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影响甚深.自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以来,中外思想家对其进行研究评价的著作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专门探讨其消费经济思想的论述则并不多见.笔者在研读消费经济理论时,从《国富论》中获益匪浅,深感探讨斯密的消费思想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建构社会主义的消费经济理论大厦,制定科学的消费政策,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斯密的人性论理论基点出发,重点论述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情操论》等著作中所阐发的关于利己与同情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阐明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心。  相似文献   

3.
一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在论述自由贸易的优越性时,发展了先驱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这种发展是由斯密的绝对利益原则的局限性所促成的。斯密把他的分工理论运用于国际贸易时,提出了绝对利益原则,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原则,由于有利的自然条件或其他非自然条件,一国可以在某种产品生产上享有生产成本低廉的好处。按照斯密的解释,这种以绝对利益原则为指导的国际分工与交换,将会促使产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上升。由此说来,每一个国家都应当生产本国生产条件最有利的商品,也就是本国耗费劳动少于其他国家的商品。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杨玉成 《东南学术》2001,(4):202-207
休谟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哲学构成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直接哲学前提。他的人性研究启发斯密从人性中寻求人类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对自然的诉求和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他的同情学说则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道德心理学基础。休谟哲学的影响使斯密的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使其置于深厚的人性论、知识论和道德论基础之上,使其与后来的纯经济分析相比,更能满足寻根究底的智力要求。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是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总题目来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以经济增长为主线作出多方面的、相当深刻的分析。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不仅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而且对现在增长理论和经济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斯密强调供给增长在当时环境下有科学成分,但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正因如此,斯密经济增长思想的成就和失误对当代的经济增长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亚当·斯密只是为市场社会奠定了道德基础,而国家仅仅作为“守夜人”式的价值中立者而存在,实则不然,斯密同样关注了国家的道德基础问题。以社会契约论为代表的西方早期近代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国家面临着双重道德困境:其一,对内而言,国家建立的道德困境;其二,对外而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的道德困境。与社会契约论的理性主义路线不同,斯密从情感主义路线出发,赋予了国家以道德情感基础,并进一步展望了奠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的道德基础的可能性。考察斯密关于国家道德基础问题的论述,对于澄清斯密国家理论的部分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金忠 《学术月刊》2012,(10):72-81
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一般视亚当亚当·斯密斯密为其思想源头,并奉之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然而,他们却是根据其主流理论自身需要而对斯密思想采取选择性的解读。这主要表现在:(1)熊彼特将斯密的经济思想视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某种前期思想铺垫,开了选择性解读之先河;(2)西方主流经济学者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解读为自由竞争市场制度下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原理;(3)斯密关于人性的理解,则被解读为以自利为行为之唯一动机的"经济人"概念。这些选择性解读曲解了斯密的思想:(1)将斯密关于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关系的论述解读为"均衡理论的雏形"是牵强附会的;(2)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并无特殊理论含义,它与主流经济理论所谓市场机制原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3)所谓"经济人"概念则是对斯密的"人性观"的片面歪曲。这些选择性解读塑造出一个虚构的亚当.斯密,严重误导了人们对斯密思想的认识,因此,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8.
<正> 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中,亚当·斯密(1723——1790)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把政治经济学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这部书中,他第一次将分工置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的地位,并作了尽可能周详的论述,对后来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以居民为主体探讨交换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渊源与现实.作者首先考察了"斯密定理",认为其先决条件是市场交换与分工专业化,从斯密对"交换是人类的本性"的分析来看,他所理解的是居民的早期交换行为的本质特征,并且斯密还提出了居民要素贡献与居民要素收入的最早系统论述,这对我们理解居民交换的动机行为和内容性质,都有启发的意义;作者随后考察了"科斯定理",肯定科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派的市场交易理论,将"交换"扩展为"交易",无疑拓宽了居民交换的范围,并且将交易费用引入市场交换,就从更深刻的意义方面揭示了居民交易费用的内容和决定因素,说明了制度规范对于提升居民交易效率的重要性;最后,作者联系实际,考察了我国居民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作为交换主体的各种表现,说明了市场发育和市场缺失对居民交易费用的不同作用,并提出要理顺居民与居民、居民与企业之间交换关系,激活居民经济,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投资势头,提升全社会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问题"是否存在的论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源于斯密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折射出人类在道德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困惑。探讨、深思"亚当.斯密问题"的困境,在今天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有关美德的品质,其中包括完美的谨慎之德、合宜的仁慈之德、必备的正义之德和完善的自制之德。斯密早年主要关心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到了晚年更加关心个人品德问题,这主要出于他对亲眼目睹的"经济人"德性腐败的担忧。斯密晚年对美德的看重表明,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其美德的培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对斯密思想的传统研究,多出自自由资本主义的视角。本文尝试对此思想路径作出批评,力求通过对其正义理论的叙述,揭示其道德哲学基础,梳理出其自然法和政治理论的总体框架、特点,从而回到斯密思想之真相。正义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中最关键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还是政治和法律德性。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包括商业在内的任何社会不可缺少的消极德性。因此,仅从正义出发,斯密对商业社会的论述也必然具有政治和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3.
张嘉璈 《社会科学》2023,(12):66-75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作了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观。他判定中国达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财富最高程度,但似已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其中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限制、对农业的过于偏重、外贸和工业的不发达,以及传统框架下人口的过剩。斯密的“中国知识”较多得自其海外游历时期(1764—1766),尤其是来自法国的重农学派。在论述中国时,斯密的措辞还是谨慎持重的,关于“中国知识”的一些不确之处本质上是由当时信息传播尚欠发达所决定的。然而,他的一些关键论断无疑抓住了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核心特征,因此,相关瑕疵并不妨碍斯密这样的论说者借助中国叙事表达自身诉求、支持自身论点、构建自身理论。用知识传播的宏大视野来重新审视斯密乃至近现代域外诸人的中国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概括而非局限、更加通透而非拘泥地理解西方文献中的中国叙事,从而能以开放的头脑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略论孔子的消费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论述孔子以“仁”为核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 ,是他的消费思想的理论基础 ;接着分析孔子的多样化的消费生活 ,反映他多才多艺 ,反映他高雅的消费思想 ;同时又指出他主张安贫乐道、过艰苦消费生活的消费思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在对西方消费理论的介绍中,萨缪尔逊似乎不太为人所重视。其实,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只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魁奈等古典派代表较少涉猎消费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确立的时期,那时候,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还不太尖锐,生产和销售的对抗也还比较温和。所以,在他们的论著中,对消费问题的研究自然不占重要地位。但到了1819年,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  相似文献   

