诉讼制度必须体现司法价值目标和社会功能 ,必须建立符合法律属性的弹性司法 ,必须从人性出发设置法官制度规制法官行为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依赖于文化历史形成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第三部门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部门在美国发展的历史根源是结社的传统、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民主的社会现实 ,现实根源是 70、80年代的政府改革 ,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第三部门维护了自由主义精神 ,促进了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 ,提高了政府效能、保证了行政改革的顺利展开。中国应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因为它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得以成功的关键 ,同时在第三部门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完全可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农村综合改革中地方行政组织的改革,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地方行政组织的改革更是一个艰巨任务。在采取社会学的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向地方政府问卷调查等方法基础上,在阐明中国农村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存在问题的同时,着重分析内蒙古少数民族农村牧区基层行政组织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户籍制度改革重在赋权和增利,即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农民与市民享有同等权利,获得同等利益,拥有同等福利。一旦在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自然消亡。我国之所以会出现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在于土地制度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程,“土地价格剪刀差”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只有转变政府职能,使地方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体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改制对税收的影响 ,以及给税收征管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了针对企业改制行为的税收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以“行政复议司法化”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学者们围绕“行政复议是否进行司法化改革”展开激烈争论。支持司法化改革一方认为:传统非司法化行政复议存在问题,司法化改革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改革途径。反对司法化改革一方则推崇行政复议本身特征,指出司法化改革会产生相应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方法。另有一种中和的观点,提出“有限司法化”的概念,提倡用非激进的渐进方法对现有的行政复议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住房货币化改革与社会公平——贵阳房改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的住房货币化改革促进了以实物分配为主的住房分配旧体制向以货币分配为主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住房新体制的过渡。不过,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住房不公平也进一步加剧和扩大。然而,贵阳却提供了一个解决住房改革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和住房不公平问题的成功案例。贵阳住房货币化改革的实践说明,市场化转型并不必然引致社会不公的加剧;恰当的政策创新,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率,而且还能缩小旧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中国行政改革的十大关系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世纪之交,中国政府有必要适时启动国家行政体制创新工程。为此,有必要首先厘清和解析制约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变量及其十大关系,进而形成关于21世纪初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系统的政策理念和政策思想。这十大关系是行政改革理论规范与行政改革政策阐释的关系、行政改革基本价值标准与行政改革政策选择的关系、行政典范革命与转变行政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