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9):10-12
复活节岛,因岛上有近千尊神秘的巨人石像而闻名世界,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和科学家。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岛上居民是生态灾难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而新的考古学和比较生态学研究却有可能改变这种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智利有一座岛叫做复活节岛,它坐落在茫茫无际的南太平洋水域。这座岛是1722年由荷兰人在4月5日复活节这天发现的,所以称为复活节岛。这座远离世界文明的孤独的荒岛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这座岛上着600多尊高大的巨石人像。居住在该岛的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像为“莫阿伊”,其中有30多尊石像头上还雕戴着圆柱形的红帽子,当地人称“普卡奥”,可是这些土著居民却并不知晓这些巨石人像的来历,更不知道巨石人像的神秘含意。 综观复活节岛巨石人像,人们发现,它们都有着一种非常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斯蒂文森虽然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却不完全认同当时社会的一些主流价值观。在其《岛上夜娱》的三篇短篇小说中,他呈现了不一样的白人形象和土著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白人的优越感。在探索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关系基础上,揭示了白人文明对土著人的压迫。虽然小说在某些方面仍被禁锢在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考虑到社会传统对作家思想的影响,小说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宗禾 《百姓生活》2014,(1):62-62
提起智利的复活节岛,人们一定会想到那些矗立在岛上来历不明的巨人石像。近些年来,各类学者都曾登岛考察,企图弄个水落石出,结果虽提出种种解释。但也只能是猜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广东省珠江入海口东侧,与广州仅距一百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岛--香港。岛上的人们,由于其生长和生活环境的原因,一直受着岭南一带的区域文化即岭南文化的薰陶。一百五十多年前,一场鸦片战争,香港被英国占领,由于殖民者的宣扬和强行的灌输,以英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使开始长驱直入,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于是,代表统治者的文化意识而企望主导香港社会发展的西方文化,与构成香港人口主体和社会基础的以岭南文化为主要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便开始了相互的冲撞、共处、渗透和磨合,前者因为有殖民统治作背景,靠强有力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蒋琪 《今日南国》2013,(4):62-62
在复活节岛上,巨型石身人面像凝视着大海,其建造原因以及如何搬运到此地成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难题。研究人员推测岛上的人们毁掉了生态系统最终导致自身的灭亡。根据古老的传说,这些神秘的石像来自于遥远的采石场,  相似文献   

7.
1788年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建立罪犯流放地,从此打破土著在澳大利亚的宁静.为了夺取土地与资源,白人殖民者对土著进行剥夺、屠杀.殖民者带往澳大利亚的疾病与瘟疫(主要是天花和性病)也不断侵袭土著部落.这些导致澳大利亚土著人口锐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破坏.白人殖民对澳大利亚土著种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在从考古学角度对玛雅、复活节岛和良渚文明崩溃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从"报酬递减"和"最省力"原理介绍了古代文明崩溃的机制,然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趋势表示了忧虑.文章认为,今天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玛雅低地和复活节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环境恶化总是文明崩溃的一个前提.面对当代工业文明所面临的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提倡"知足最好"而非"越多越好",避免重蹈古代文明崩溃的覆辙.  相似文献   

9.
印度裔英国作家维维.苏.奈保尔和维克拉姆.赛思的小说都通过兼具被殖民者身份的都市闲逛者的视角,展示了城市浓厚的后殖民色彩,其市容市貌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思想仍然有殖民主义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后殖民时期,曾经的被殖民者向往城市、向城市流动的倾向,是殖民者宣扬西方先进文明的结果。但是,由于种族主义造成的他者和模仿人的身份,被殖民者在城市里更容易失却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走读白沙岛     
正相传清朝之前,白沙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只是偶尔有渔民口渴难熬时上岛找水,有人发现在一处山脚下有天然山泉眼,涌流着清凉甘洌的泉水,泉眼边有一大片白色的沙子,故此岛称为"白沙岛"。到了清顺治年间,有渔民在岛上搭茅厂小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周边岛屿和大陆上有人迁居岛上,繁衍生息,人口渐增,村落渐成规模。经当地文化人考证,传说与历史相符。仲夏的一天,我走读了位于乐清湾北端的白沙岛,才知道现在所谓的"白沙  相似文献   