16.
荣誉、头衔可以给人们以鼓励,以鞭策,这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可是,这种非物质的名堂,在工资报酬中会有什么地位吗?这却不是经济学家们都注意到了的。从近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上看,专门论述了这一独特问题的,至少可以举出两位:一位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大师亚当·斯密,一位是以斯密高徒自诩的、法国庸俗经济学创始人、著名的“科学王子”让·巴·萨伊。  相似文献   

17.
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对于贫困有着较为详细的论述.斯密认为贫困主要发生在劳动者群体,而导致贫困的原因主要包括劳资双方的实力差别和国民财富的停滞.贫困在价值上是不善的,会产生负面的现实后果,如导致人口数量下降和劳动能力削弱等.消除贫困的途径主要是增进国民财富积累,依赖仁慈、慷慨的个人美德.贫困问题并非亚当·斯密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充满了理性的思辨色彩,在其理性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在全书中,除了明确反对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学徒法令和济贫法外,斯密并没有直接提出其它的增进雇佣阶级福利的主张。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其独创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模型,成为经济学的开山始祖,以其“经济人”假设,开现代管理理论之先河,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经济人”假设却被人们理解为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具有非道德特性的单面人,受到了后人的多方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斯密的学说,更忽视了斯密市场模型在西方伦理精神变革中的积极意义。实际上,斯密市场模型是对启蒙时期伦理难题的市场化求解,他对于西方市场经济伦理的最终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中,正义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斯密的道德哲学著作《道德情操论》是研究其正义理论的重要文献。基于这一文本,文章试图对斯密的正义理论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期厘清斯密正义范畴的基本含义,阐述作为斯密正义思想核心的交换正义理论及其重要作用,进而探讨斯密正义观的理论意义及其对建构我国当代社会正义理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