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雅丽 《唐都学刊》2002,18(4):106-109
郑玄、孔颖达等训诂大师皆将《礼记·礼器》篇名及篇首“礼器”之语诠释为“礼能使人成器”。这种解释与孔子“君子不器”的哲学命题相悖 ;孔子和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 ,礼是人治国、修身之器 ,故“礼器”不得解释为“礼能使人成器” ;儒家坚信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能仅有一器之用 ,而应该成为博学通才。“礼器”当为古汉语判断句式 ,意思是“礼是器具” ,可以理解为“礼是人修身之器”。  相似文献   

2.
平面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市场模拟意识探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专业要立足于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学生在设计理念与商业的关系上普遍缺乏感性的认识 ,通过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广告设计课进行市场模拟教学的形式 ,以此培养学生在走入社会后的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作为“职业技术教育” ,是培养“第一线的技术人才” ,强调“行业背景” ,“技术能力” ,“项目实施” ,因此在设计教学中与市场背景相融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5,(5):109-11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催生了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但是与职业化发展要求相比,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实践教学滞后、实务教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真正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采取实践取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434”实践教学模式,即“四个体系”、“三个课堂”、“四个阶段”的内容体系。该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推动着专业教育与职业化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冯琳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3,(1):63-72+151-163
有别于以“理”为宇宙本体的理学和以“心”为本体的心学,湖湘学派提出了以“性”为本的哲学体系。“性”具万理,与“太极”名虽相异,实指相同。形上与形下是一体不分的,形上之道只能从形下之器中探寻,湖湘学派形成了“道不离形”“得其体必得其用”的哲学思想,并被明末清初的大儒王船山所继承和发扬。船山将湖湘哲学的“道不离形”发展为“道不离器”“天下唯器”,否定了脱离具体事物和具体实践而存在的先验之道。建立在“道不离形”基础上的湖湘学派实践观有四个方面的特色,即“学贵力行”“致知力行互相发”“圣门实学,循循有序”“当以实事自律”,船山的实践观在这些方面皆有继承和创获。通过对王船山实践观的湖湘学溯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湖湘学派的实学特色及其思想承继。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到全球化时代,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往往使一些以物质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现代企业,淡化了人类哲学伦理价值上的崇高追求,从而在文化上迷失方向。然而,蕴含在人类哲学伦理价值中的文化理念,却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企业发挥着精神“发动机”、价值“导航仪”、伦理“制动器”的作用。企业经济理性、经济德性与诚信之道构成的文化理念,才是现代企业永续经营的真正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6.
任飞 《社会福利》2014,(4):37-40
殡葬业从业青年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职业群体,他们职业意识的强化,职业素养的提升,职业技术的提高,都关乎该行业服务质量与水平,关乎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人文环境。职业感受是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反映着从业者职业生活的状况。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质化研究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特殊职业感受和影响因素,对于把握殡葬业青年群体的实际心理特征,改善其培养策略,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泰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泰国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战略发展产业”,视其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秘密武器”,并为此投入大量资金。一、政府大力投资,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泰国政府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据泰国教育部统计,1960至1990年,泰国普...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7):156-160
21世纪的优质教育之梦,是建立在优质教师的基础之上的。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只关注教师的职业与专业的发展,而疏忽教师心灵与生命的发展,只强调教师发展的外部动力,而疏忽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无法获得优秀的教师资源的。"自身认证"和"自身完整"理论对探讨教师发展的内部动机、方法和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何认识教师的内心世界,如何充实和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是新时期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存实践哲学: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明确现代哲学的性质及其在即将到来的对世纪的发展趋向,首先应当弄清楚传统哲学何以转向现代哲学。我认为,传统哲学(这里主要指西方前现代哲学)所达到的最高思想成就,就是将人自身及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判然二分,分成“形上”与“形下”、“超验”与“经验”、“道”与“器”、“体”与“用”等两重世界,并使“形上”、“超验”、“道”、“体”这一重世界拥有绝对的自由、无待;使“形下”、“经验”、“器”、“用”这一重世界为必然、有待所统治。这一划分,在思维方式上是很重要的,它使人有了观照自身及其生活的两大视域或两大…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人文环境与城市文化氛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是人文奥运研究的一个侧面。人文奥运凸现了人文环境的“奥林匹克”意义 ,又推动了北京人文环境的营造和市民环境参与实践。北京人文环境包含着物化了的北京人文精神、行为化了的北京人文精神和管理化了的北京人文精神 ,既有物质形态又有行为的、管理的形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了对京城的物态上美化和人自身状态上美化。而市民的广泛参与实践是美化人自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袁忠 《探求》2018,(6):104-107
传统的"新闻无学"这一命题是从新闻的写作规范、编辑方法等技术层面来看的,而上升到社会人生人性的体验和人文学科的内涵传播这一角度,新闻学是有学科体系、学术意蕴、学问素养的。从新闻理论看新闻有"学";从新闻教育看新闻有"学";从新闻从业者看新闻有"学"。传播活动也同样是需要深厚的人文性、学术性、思想性来支撑的,《读书无新闻》就是这样的例子。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业者应具备广博学识和坚实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吕乃基 《创新》2016,(1):40-46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指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归属上的模糊,以及从业者本身在社会归属上缺乏根基。在学科上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以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在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中,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以研究和参与这一发展道路为己任,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定位。独一无二的学科归属和深深介入的社会归属,是自然辩证法"自信"的无穷源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在哲学沉思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是有限的.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提出,无论是从理论语境还是从其现实指向上,都与海德格尔"烦"的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将马克思海德格尔化的倾向,这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时需要清醒意识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凤霞 《学术交流》2003,(11):140-143
“曾经”、“已经”的语法意义:可以表示时间,但它们更主要的语法意义是表示时态(体貌),而且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一点是,当它们不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既表示时间又表示时态;当它们与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提示性时间短语共现时只表示时态。“曾经”表示曾然态,“已经”表示已然态。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是为解决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整体危机而诞生的一门学科.这决定了社会学关注结构与秩序、寻求社会与政治整合的学科"品格".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群体化生活方式之一,其本质属性在于塑造和维持一定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秩序;而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指的是国家之外的非政治领域.经由洛克、黑格尔等人的发展,国家与社会两者的关系被认为是社会结构与秩序的重要来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相关的市民社会、法团主义等理论契舍了社会学的"品格",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与秩序,但需要保持一种本土化警觉.  相似文献   

20.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