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成立于1952年9月,老一代学者张松如、赵西陆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国内均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招收近30届古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李从军、萧瑞峰、韩经太、张晶等皆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本专业经过长期的科研与教学积累,形成了一支学历高(博士7人,硕士3人)、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显著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三人:沈文凡(1960-),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宋文学方向),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个人在学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和教材。而对一个已经离开校门的人来说,教材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这部《外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160万字)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酝酿编写的。它既为在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也为已经走上祖国四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和人民子弟兵服务。《外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收入了337篇诗文,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短小剧目和寓言故事等。它包括了外国文学发展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经典作家的代表作。与古代文学相比,现当代文学的分量重一些;与东方文学相比,西方文学的比数大一些;在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6):96-100
中唐是唐代诗歌的新变时期,白居易、欧阳詹、刘禹锡等诸多诗人创作了不少士伎同悲诗。这一诗潮产生的原因是中唐以后伎乐的繁荣发展及中唐士伎的共同悲剧性命运造成的。士伎同悲诗体现了中唐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认知与体悟。从古代文人的臣妾意识到士伎同悲,反映中唐诗人在政治面前无奈后转向关注自我的回归与自伤身世的醒悟;另一方面,在文学中将女妓提高到与士子齐同的地步,这不仅为诗词转递期的作家提供了心理适应,也是文学女性观的一大解放,有助于唐宋文学女性题材作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学鉴赏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鉴赏者不仅要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高度的理性思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七五出版、一九九二年十月重版的张明非教授撰写的《古典诗词百首鉴赏》,收录了著者近年来陆续撰写的自汉末建安到唐宋时期四十七位作家一百首诗词的鉴赏文章。诚如著者在本书《后记》中所说的:“在评价作品思想价值的同时,侧重其审美价值的探讨,力求运用不同的方法,多侧面、多角度地对作品艺术特色和表现技巧进行鉴赏剖析,探幽发微”。这一写作追求已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中国古典诗词含蓄蕴藉,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对鉴赏者的诗词直觉和感悟要求更高。《古典诗词百首鉴赏》处处显示出著者作为一个女性学者特有的敏锐直觉与感悟,常常发掘出人人心中同感却未曾被人道出的细腻处,索幽探微,新意迭出。即使鉴赏一些众所周知的名家名作,也给人以新的感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著者以细腻的感觉体悟诗中传达出的春雨特征:“诗人紧扣‘细’这一基本特征来写。若非雨细,不能随风飘拂;不是雨细,也难以润物;雨细,所以‘无声’;因为细雨无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山东省高校“八五”重点学科,我校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1980年以来共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50余名,授予硕士学位37人。本学科专门图书室收藏《四库全书》等各类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类“文化热”勃然兴起,此伏彼起。其中,古典文学鉴赏的热潮应运而生,尤为汹涌澎湃。从1980年初沈祖棻讲授宋词的遗稿被整理成书,取陶渊明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之义,以为这些文章以赏奇析疑为主,因名之为《宋词赏析》,一年之内再版,印数达二十余万册。继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分别出版诗、词、曲、小说等鉴赏集,到《府诗鉴赏辞典》和两种《唐宋词鉴赏辞典》等各种类型的鉴赏辞典大量问世,都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欢迎。这些辞典从发行几万册到数十万以至  相似文献   

7.
尚永亮     
教授,男,1956年生。1982年初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7、1990年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1994年相继赴北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现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尚永亮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功底,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研究成果,曾出版《楚辞评论资料选》(合著)、《中国古代人文与自然之秋的《文史知识》双向考察》、《中国古代悼亡诗百首译析》、《李白诗歌鉴赏》(合…  相似文献   

8.
钟振振,江苏南京人,1950年3月出生。1978年级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1981年毕业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级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1988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美国中华根联学会学术顾问、中国韵文学会“夏承在词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曾出席1991年由中华书局、南京师大等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由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联合主办的“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由王洪主编、叶嘉莹、李泽厚等为名誉编委、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一书,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古典诗歌研究工作者在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特色,具有新的开拓和突破,值得一读。 选诗高度浓缩提炼,鉴赏锐意出新,是《辞典》最显著的特点。《辞典》精选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近三千年的诗、词、曲名篇五百余首,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全貌,与已出版发行的各种断代鉴赏辞典相比,本书是高度浓缩提炼的选本,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更大。自先秦迄清末,诗评继起,各家对古代诗歌赏奇析疑,发微抉隐,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精华;建国后古代诗歌研究工作者对诗歌的鉴赏更有深邃的识见和精到的会意。《辞典》既能对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有选择地继承,又能锐意出新,力避陈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开拓和突破,确能反映出我国在古代诗歌研究领域的新水平。在编写方式上,又熔文学鉴赏读物与工具书于一炉,因而更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是文史学院历史悠久、基础扎实、学科积淀深厚印支撑学科之一,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目前,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确定敦煌文学、杜甫陇右诗研究、中国古代侠文化与侠文学为今后努力的学科方向。该学科带头人为汪聚应博士。目前该学科有教师15人,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其中硕士5人,博士2人;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人,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方向等明显优化的学术队伍。中园古代文学学科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2…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赠序和远游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诗词达到巅峰的唐宋期间。表面看,这好像是经济和文学发达时随之产生的自然现象,但深究起来,人们却发现其中有许多从文学现象本身出发难以解释的地方。要回答这些疑问,以往我们惯用的审美视角显然无能为力,须得结合其他方面来读解,方有可能弄清楚作者的本意。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必须从文人身份这个维度出发,才能有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而对其进行现代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诗无达诂”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所遵循的一个原则,也是文学接受活动、文学阐释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诗无达诂”对汉代经生在《诗经》的阐释中泥于字面的、牵强的阐释提出反拨,指出阐释的相对性和灵活性,从而为阐释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奠定了基础,使阐释具有了批评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华 《江淮论坛》2005,(2):174-176
由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领军人物傅璇琮、罗联添先生主编,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海峡两岸唐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友冰研究员任项目执行人和副主编的《唐代文学论著集成》,经过两岸三地近二十位学者五年多的努力,已于2004年11月由三秦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并即将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出海外版。这套丛书共八卷十册,四百多万字,第一次对两岸三地五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集成,这对两岸三地学者了解对方的研究成果、思维方式、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对某一课题的探讨程度,对两岸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对推动唐代文学乃至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学丛书》①(以下简称《丛书》)的诗学概念,系取狭义。不过,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先秦乃至魏晋,往往是将诗与文(广义的“文”含历史、哲学、文学等)混合在一起谈论,故我们在解读古代诗学时,又不能不逾越狭义诗学的范畴。《丛书》的内容,涵盖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论、批评、鉴赏和20世纪的新诗诗学。它共分9卷,主要以朝代为主分卷,兼顾中国诗学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先秦两汉广义的诗学为第一分册(孙家富著);魏晋至隋为第二分册(陈顺智著);唐代单列,为第三分册(乔惟德、尚永亮著);宋金元诗学,列为第四分册(张思齐著);明代诗学…  相似文献   

