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是提高公交车准时率的关键性措施,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能够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通过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以及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从而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分析国内外交叉口公交优先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以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从而有效提高道路的人流量。城市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行能力受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入口道以及停靠站设置形式的影响,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讨论了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的有关问题,分析了不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交通运行状况的关系,并将不同公交停靠站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上海市人口激增,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2002年,上海市推出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随后相继推出相关办法和规划。目前上海市促进公交发展的政策主要分为为补贴、税费、路权优先三类政策工具。从国外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公交规划及实施经验来看,上海市目前的公交发展政策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有针对性的补贴与大力发展路权优先将是上海市公交未来长远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动员更多的人乘公交出行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多数城市公交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及"大公交对缓解交通拥堵"优势的发挥。经过对国内外出租车运营模式研究和对济南市公交车、出租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将"出租车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从现在的出租车公司手中收归至公交公司,由公交公司出资统一购买车辆,统一招聘驾驶员,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支配出租车运营盈余,并将盈余补贴公交体系建设"的改革,既能解决公交投入不足问题和保证"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又摆脱了公交体系建设对财政的高度依赖,同时还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解决出租车承包经营存在的问题,一举多得。"公交公司要规范管理出租车及驾驶员、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快速公交系统"是应采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试论优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依据,分析了公交优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优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比较发现,只有按照以人为本、人车路协调、区域差别的原则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进行人性化的规划和建设,才能够满足以“舒适、畅达、安全、环保”为目标的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城市道路公交人性化的规划要点包括确立道路公交的优先发展,合理设计城市道路公交换乘系统;保障措施包括从资金上保证公交的发展,保障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立法为公交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公交专用道的效果未达预期,无法持续发挥效能.其运营管理如何得到保障,成为公交优先能否有效实现的难题.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公交专用道运行效率持续下降的成因,提出"山水分割、中心组团式"的重庆主城区应以智能管控手段保证主干道关键节点处公交畅通,弹性化运行公交专用道的时段及位置,并以基于车路协同的移动违法抓拍系统为保障,提升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平衡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城市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减少交通污染,提出一种车联网环境下基于间隙优化的无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法。针对主路车车流量大导致次路车不可穿越的情况,建立次路车控制模型和主路车队控制模型,通过调整主路车流车速及车头间隙,使次路车以较高的安全车速穿越交叉口。为验证基于间隙优化的车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以VISSIM仿真传统驾驶环境和车联网环境下的无信号交叉口,模拟并对比分析2种环境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污染物和燃油排放、平均行程时间。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方法下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平均行程时间减少8.44 s,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降低21.6%,CO排放量降低59.8%,HC排放量降低49.3%,NO_x排放量降低73.9%,车均延误降低58.49%,通行效率提升44.43%。  相似文献   

9.
钱炎 《金陵瞭望》2008,(8):63-63
关注民生,“公交优先”成为时下热门词汇,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决策部署,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理念已成为各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实际情况,在改进信号配时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型随机搜索思想——人工蚂蚁优化算法来解决交叉口的信号配时问题.仿真试验表明,所得结果优于经典方法,在相同的信号周期内,降低了交叉口的总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提高了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