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结合--兼论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思念 《江汉论坛》2005,(3):112-114
现代化进程提出了对于文化建设的新认识,传统文化成为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湖北现代化建设中,开发荆楚文化的经济与精神价值,推进地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的实践,对"弘扬荆楚文化,振兴湖北经济"形成新的启示.振兴湖北,不仅在经济,也在文化.认识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建设"文化湖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合成 《云梦学刊》2005,26(3):113-114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校园文化与"以人为本"有其内在联系性.校园文化建设,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注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又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国外文化中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这为"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创遣了有利条件;可持续发展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内容,也是中共的一贯追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适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关于文化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要求"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庄严的宣示,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举措,勾勒出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5.
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群众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县(市)域为单位统筹发展,进行县(市)域群众文化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要着眼千"大文化"背景,即县(市)域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时代主旋律.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必须以"小文化"即具体的文化工作为依托,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精英文化的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和谐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其功能,分析了我国和谐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和谐文化的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现的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的"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借鉴世界的文明成果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邵书峰 《中州学刊》2004,(5):185-187
大学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充分认识目前大学文化建设面对的各种风险问题,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化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开辟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新篇章.工业文化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在价值观引领、精神力量支撑、保障高素质人才供给、提升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构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文化桥梁等方面对引导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匹配的工业文化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驱动力.当前引发制造强国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人",未来应以文化人,运用工业文化力量根治"人"的问题,大力推进工业文化建设,重点突破制约工业文化发展的认识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传播障碍,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农村文化的落后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也是经济落后的原因.农村文化大院工程的推进体现了政策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对河南省嵩县的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大院工程的推进存在"覆盖面不足,宣传不到位"、"闲置率很高,利用效率不佳"的问题.资金投入总体不足和现有文化大院运行的低效率源于:农民文化需求"虚高",文化供给与需求错住,投入总体不足和融资渠道单一,"重建设轻管理".据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为今后以"文化大院"为代表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指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首先从"文化"上即思想观念上实现现代化.惟有如此,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化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两条新发展主线:一是国家宏观经济规划部门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二是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借助文化旅游消费主动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与城市人口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不同,人文城市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为发展理念,以文化城市理论为人文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以城市是否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文明生活方式为评价标准,由此确立了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模式.基于我国城市资源日趋紧张而历史文化资源存量巨大的现状,中国城市走"人文城市"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人文城市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和主平台.  相似文献   

12.
当下农村的公共空间被压缩,文化建设被边缘化,导致农民会共文化生活呈委缩之势."文化下乡"政策实戏体现的是嵌入式的发展理念和简单的"送文化"行动逻辑,即农村社会需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的"送文化"方式来解决文化匮乏的现实困境.这种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及农民在建设乡村文化方面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乡村社会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乡村戏剧的演出构建了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应以牛哥戏在桂东南农村地区的繁荣为契机,推动广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源式发展"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了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这一战略高度.可从三个方面理解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关系到党所代表和建设的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是保证先进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视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乡村精神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和新的乡村文化.所以,它不仅是民族的、地域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与互融,是乡土文化内涵的重构与创新,而且也是"人的建设"和乡村文化生态的建设,是乡村精神与乡村文化价值观的重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提出要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必然促进广东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促进高校档案事业和高校档案文化的发展.高校档案机构,作为文化发展的传承、文化产品的承载、文化信息传播的文化事业单位,在建设文化大省中,也可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的作用,为建设文化大省添砖加瓦.所以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与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加强文化建设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曾是中国现代文化中心,有丰富的现代文化资源和重要的文化影响力.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上海文化建设徘徊不前,文化影响力也逐渐减弱.应密切关注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及上海文化建设趋势,对上海文化建设及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即时性研究,罢黜空洞的"宏大叙事"和"千人一面"的粗糙规划,以各种具体的、量化的工作方案与可操作的实践途径,努力提高上海文化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技术含量,使之成为一种推动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素质,培育人的情怀,熏陶人的心灵.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功能是更加"形而上"的,是"大象无形"的.文化理论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唤起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加快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入的现代化的实现,促进中华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但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入的问题.通过人的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物质的问题、制度的问题,进而全面解决社会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的新概念.近几年来,我国的浙江、广东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相继提出了"文化经济"概念,并首次把"文化经济"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课题."文化经济"概念的提出既充分体现了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特征,又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契合.积极发展文化经济,将有力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的和谐.那么,文化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怎样,如何发展?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都市文化的包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都市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城市意象"建设,自20世纪初的柯布西耶等人提出关于现代城市建设的理想以来,就形成了建设一种合乎理想的完美都市想象.当代中国的都市建设理念大多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完美都市想象的基础上.这种想象对于都市文化发展而言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都市文化生态问题:理想都市本质上是排斥文化多样性的现代鸟托邦想象,这种想象以"完美"和"进步"为发展目标,造成都市文化的反生态性危机.面对这种都市文化发展的困境.需要提出都市文化生态重建的思路,建立起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都市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着都市中不同文化群落的集体记忆与认同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都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文化身份,因而有助于构建都市文化的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郭一曲 《学术研究》2001,3(5):55-60
张申府的文化观,在"五四"以来的诸多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观点中,另辟蹊径,别具一格.他会通中西,融贯古今,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辩证地综合"的中国文化建设观.他折中中西,超越了保守主义的中国本位文化观和全盘西化的文化观;他提出了文化建设方而"中国为主"的"中国化"问题,既坚持了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世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