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望 《东南学术》2011,(2):204-218
明清朝廷与琉球中山国的往来有500多年历史,早就存在传统边界。明代福建省已经在管理钓鱼岛列屿。清朝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钓鱼岛列屿划归台湾府管辖。康熙五十九年徐葆光等人出使琉球,与琉球方面的官员及学者谈及琉球领土问题,后综合双方的意见,出版了《中山传信录》一书,这本书既确定了琉球国的范围,也划定了清朝与琉球的边界。按照这一边界,钓鱼岛列屿属于中国所有。甲午战争失利后,清朝被迫割让台湾,因而失去对台湾省管理的钓鱼岛列屿的管理权。日本二战失败后,钓鱼岛列屿在法理上已经回归中国。  相似文献   

2.
《光绪兰溪县志》记载:“国朝琉球国使墓??在北乡邑厉坛.康熙三十年国使奉命入贡,经邑卒,因葬此.碑镌首里府??力向氏岙滨亲云上之墓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05-110
康熙二十二年,清帝有意加强藩属国及海疆管理,命汪楫出使琉球。汪楫一行与琉球国的交流集中反映在汪楫所撰《使琉球杂录》和《中山沿革志》中,其交流活动包括:关心琉球安全问题,向琉球国王提出加强兵防的建议;部颁谕祭、册封仪注不备,重为酌定,仪注详备,且显有变革,为后来琉球使臣效法;对出使旧例与琉球风习进行改革;与琉球能诗之士往来酬唱,将赠答诗汇编成集;鼓励琉球兴办教育,归来代为奏请琉球生入监就学。汪楫出使琉球在清代中琉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强化了清政府对琉球的交往,而且大力促进了中琉政治文化交流,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琉球国,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朝贡方物,此为中琉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嚆矢.尔后的洪武至永乐年间,明廷遣使谕赐琉球与册封琉球国王、琉球国朝贡明廷、琉球国派遣"官生"入学南京国子监,与"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等一系列中琉交流史事,奠定了封贡体制下中琉宗藩关系的政治基础,构成了中琉关系的基本内容,对明清两代中琉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瑛 《云梦学刊》2010,31(6):89-91
1874年日本派军入侵琉球,1875年3月吞并琉球,废琉球国王,将琉球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在中日琉球之争中,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调停成为李鸿章条约交涉之居间调处法的典型运用。  相似文献   

6.
早在1943年开罗会议举行时,罗斯福总统曾提议将琉球交付中国,蒋介石考虑中国实力不足,遂拒绝罗斯福的提议.二战战后,国民政府顾及自身实力,又考量美国在东亚的布局,遂放弃由中国托管琉球的方案,主张中美两国共同托管琉球,并再三强调中国与琉球的历史关系,不承认琉球是日本的固有领土.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暗中扶植琉球革命同志会,聊以自慰,并藉琉人国籍问题的操作,作为“中华民国”正统地位的筹码.“外交部”虽机关算尽,但在台湾当局仰赖美援的现实之下,琉人国籍或琉球归属问题沦为台湾当局与美国、日本政府交涉的外交策略.正因为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被排拒在国际社会之外,台湾当局亦未能得到对日交涉话语权,只能维持“冷战”的东亚局势,未能妥善处置琉球归属问题,丧失后来的“钓鱼台列屿主权问题”处理之先机,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相似文献   

7.
自明初中琉宗藩体制建立以来,中国与琉球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探讨儒学移植琉球的途径,阐述了儒学对琉球影响的具体表现,明确指出,琉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实为儒家思想极为成功地整合琉球社会秩序所致.深入探究明清时期儒学在琉球的传播和影响,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侵占琉球,清政府爱莫能助,坐视日本的侵略扩张.1895年,日本窃占钓鱼台列岛,又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岛、澎湖列岛等.民国前期,中国知识界对琉球问题鲜少研究,社会大众一般也不知道琉球沦亡的经过及其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蒋介石早有收复台湾、琉球之志,因实力所限,收复琉球并未上升至国民政府的大政方针.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收复台湾、澎湖、东北等失地,建议中美在战后共管琉球.为了战后建设一个新中国,胡焕庸等人深感中国必须汲取东部沿海遭到侵略的历史教训,不但要收复台湾,更应将与台湾相连的琉球群岛收归中国版图,来保证中国东部大陆有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他们努力搜集资料,汇编成册,介绍给社会大众,毋忘琉球,提出收复琉球的建议.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书》,中国将收复包括钓鱼台列岛在内的所有失地.因美军攻克整个琉球群岛,中国需与美国交涉,来收复钓鱼台列岛.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琉球的归属问题,中国知识界、军政界展开了对琉球问题的介绍与研究,发表了多篇文章,出版了几部专著,取得了初步学术成果.这些研究看重琉球的军事价值,主张将琉球纳入中国版图或实行国际共管,反对日本力量再次进入琉球,开启了20世纪中国大陆的琉球现状研究.这些研究属于国防战略研究,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与长远目光.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研究资料匮乏等因素,中国知识界还意识不到琉球群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矿产资源,及其与中国大陆、台湾的密切经济关系.这些介绍琉球的文章、书籍属于普及性研究、宏观研究.对于美军占领下的琉球,国民政府的关注度仍然不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开展有利、有节的斗争,丧失了共管琉球或实现琉球独立的最佳时机,给中国东部海域及中日领土争端埋下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柳岳武 《人文杂志》2007,(3):126-135
康乾盛世时期是中、日、琉球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中、日对琉球的不同政策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对琉球的影响之日益衰落和日本对琉球的影响之日益增强。通过康乾盛世近二百年时间,日本极大地增强了对琉球的实际控制。而与此相反,中方的琉球宗主权相对于日本而言却在日益衰落。  相似文献   

