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社区》2013,(5):64-64
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相似文献   

2.
《社区》2011,(22):58-58
吉林省四平市一社区居委会调解委员会成员张先生来电说:随着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不少居民为了充电方便,就从楼上接一根电线,直接垂到楼下,随充随用。然而,不少住在一楼的居民因担心此举存有安全隐患,而与“空降”充电的居民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我想咨询贵刊的专家,“空降”电线是否存有隐患?贵刊与全国各社区有良好的联系渠道,能否告知其他社区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杨璐 《社区》2009,(33):27-28
俗话说“是瓢盆总要碰锅沿”。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楼上放音乐、搓麻将影响楼下休息;楼上装修造成渗漏,楼下遭殃;一楼开餐馆,人声嘈杂、油烟熏炝影响邻居生活;随意搭建违章建筑、楼道堆放杂物,影响他人采光、安全、出行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剑红 《社区》2009,(35):22-22
卡伦住在一个窄小的公寓里.她说她恨那个公寓太小了.整天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很烦闷。有一天,我们一起喝咖啡,我对她说:“你不如再找一个大一些的公寓。”她说:“等我度假回来,再去找一个公寓。”  相似文献   

5.
一个12岁的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在屋里走动时,总像怕踩着地雷似的。妈妈笑了,说楼下不是也住着一户人家吗。女孩虽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但她还是觉得在自己的家里该轻松地生活。妈妈挺认真,她接着说,咱们家的地板是楼下张爷爷家的天棚,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女孩撅着小嘴:“那为什么咱家楼上那家不这样想,他们总是把声音弄得很响?”妈妈说,楼上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他要长大,蹦呀跳呀的需要运动。女孩的小嘴撅得更高了:那委屈的就该是咱家了?妈妈更认真了:“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一位行医数十年的妇科名医在出诊时出现了错误,…  相似文献   

6.
爱情的眼睛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在公司创业之初,我们住在远离城市的天鹅湖畔,开发一片休闲度假区。办公条件很简陋,只有一部电话,装在我的桌子上。需要找人时,我就站在办公室门口,对着楼上或楼下,大喊一声那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1,(5):7-8
我家的房子位于巴尔德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诊所人口的马路对面。我们住在楼下,把楼上租给诊所的患者。一年夏天的晚上,当我做晚饭时,有人敲门。开门后,看到一个非常丑陋的人。天哪,他不如我8岁的孩子高。我打量着他,他不仅驼背而且骨瘦如材。他的脸最难看,一边肿胀使整个脸都变形了,脸发红而且有伤。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7,(1)
锲而不舍劝走“噪声快递”“你说快递公司占了一楼整个一层,装货运货、车进车出、人声嘈杂,这让楼上居民怎么住啊!”一年多来,沈阳市沈河区双路居社区小南街2604号楼居民的正常生活被楼下一家的“业务繁忙”公司给搅乱了。2005年10月,沈阳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开进”小南街2604号  相似文献   

9.
吴敏 《社区》2012,(25):24-24
由于夏季的特殊性,社区里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多了起来,比如噪音啊、赤膊啊,就特别明显。 那晚大半夜,我突然被一阵激烈的吵闹声叫醒,到阳台探头一看,原来是楼下发生了“噪音纠纷”。起因是,有人深更半夜还聚在楼下打扑克,而楼上居民不堪其扰,以扔酒瓶子的方式来制止,双方因此吵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斌 《社区》2013,(1):51-51
最近,家住甘肃省兰州市金港城的刘女士显得很郁闷,因为前几天她差点摔骨折。“那天我和女儿、女婿出去逛街,走到一楼楼道时,差点摔一跤,把女儿紧张的啊。”刘女士表情凝重地说,自己住在四楼,自己家楼下一楼住着一个医生,“都说医生有洁癖,我刚开始还不相信,后来才算明白,还真有道理。”这位医生,只要是自己在家,每天都会对所住的一楼楼道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6):68-68
如此浪漫 常有人在女寝楼下点蜡烛摆出心形,然后大吼“我爱你”表白。今晚A君玩游戏输了.被罚模拟该情景,只允许他说3个字。他生性羞涩,点好蜡烛后半天不肯开口。楼上发现的人越来越多,好几个窗口都是等着看热闹的人,有的还为他加油鼓劲。结果憋了半天,他抬头就嚎:“卖……蜡……烛……”  相似文献   