15.
王辉斌字靖华,男,1947年10日生。湖北天门市人。现为荆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荆门市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被陆羽研究学会、安陆市李白研究学会聘为学术顾问。先后出版了《唐代诗人咏湖北》、《唐人生卒年录》《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任副主编)等书,并在《四川师大学报》、《杜甫研究学刊》等30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此外,《李白史迹考索》、《唐代诗人生平稽考》等,亦将陆续出版。上述著述总计约三百万字。大部分论文,先后为  相似文献   

16.
李菁 《江汉论坛》2005,1(3):97-99
忧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调。从《诗经》、《楚辞》以降,我国古代诗歌无不贯穿着一股对个体人生、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忧患情绪。而这又尤以唐宋诗词最为浓厚、深沉和细致。在唐宋“忧患”作家群体中,除了众多男性作家如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以外,还有不少女性作家。在宋代文坛与李清照齐名的女作家朱淑真就是其中一个。朱淑真因婚姻不幸,“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朱淑真的诗词,隐含着一条从忧己———忧生———忧世不断升华的忧患意识链,由此可以清晰看出她的心灵踪迹和情感历程,进而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学术东渐的影响,现代学科词典兴起,术语释义日益讲究和规范化。现代术语词典形态,有利于学科术语概念的阐释和系统化,在知识的科学性、概念定义方式、学科术语系统、术语规范化和术语关联释义系统等方面,有别于古代称名词典。现代的汉语文学术语词典,《辞海》(文学分册)、《中国文体学辞典》《文心雕龙辞典》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以现代的学科术语观念整理现代和古代文学研究学科术语,反映了文学研究的学科知识系统。然而,像《文心雕龙辞典》那样,在文学范畴观念的历史梳理中,一名之下的术语释义与多家思想的梳理远未完善,还有待分层处理。《西方文学术语辞典》译释体例,反映了现代西方术语词典编纂理念,包括术语翻译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科知识点的构成,术语知识点的适度阐释和关联等方面,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体例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文学史上,西方诸国以叙事文体最为发达,而东方的中国却以擅长抒情文学著称。中国人奕世不废的言志抒情载体则是诗。前人常说:“诗莫备于唐,诗莫盛于唐。”唐诗正是从诗歌音律关的总结性创造,到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之集大成,以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段及风格流派等方方面面,使中国古典诗歌进入了巅峰时期。本文以唐代诗歌艺术对于日本汉诗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选取在唐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竹”为研究角度,深入探究以白居易诗词为代表的唐代文学对于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79-83
唐以前,蒙学读本以识字为主;到了唐代,诗歌被引入到社会诸方面,训蒙诗的创作便成了唐诗与文学、蒙学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唐训蒙诗以咏物为主,兼及咏史,《李峤百咏》即为各咏物类训蒙诗之典范。然后世论者对《李峤百咏》多有贬抑,甚至引发了后代对咏物诗不同的价值评判,更有论者认为《李峤百咏》文体陈腐并多夹连篇累牍之隶事用典。其实,作为训蒙诗,《李峤百咏》开创了唐蒙学发展之新领域,开启了格式化诗歌创作的新阶段;作为五律咏物诗,《李峤百咏》实现了对诗词经典的多样认知与阐释。无论就启蒙思想还是诗学价值而论,在唐代文人的诗赋作品中,《李峤百咏》都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荣斌 《天府新论》1996,(1):74-76
试论陆游的咏梅诗词荣斌在我国文学史上,咏梅,是诗人词家十分热衷的创作题材。咏梅诗的兴起,约在甫朝梁陈之际。唐代虽然也曾出现过不少咏梅佳作。但咏梅诗并未形成唐代咏物诗的主流。到了宋代,咏梅诗词大量涌现,一破“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