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封建社会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这似乎是一个常识。马克思是在了解了西欧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来概括和描述封建制度特征的,现在我们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习惯理解与马克思所阐述的西欧封建制度的社会形态有着原则的区别。按着一般的理解和观点,五大社会形态应适用于一切地域,是一个必然性的客观规律,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理解。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过,不能把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成一般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在1877年回答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对《资本论》的歪曲时写道:“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  相似文献   

2.
二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就是以粮为主,而西欧一直是半牧半农,以牛为主。到现在,中国以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密集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上搞粮吃,路子越走越窄;而欧洲、美国都保持牧农林的混合经济结构,百分之五到十的农业人口提供了高营养的食物结构。近几百年来,中国分工协作的发展始终步履艰难,小生产的传统紧紧地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促使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些,从全球性的经验,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重新审查评价中国以粮为主的单一农业经济,究竟是通向现代化的大路,还是小生产的绝路?为什么每朝每代都奖励开荒、兴修水利,但自然灾害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反而日益频繁?看来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历来的经济政策都只考虑政治特别是军事的需要,而不顾虑这些经  相似文献   

3.
试论英国行会的产生及其早期经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整个西欧行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欧行会史的上限一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城市的诞生之时,其下限则越过了1640年这一历史的分水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行会支配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经济生活。因此,研究西欧行会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不仅对西欧经济史,而且对中世纪的西欧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英国商人行会为例,对行会的产生和早期经济措施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英国的行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曾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组织形式。它最初是以商人行会的形式出现的,后来又演变为手工业行会和公会…  相似文献   

4.
两千年来,中国农业一直是以粮为主的小农经济结构。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土地改革,到五十年代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我国农业经历了一个伟大变革。但是,这个变革主要是生产关系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状况,没有摆脱两千年来以粮为主的小农经济的阴影。我们在农业生产方面提出的一些口号、方针、办法,也一直停留在单一经济的范围,而且加深了农业经济结构的片面发展。现在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农业也应该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即从以粮为主的小农经济结构,逐步过渡到粮、林、牧、渔  相似文献   

5.
东(中国)西(西欧)方历史的不同发展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们最初的分道扬镳可追溯到历史的黎明时期,即上古国家的形成阶段。本文接着论述他们在中古时期的不同发展,并试图说明社会是一个整体,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但却不是每一个具体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原因。中国中古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之所以和西欧的迥然不同,其中政权结构,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过早形成和完善(相对于西欧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自秦汉以来的二千多年,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无不是在这种专制政权的干预下形成的。因而它的中古社会形态和西欧封建社会迥然不同,严格地说来,正是这种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本文力图以具体的历史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3):92-96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当代西欧流行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其多元化理论渊源,可以追踪到基督教伦理、古典哲学、启蒙运动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经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后,民主社会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西欧重要的意识形态并被付诸行动。西欧各国建立自己的政党社会党或者工党,社会党也逐渐开始在西欧各国参政或执政。当然,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欧的快速发展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中产阶级的壮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西欧共产党的弱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失误以及实用主义的影响等。可以说,民主社会主义正是上述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原工业化时期西欧的家庭、婚姻与社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帆  陈钦庄 《浙江学刊》2002,(5):207-211
1 970— 80年代 ,门德尔斯将 1 4-1 8世纪末的西欧农村家庭工业 ,给出了一史“原工业化”的概念 ,引起较大的反响。“原工业化”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向 ,以农村家庭工业的迅速发展 ,并与商品农业相共存为特征。农村家庭工业经济是以“劳动—消费平衡”原则运行的。原工业化促使西欧的家庭、婚姻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作为劳动单位组成 ,男女的劳动能力是婚姻的主要前提条件。家庭的规模扩大了 ,家庭的劳动分工也导致家庭角色的变化 ,同时促使了社会的演变。农村工业生产者在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均产生较大的改变 ,一种“平民文化”得到体现 ,产生消费“过量的”奢侈品的倾向 ,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演变最终将导致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发表在贵刊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的陈平同志《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二千年来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一文思想解放,立论新警,是一篇值得重视的好文章。但文中某些史料的征引和某些观点似尚可进一步商榷,今将陈文中这方面的问题按其自然段落顺序分别论述如下: 一、“……而西欧一直是半牧半农,以牛为主,“欧洲……牧业产值历来高于农业产值。”文中的“一直”和“历来”看来提得太绝对了,以法国为例,法国原来倒“一直”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国家,只是从十九世纪中期起,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扩大,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使粮食生产比重开始缩小,畜牧业生产有所扩大,直到进入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法国农业生产才转为以畜牧业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这些年来,中国近代历史线索的讨论十分热闹。许多同行各抒所见,似乎说得都有道理。不过,尽管这些看法各有千秋,而就总的倾向来看,仍然不外三种类型:一类坚持以阶级斗争或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作为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另一类注重社会经济演变,主张以资本主义酝酿、发生、发展(或资本主义近代化)作为近代历史主线;还有一类认为应把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主张把能够反映近代中国发展前途的国内阶级斗争作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鄙意以为,持续30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的讨论,实质是中国近代史应以什么为主干,建设中国近代史的体系或架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喜欢你的老板吗?喜欢?不喜欢?公事公办谈不上喜不喜欢?你的回答可能是以上的某一种。那么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想在事业上蒸蒸日上、对工作的决策和程序有更大的影响力、希望工作既顺利又顺心吗?OK,那不是一个而是三个问题,抱歉。但是我猜你对它们的回答是一样的,你会说:“是的。”果真这样的话,下面就是我今天要给你的建议:喜欢你的老板。  相似文献   

