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王女士和儿子一起来到公证处反映,她丈夫因病突然死亡,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丈夫生前在银行存有存款,但因丈夫突然死亡,没来得及告诉她和儿子存折密码,无法提取和使用丈夫留下的这笔遗产。她和儿子拿着丈夫的存折和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以及她和她丈夫的结婚证书到银行仍不能提取这笔存款;银行要他们先到公证机关办理公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公民在金融机构存款是受国家法律严格保护的,公民突然死亡后,其继承人有权继承和处分该存款,但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1980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  相似文献   

2.
林红玉曾经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丈夫黎东亮是重庆市东郊镇的建筑总公司经理,工作辛苦,但收入丰厚:唯一的儿子黎明聪明活泼,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家里自建了一座气派的小洋楼,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1997年秋天,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黎东亮动员在镇政府当会计的林红玉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太太”,专门照料儿子念书。  相似文献   

3.
正吴永安家有一张特殊的全家福,拍摄地点是在瑞安市红十字会。照片中的一家五口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遗体志愿捐献者。老吴今年68岁,是瑞安一家公司的原董事长。2012年11月,吴永安瞒着家人签下遗体捐献协议,此后多次动员家人加入到遗体捐献队伍中来。2013年1月,他带着女儿吴云和儿子吴萍再次来到红会,亲  相似文献   

4.
王桐 《小康生活》2006,(1):63-63
编辑同志: 我的公婆共有5个儿子,我的丈夫是老四,他的3个哥哥都分家单过了。当初公婆都给了他们一些钱帮助买房。我和丈夫结婚时,公婆手中已经没钱了,便许诺将其住的两套房屋给我们一套,后来我们就一直住在那里。但5年后,公婆的小儿子也要结婚,便说我占了他父母的房产,要我们退出来。请问,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的房产,能否算赠与呢?  相似文献   

5.
“死亡”儿子4年后竟复活人间 陈桂花和丈夫王宝林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乡一村的村民。早年,陈桂花曾多次怀孕,但每次都流产了,失去了生育能力,她向丈夫提出去收养一个孩子。陈桂花的舅舅在龙蟠乡一家医院工作,她很快找到舅舅说出了打算收养孩子的想法,想要舅舅帮忙,舅舅一口答应了。没过多久,2003年4月24日上午,陈桂花夫妇从舅舅所在的医院抱回了一名男婴。  相似文献   

6.
儿子7岁那年,我在和丈夫三番五次的吵闹中,签下了离婚协议书。他在外有了别的女人,而他的画也刚刚在全国获奖,正是人生最辉煌得意的时刻。从他的眼神中,我常常看出那种娶了平凡女人做妻子的落寞。的确,除了服侍丈夫和儿子外,其他我还真的无甚长处,而且年过四十,已是豆腐渣的年龄。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2014,(2):67-67
编辑同志: 前不久,刘阿姨的丈夫在一次电工作业中因公去世.刘阿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丈夫生前所在单位发给一笔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刘阿姨的丈夫与前妻所生的一个儿子现在已参加工作,他得知情况后,  相似文献   

8.
陈蓉 《社区》2010,(3):60-61
2008年的春天,我丈夫公司里他最信任的那个副总携巨款逃走了,公司垮掉了。清理完所有的债务之后,我们悄悄搬到了市郊一处简陋的出租屋,并且把儿子转到了附近的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的叙事结构简明清晰:汪母一守(儿子)一放(媳妇),汪文宣两守(母亲与妻子),曾树生一守(陈主任)一放(丈夫)。汪母守住儿子,儿子守住妻子,妻子守住陈主任,彼此关联,相依为命;母亲抛弃媳妇,媳妇抛弃丈夫,彼此分崩离析,或死或生,或离或逃。对习俗观念的怀疑扣批判,渴望从超越常规中寻求到自由。这种深层的文化意义源自《寒夜》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向度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11.
刘洁 《社区》2011,(28):62-64
韩群凤决意杀死两个脑瘫儿子,然后自杀。 在遗嘱中,她对丈夫说“对不起”,她认为儿子的脑瘫是自己带来的,带来了“十多年的灾难”,所以,她决定让死亡来解决问题,让她自己“独自带走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12.
为自己生活,谁也抢不走你什么;为别人而活,永远没有自我。2003年以前,我应该是那种在别人眼里幸福的女人吧,丈夫是北大一个系的主任,儿子子尤聪颖可爱,那时的儿子虽然还未像后来那样出名,但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他早已是个小有名气的天才了。那时的我,生活中只有丈夫和儿子。2003年,子尤的父亲有了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09,(11):58-59
2002年,我办理了内退手续,随丈夫从吉林省来到上海定居,成了一名全职太太。当时,我的主要任务是为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初到上海,我周围没有认识的亲友,每天早晨送走爱人和儿子后,除了忙点家务,大部分时间都无事可做。人有时会很奇怪,工作繁忙时,特别渴望轻松的生活,而当生活节奏一旦完全放慢下来,  相似文献   

