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齐书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59-172
新时代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趋势,应倡导“回到激发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活力的评价初心”“回应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以及“重建地方高校对区域发展社会贡献指标的评价导向”等。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科技支撑的重要职责,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知识源和人才源,地位日渐突出,并且根据其不同的属性和使命,在科技创新目标与评价重点等方面的侧重点应各有不同。为探究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邀请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以及高校科技创新管理评价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调研和问卷咨询,在此基础上,坚持创新导向、质量导向和贡献导向,建立分层分类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从科技创新队伍、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科技创新成果、社会贡献与影响、人才培养等5个维度,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三级评估指标。提出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类评价的要点,即地方研究型高校应着重测评“科技引领力”“科研贡献力”“科技创新成果”指标;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侧重“经济贡献力”“人才培养”指标;地方技能型高校则应偏重“人才培养”指标。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问题并参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多集中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方高校科技查新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英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117-120
地方高校拥有无可比拟的核心资源,面向企业开展查新服务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助力作用.文章分析了2006年以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对有关省级项目科技查新委托的完成情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实施查新服务的工作策略,以提高科技查新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春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110-113
"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在于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只有立足地方需求,全方位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绍芬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16-19,2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教育部、财政部于今年年初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要把该计划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整体协同创新;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坚持多元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深化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以人才为核心要素,激发释放协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基于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在长三角生态圈中,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建议政府层面,应建立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健全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高校层面,应布局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促进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技术创新与飞跃的动力来源。在此基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对吉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8.
9.
为求全面考察我国西部12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统计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从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三个方面分析了西部12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强西部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科结构失衡,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作为受体的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对新技术吸纳能力较差,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应加大农业科技投人,强化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运作机制,注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制度、制度功能、创新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入手,分析了制度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以及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归纳了制约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的制度约束的主要表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技创新文化内涵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依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4):32-36
文章认为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体系理应包括理论与方法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创新和体制创新等七大创新,并探讨了它们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推进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催化剂。正确认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学习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可少走弯路,加速发展。依靠本国的科技力量,发展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东西,是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李仁银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9(2):10-13,9
周恩来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主要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科学技术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很难在旧中国土壤上生长”的科学技术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其科技思想的整体性、灵活性、前瞻性和务实性勾画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本文试从周恩来创造性地贯彻“百家争鸣”的科学技术方针、创造性地将《矛盾论》、《实践论》运用于自然科学研究之上、创造性地将系统方法论运用于科研布局和科技力量的协同配置上、创造性地提出“威国与益民并重”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等方面,对周恩来的科技思想进行解析,以期对当前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法律保障问题论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立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4):42-46
法律对科技进步的独特贡献表明 :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必须健全法律保障机制。我国现行科技立法中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足 ,这种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对科技创新保障作用的发挥。立足国情 ,在科学的原则指导下 ,精心设计各项法律制度 ,是完善我国科技法 ,使其进一步发挥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地方高校科研环境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青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5):82-84
该文通过对WTO协议中与地方高等学校科研工作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产权协议”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介绍和分析 ,阐述了入世对地方高校知识产权环境、科技计划政策环境及科研人才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和实施,给贵州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经济建设中工业建设占着重要的地位,需要数量多、质量高、留得住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但目前贵州的工科高等教育不仅规模和质量与贵州的经济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差距很大,而且工科高等教育的结构也不够合理。因此,贵州必须采取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加速贵州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乔兆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6):29-37
世博会引领科技革命的新潮流。在世界博览会的演进历程中,交织着技术发展和人文发展,融汇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世博会是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每次科技革命的结晶都总会在当时的世博会上亮相,昭示新时代的来临。160年的世博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在当今社会,世博会必将进一步展示新一轮的科学技术文明,继续推动蓬勃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