11.
孙继静 《学术交流》2012,(2):111-114
一直以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经济总是被想象成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但是经过考察会发现,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和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乡村生活中依然且必然有工商业的存在,工商业在以庄园制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中生存着。其经济属于一种二元经济模式。乡村手工业以庄园工场的形式独盛于中世纪早期,并不断发展。乡村的商业从最初必需品的交换,到后来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的交换,都表明乡村的商业也是一直存在且必然存在的。只是由于这些经济因素仍从属于封建的自然经济主体、不占据主导地位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些商品经济活动的存在不仅弥补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天然不足,同时,它的发展与后来城市兴起且壮大的工商业活动相结合,形成了里应外合的力量,最终冲破了封建阶级的堡垒,成为了西欧瓦解庄园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前工业社会农村手工业的盛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丰 《浙江学刊》2000,2(3):147-152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从封建社会农村手工业本身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原工业化的发生问题。先讨论前工业社会手工业兴起的一般原因,及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因素,然后据此说明原工业化为什么兴起于西欧而不在其它地方。这种探讨方法不仅有助于说明西欧原工业化的产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村手工业为什么不走向原工业化的探讨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培坤同志: 《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册均已收到,非常感谢。我觉得这部书的编著很有特色。它是以作品选讲为主,但又不限于对各个具体作品的选注和解说,而是扩展开去,对各个朝代的文学状况作了概述,对历史上有关作家作品的研究资料作了选录。这样一来,就把一篇作品放到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当中,并且又有一些研究资料作为参证,很便于读者“知人论世”,深入地了  相似文献   

14.
“对于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研究西方冲击之后的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最严重的问题一直是由于种族中心主义造成的对中国历史的歪曲。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明显原因是由于西方——以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一一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的直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不那么明显,那就是与本国历史有着内在联系的中国史学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或非马克思主义者,在重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民族主义一直是影响东欧国家历史演变和政治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相比于西欧,东欧国家的民族主义具有特殊的多重性,表现为形成原因的复杂多样性、特征属性的多元性,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史,依据的主要是欧洲的历史经验。西欧是世界史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阶级关系表现得最为彻底。因此分析生产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政治体制的影响往往大于经济规律的作用。尤其以农为主的国家,土地制度和政治关系非常复杂,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因而社  相似文献   

17.
马继云 《学习与探索》2002,1(5):119-123
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制经济不同 ,中国封建经济的整体结构是以私有产权及小生产单元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结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 :(1)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自给程度相对于西欧封建庄园制而言是极其有限的 ,它必须不断地与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 ;(2 )由小农经济自给程度有限的基本特点所决定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允许社会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 ,这就为城市人口的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3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是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 ,土地允许买卖 ,这使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其结果则使城市经济因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更趋繁荣  相似文献   

18.
张锡勤对中国传统道德诸规范的内涵及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阐释,对中国传统文化变迁的历程以及近代的文化革新有深刻的认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状况,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回答。本文作者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伟大事业,因此应该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上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文章从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定位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那时它还只是一座战利品的宝库.直到18世纪,西欧才有博物馆开放于众.而中国首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则诞生于101年前的江苏.博物馆是城市或国家的历史缩影,不同的历史孕育的不同文化则让博物馆聚集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欲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或者国家,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到博物馆"取经".单个藏品带来的直观感受和整个博物馆的组合产生的无形语言会带你触摸已经远去了的那个年代,帮你捕捉博物馆外面那个世界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