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危机 ,根源于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正是由于实践活动不合理而产生的反主体效应不断累积的结果 ,最终形成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困境。现代人类要摆脱目前所面临的这些全球性危机 ,就必须对实践活动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用真善美相统一的新的理念来规范和引导现代人类实践 ,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什么是主体意识?它是人们对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趋向、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人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而社会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三十多年来,封建道德的幽灵始终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它的流毒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以及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对发展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作者认为,发展作为一种结果的状态以及活动的过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社会事实;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发展又不可避免地沉淀了具体人群的价值判断。这样,我们对于发展以及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批判与反思,就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实践合理性的实质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科学合理的价值体系对实践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或意义的反思与评价。因此,如何建构科学合理的理性观和价值观便是实践合理性问题的根本要求。西方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绝对理性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些不合理的价值观成为现代化实践中各种弊端产生的认识根源。人类要真正克服和摆脱现代生存困境,就必须来一场价值观上的变革,抛弃原有价值观中不合理的内容,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价值观体系来引导、规范和评价实践活动,从而牵引人类实践不断地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解放理论,是基于社会总体实践而提出的革命的解放理论。后马克思主义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了理论反思,提出了"霸权的辩证法"和"行动的辩证法",作为一种现时代的解放理论。后马克思主义质疑人类社会实践的总体性,质疑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他们所提出的解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观的政治谋划,最终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政治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方同义 《浙江社会科学》2001,23(Z1):108-11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建立在认识、掌握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历史自觉能动性",尤其是"社会主义历史自觉能动性",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并且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问题.因此,反思和总结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挫折及教训,应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询问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全部精神和实践活动动态演进的历程表明:客观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与人的价值追求活动之间并非是外在、互斥的两极,而是在本质上内在一致、有机渗融的同一过程。就人类价值活动本身而言,它其实就是人类主体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活动,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发展于其中的社会的演进方向与终极目标的一种合目的性的理性期望、设计、筹划和趋进活动。这其中,主体的选择性活动是至为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科学的价值选择带来的是社会的光明与进步,不合理的、错误的价值选择导致的则是社会的停滞、甚至退步。所谓价值选择,从其学理的意义来看,…  相似文献   

8.
张笑夷  刘怀玉 《学术月刊》2020,(3):34-42+33
非马克思主义者由于不能以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理解城市而无法发展出一种总体性的城市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提供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城市问题和都市形式的线索,但也引发了"城市中的社会"研究还是"城市社会"研究的争论。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诉求使澄清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成为当前之需。马克思主义探究的社会现实是人类生产自己生活方式的具体的总体,而城市是人类生产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因此研究城市必须将其放置于人类生产活动构成的社会总体之中。当今时代,都市已成为人类生产自己生活的自觉方式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性构成。作为城市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哲学范式,都市马克思主义以包含着丰富矛盾性的"都市"为理论总问题,以实践的观点辩证地理解和揭示现代世界的都市现实,是一种微观视域和宏观视域相结合,真正探究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矛盾、生活方式和生活意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具体来说,它致力于建构都市的社会历史解释模式,展开都市政治经济学批判和都市文化批判,提供与人类解放实践相连的都市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9.
从实践唯物主义来看,人的能动性活动对于历史规律具有一种"剧作者"与"剧中人"的地位;而历史规律对人的能动性活动则具有制约与确证的双重意义。现实中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表现为人类活动的目的与活动结果的一致性发展程度。而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共同体中,通过人类共同的意志、全面而自由地支配人类自身本质力量,才能够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从根本上而言,这一问题关涉的是人如何摆脱社会必然性的制约而成为自身的主人,因此,本体论自由是其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67-173
学界一般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作为中国标准化活动的源头,对史前人类标准化活动鲜有述及。笔者通过研究认为,标准化思维源于人类生产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旧石器时代晚期认知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为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活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四声自然音阶所代表的音律(包括音阶、音准、律制),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标准;贾湖骨笛的制造和使用,是迄今为止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标准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人的选择性是人的活动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发展中,人的历史选择虽然受制于必然性,但同时又是人类创造历史活动的重要环节。社会规律通过人类的选择活动来实现,人类的选择活动使历史表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曲折性。尤其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不仅否定了机械决定论,而且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选择活动,就一定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一我们讲主体的历史选择,是以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性为前提的。马克思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人类历史的深邃视野解读分工,并以分工为线索,探究"个人"生成发展的轨迹,审视和反思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历史条件,以此去勘定和明确"个人"在现实社会历史中走向自由与解放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实实践、历史生成视野和现实的个人作为三大理论支点,支撑马克思哲学完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和超越。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哲学以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为立足点来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规律,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理性自身逻辑运演的思维范式;用历史生成视野来历史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路径,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静态还原分析方法;把人的本质界定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具体的人,人的最终解放的关键是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放弃了以规范伦理为基础的个体性世俗化拯救道路,走向以独特社会主体(无产阶级)支撑的社会理性发展之路,从而真正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合理实践—不合理实践”框架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框架。无论是在社会关系实践维度上,还是在生产力实践维度上,都存在着合理实践与不合理实践的历史运动。任何一种实践形态的必然性、因而其合理性都是历史的暂时的,因此,人类历史从根本上是不断发生的新的合理实践代替旧的不合理实践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实践观这一框架的灵魂,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改造后所形成的世界永恒发展变化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它深刻地存在于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之中。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框架及其辩证法灵魂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探讨。这一框架对于认识当今人类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推进当前中国生产力实践与社会关系实践相互关联运动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走出社会理想构建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其重要的价值向导。然而历史表明,人类建构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理想据以解释社会生活和引导自己的活动,却往往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行程。本文依据人类历史的辩证法,着力分析了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终点论”思想得以存在的认识根源和实践危害,并就如何走出社会理想设计的误区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 反思,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旧哲学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省的方法,是从唯心主义角度来说明人的认识活动的。如洛克把对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称为内省经验即反思。黑格尔所说的反思则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考,即指思想的自我运动。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反思,认为反思就是对过去的实践活动包括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开阔的视野范围内,从新的角度进行再思索、再认识。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深刻地认识现实,更好地进行现实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反思,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反思中两次历史性选择的必然归宿。一是近代长达80年的历史反思中,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党建立之后近20年的历史反思中,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反思都产生于世界大战的深刻变局中,贯穿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历史主题,对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践观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已经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实践使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矛盾 ,已转化为人与人化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的矛盾 ;揭示了社会实践的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这对认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矛盾 ,把握当代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具有历史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以人的眼界来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由此建立的哲学是以人类世界为对象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它虽然强调实践,但实践不过是"人的感性活动"而已.据此,实践也不过是人类学视界的活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不是固守其唯物史观或实践观,而是要适应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弘扬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精神,才能在当代促进马克思极为关心的"世界历史"与"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践理性与民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民主政治必要的知识根源——实践理性。通过考察实践理性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本质来揭示民主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在人类认知图景中形成的三种图像。只有在交往理性的指导下才形成了真正规范意义上的民主,即程序民主。程序民主包容了不同的理性,主体经由反思程序达成的政治共识才是最富民主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程序民主是最高形态的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