14.
杨学友 《社区》2013,(4):50-50
案例:曹玉芳老两口与小儿子李广斌一家人过着对门生活。5间平房一分为二,曹玉芳夫妻住东屋,小儿子一家住西屋。曹玉芳的丈夫李景福因病去世前,夫妻俩口头答应5间平房将来归小儿子李广斌所有。2001年,曹玉芳搬到张某家与其同居,并且协助儿子对所居住的5间平房办理了过户手续。2012年5月初,曹玉芳因张某去世,返回到李广斌所居住的5间平房时,遭到李广斌的拒绝。2012年5月中旬,曹玉芳一纸诉状将儿子李广斌告上法庭,请求确认该5间平房中的一半归自己所有,另一半属于老伴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绿城 《百姓生活》2013,(12):34-35
重庆妈妈彭茂琳的儿子在1岁多时被确诊罹患血友病,丈夫因不堪压力在儿子13岁时离开他们。彭茂琳为了救儿子吃尽苦头,在带儿子跟血友病斗争的过程中,她结识了很多血友病患者及家属。为了和这个群体共同自救,她创办了剪纸微型企业,让患者和家属学习剪纸,成为世界银行、中国扶贫基金支持的项目之一。25年不懈努力,彭茂琳不但带着儿子和这个群体走出经济困境,更走出了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6.
尤今 《百姓生活》2014,(5):18-18
20年前,曾结识了住在楼下地下室里的张姓一家。结识大张一家,缘于他的儿子亮亮。北京多风,晾在阳台上的衣服经常会吹落在地上。每次只要我喊一嗓子,亮亮就会欢快地帮我捡起来送上楼。我总觉得欠了孩子一份情。不久机会来了。那一阵子,小区里的孩子们流行玩滑轮鞋——就是鞋子底部装有4个小轮子,像溜旱冰那样在马路上荡来荡去。  相似文献   

17.
文淑华老人1950年7月随丈夫支援鞍钢建设来到北国钢城鞍山。他们共同生育了两个儿子,儿子成家后,大儿子分出另过;老两口和二儿子比邻而居,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幸福。1992年5月,退休在家的丈夫因病去世。11月,她突然收到妹夫从广州发来的电报:“你妹病危,速来粤”。文淑华焦急不已,连忙赶到广州。恰恰在这个时候,妹妹家里的那个外省保姆又不干了,为了照顾妹妹,文淑华就临时担起了帮助买菜、做饭的工作。1993年2月,文淑华的妹妹去世了。外甥专程从美国赶回来奔丧,把一切料理完后,他放心不下患有帕金森氏症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丁老师:我已快60岁了,几年前,因丈夫背叛,我们离了婚,之后一直跟儿子一起生活。儿子对我执意和丈夫离婚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我自私,不为整个家庭和他的前途考虑。儿子今年二十好几的人了,到现在都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仅靠我的  相似文献   

19.
吴国平 《社区》2005,(5):48-49
窦女士今年 47岁,6年前丈夫带着家中的积蓄,去澳大利亚发展,临走前留给她和儿子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没有工作的窦女士和儿子, 只能靠父母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半年前,丈夫回国了。没想到,递到她手中的是一纸离婚应诉通知书。她不想离婚,但几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认为,她早该和丈夫离婚了……找不到一个肩膀靠一下 主持人阿果:我们了解到,你周围很多朋友认为,即使你丈夫没出国,即使你们没有分开生活6年,也应该离婚。我想知道你和丈夫的关系究竟怎样?你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他们会有这样的看法?窦女士:怎么说呢(在神情恍惚的犹疑中,她的思绪好…  相似文献   

20.
毛维娜 《社区》2009,(7):13-13
72岁的蒋老太,由于丈夫早逝,自己独自将一双儿女拉扯大,按说现在是安度晚年、享天伦的时候了,没承想,与儿子儿媳同住的她生活得并不愉快。蒋老太与儿媳总是闹矛盾,这不仅让敏感的她觉得邻居们在嘲笑她,更是对儿子失望至极,加之身患疾病,蒋老太竟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