11.
琉案述略     
日本的对华侵略,以1894-1895年和1937-1945年的侵华战争最为猖獗,而1871年开始发生的琉球事件则是日本侵华的开端.对于近代史上琉球事件的来龙去脉,长期以来,学术界各执一辞,莫衷一是.因此,弄清琉案的始终,无论是对历史研究,还是对国际政治问题的探讨,都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中琉两国在长达500年的交往中,明清两朝的册封使臣、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与琉球的贡使、留学生等穿梭于两国之间,把中国文化传播到琉球,对琉球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这从文化传承来说,琉球应该是属于中华儒家文化,而不是属于日本文化,它是琉球不归属于日本的重要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1871年,台湾牡丹社人错杀漂至台湾的琉球人,引起中日争端,日本趁机派员驻琉球代办一切外交事项,并于1874年大举进攻台湾,迫使清廷缔结中日《北京专条》,造成清廷在中日交涉中处于被动地位。1875年6月,日本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前往琉球宣告琉球改制,强迫琉球改奉日本年号,停止对清政府的一切臣属关系。此举引起中国朝野轰动,史称“球案”。“球案”发生后,清政府根据琉球国王的求援,基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对琉球的保护义务,同日本进行多次交涉。与此同时,清廷朝野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围绕“球案”与诸国对华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以寻求解决方案。在“球案”的整个处理过程中,手握清廷通商、外交、海防等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瑛 《云梦学刊》2006,27(1):59-61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对于日本在琉球的行为,李鸿章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主张琉球自主,这一主张最终导致了清朝对琉球宗主权的丧失,但也反映出李鸿章在同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的近代国家利益思想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他将国际公法同中国传统的“存祀主义”糅合在一起,试图以西方的理论来解决中国传统的宗藩问题,具有开放性;其同意琉球自主,又体现了他主权观念的萌发,表现出新旧思想的杂糅。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在康熙二年作<明夷待访录>,提出二十年后交入"大壮"盛世的理想,并设计了这一盛世的蓝图.此后他毕生为之奋斗,其言论或明或隐见之于康熙八年的<孟子师说>,又见之于康熙十五年海昌讲学之时.及至康熙三十三年临卒前一年所作的"破邪论",他仍在遗恨"大壮"盛世之未能实现.全祖望"犹闻老眼盼‘大壮',岂料余生终‘明夷'"的诗句,恰当地表达了黄宗羲一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清朝以前湖北、湖南同为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如,在元代设有湖广行省;明朝继承前制,设有湖广布政使司;直至清代才将湖广布政使司分为湖北、湖南两省.但是,湖广分省到底始于何时,至今未有一致意见,主要有两种观点:康熙六年(1664)说与康熙三年(1661)说.康熙六年(1664)说以乾隆时编修的《清通典》(也名《皇朝通典》)为代表.本书卷九十三有云:"康熙六年定湖北、湖南两省","康熙六年分湖南、湖北为两省."该书谈及各府州分属时也都说是康熙六年.后来有人沿用此说.如纂于光绪时的(《皇朝掌故汇编》便是.著名学者赵泉澄、梁方仲等也持这种看法.赵氏在《清代地理沿革表》第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9,(3):20-26
15—16世纪琉球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交往,促进了转运贸易的繁荣,进而使琉球进入"大航海时代"。1425—1570年,近150年的时间里,琉球使船穿梭于东海和南海,航行于中国和东南亚诸国沿岸,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中拓展了对东南亚地理风情的认识,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航线:遵循沿海岸航行的定例,途经福建、广东沿岸,到达中南半岛东部并由此岔分为西向与南下两条路线,逐渐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琉球网络"。  相似文献   

18.
明清琉球来华留学生对琉球文教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琉球来华留学生有他们相承于国人的学制、课程设置及成效,他们学成回国后在移植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教育体制和推动琉球文教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文龙在抗元斗争中壮烈殉国后,宋、元两朝皇帝并未对他敕封“水部尚书”和加封“镇海王”;至于“册封琉球”更是清代的事。第一个问题:究竟于何时陈文龙才有上述的封号?对这厂.问题,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天帝”所封。“天帝”为何方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纯属子虚乌有。笔者以为这与明洪武五年(1372年)之后,直至清光绪十年(且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为止,琉球与中国建立藩属关系有关。明清两朝政府遇上琉球新国王登基,必定派遣册封使团前往参加“册封礼”庆典,并宣布中国政府对琉球新国王登位的认可。这是疏球举国上下极隆…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夕,琉球迫于萨摩藩的刀剑铁血频繁来华朝贡,为其走私贸易牵线搭桥,充当“敛财工具”与“眼线耳目”。《福建进京水陆路程》是琉球使者魏学源记载该国谢恩使节团于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往返京闽两地的行程路线及沿途见闻的汉文献。书中所记的中国现状虚实掺杂,有“粉饰”清王朝之嫌,但皆是从琉球的国家利益出发做出的考量,凸显出琉球这一既无军事力量,又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贫弱小国在反抗萨摩强权、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外交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