11.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上海成为一块殖民地,随着外国来沪人口的增长,殖民当局为外国亡故者专门修建了公墓并制定了一套特别的管理政策。作为殖民者死亡见证的公墓,显示了殖民主义在上海运作的情况,也体现着国别不同,人所享受的权利也不同,不论是死亡还是活着。  相似文献   

12.
《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着力从后殖民的角度 ,重新探讨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伟大浪漫传奇剧《暴风雨》的现实文本意义。围绕种族、性别、他者等后殖民关键词 ,就剧中故事发生地的历史依据所体现的殖民主义象征意义、剧中代表人物蕴涵的殖民话语中东方主义思维方式、被歪曲表征的被殖民者形象、后殖民语境下被殖民者的悲哀四个层面探讨《暴风雨》的殖民主义主题。揭示了普洛斯彼罗代表的西方传统人文主义虚伪的一面 ,指出它在殖民时代所蕴涵的殖民者的霸权本质 ,透视了凯利班象征的被压抑的被扭曲的“东方世界”的文化起因。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3,(4)
瞎了眼的日军飞行员1945年4月1日。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对日本的冲绳岛发动了较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上午10时美军占领了岛上的两个机场。由于日军指挥员的失算,被美军占领的这两个机场上,一切设备都完好无损。很快,读谷机场的两条跑道就可以使用了。当天夜里,一个对岛上战况还一无所知的日军驾驶员由于汽油快要用完了,便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读谷机场着陆。迷迷糊糊的日机驾驶员揉揉眼睛,大步走  相似文献   

14.
他视岛上的毒蛇为自己的孩子,26年如一日,在大连旅顺海域的一个荒岛上,他与2万多条剧毒蝮蛇为伴,观察、研究、保护着这些蝮蛇。他曾10余次被毒蛇咬伤,但均脱离了生命危险,到后来,体内竟然有了蛇毒抗体。他可以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甚至光着脚上岛,在岛上的荒草里、树林中、岩石上,轻松随意地抓蛇放蛇,宛若在自家庭院里抓放宠物猫狗一样熟练、亲切而自如,他因此而被称为“蛇岛奇人“、“蛇岛蝮蛇的爸爸“。  相似文献   

15.
网兜球作为加拿大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当地原住民文化,被许多人视为加拿大国球。网兜球的历史沿革不仅反映了印第安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而且隐含着加拿大早期多元文化并存中出现的互动与冲突,还体现了加拿大殖民者国家民族主义和文化侵占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方殖民者从十五世纪起,先后侵入非洲,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整个非洲沦为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了。四百多年来,非洲各族人民遭受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者极其残酷的统治和奴役。长期的殖民统治,阻碍了非洲各族人民历史的正常发展,使非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但是,从西方殖民者侵入非洲的时候开始,非洲各族人民就前仆后继地对殖民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70年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殖民统治机构进行了部分调整与改组,其目的是全面加强与巩固殖民统治,以防止像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样的事件重演。本文即是论述英国殖民者的诸多调整与改组措施及其导致英印殖民统治机器的某些变化与加强的情况。 1 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暴露了貌似强大的英印殖民统治不堪一击,正如马克思所说:大起义“使英国统治从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发生动摇”因此,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殖民者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加强与巩固英印殖民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8.
在歌唱中觉醒——对《野草在歌唱》的殖民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反应了20世纪30—40年代,南部非洲人民在殖民主义者的残酷统治下过着被殖民的艰辛生活。文中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对黑人摩西反抗历程的描述,解读《野草在歌唱》中所表现的反殖民思想和被殖民者民族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0,(2):35-36
复活节岛石像头顶上的巨型帽子一直是令考古学家不解的谜团。现在,一支英国考古学家小组最终揭开了这个谜团。他们认为,雕刻巨石帽的石料来自一个此前未被研究过的采石场,让石像戴上帽子则是权力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20.
前言葡萄牙殖民者是最早来到亚洲的西方殖民者,是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殖民者。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达·伽馬(Vasco da Gama)繞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Calicut),这件事标志着葡萄牙殖民者侵略亚洲的开始。1499年(弘治十二年)达·伽馬回到里斯本,野心勃勃的葡王伊曼紐尔(Emanuel I)就給自己加上一个新的头衔:“征服埃塞俄比亚、阿拉伯、波斯、印度和航海通商的君主。”此后的十几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先后强占了欧亚海路上的重要据点柯欽(Cochin)、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