12.
陈雪娟 《社区》2013,(22):60-60
刚来意大利的米兰市时,因为工余时间太无聊,住在楼下的尼尔便很热心地送给我一台旧电视机。那是一台上世纪90年代初生产的电视机,虽然有些“高龄”,但插上电后倒还是能够陪我作作伴,帮我消除一些孤独感:在这个离家万里的异国他乡,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来一直在进入城镇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人路过,正要进入这个城镇,看到老鞋匠正低着头修鞋,就问道:“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了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14.
窗外是自由市场。原先,这市场在马路北头,卖小吃熟食的,蔬菜瓜果的、乃至于最新老鼠药的应有尽有。吆喝之声时起彼伏,吵闹之声不绝于耳。这般的自由市场位于身边,四周居民却大大不自由了,由是摩擦时有发生。一日,两边住户如同过泼水节一样,大盆小桶忽然一齐往楼下泼水,浇得下面的人抱头鼠窜。楼下摊主大怒,责骂楼上为何不讲公德,楼上之人笑曰:“美化生活,我给我家阳台上的花浇水碍你何事?市上规定不许占道经营你们还有理了!”一时,楼上  相似文献   

15.
长深 《中华魂》2014,(17):34-35
邻居老徐是个“花痴”.迷上了种花养草。但自从住上10楼以后他发现,他精心呵护的那些心爱之物,一天天变得无精打采,萎蘼不振。他试着把它们从楼上搬到楼下花圃里,过了十几天,一棵棵花草变得精神抖擞。看来接了地气.花草都变得有精气神。  相似文献   

16.
【话题展示】二战结束后,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入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人在路上谈起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于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6,(6)
窗户上那双眼睛1955年,我被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会址在东总布胡同22号,那是个大宅院。我们每天都在小楼下做工间操。有一天,我发现在二楼的窗户上,有一双眼睛。第二天,再做操时,那双眼睛又出现了。第三天我换了位置,那双眼睛也随着我移动了。他是谁?为什么老盯着我?我暗暗地想。一天,楼上走下来一个人,我问关木琴:“他是谁?”关木琴说:“你不知道吗?他是艾青。”好一个“庞然大物“!这位诗人,完全不  相似文献   

18.
张邦安 《社区》2011,(7):45-45
“多亏了社区干部牵头帮我们收齐了费用,疏通了化粪池,不然,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住在这里日子就难过了!”1月20日,居住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街道办事处秋丰路14号居民楼的张桂荣看到楼下漫溢多日的化粪池终于疏通了,紧锁的双眉舒展开了。她又连连向笔者说:“这全是社区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我十分满意,今年大家可以高高兴兴过个年!”  相似文献   

19.
一、名师指路1、可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表现出你所敬佩的人的特点。2、一定要写出人物值得敬佩的地方,写清楚所写的人为什么值得敬佩。3、要围绕“值得敬佩”中心组织材料,运用详写和略写的方法,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打动读者。二、佳作引路一个令我佩服的人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眼前就会浮现邻居张大哥的笑脸,顿时产生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张大哥住在我家楼上。经常听见他和他爸又说又唱地上楼,真吵人!妈妈说张大哥患过小儿麻痹、腿瘸,我想:腿瘸就应大声说唱上楼吗?一天,妈妈让我在楼下…  相似文献   

20.
韦良秀 《老友》2012,(3):19-19
楼上新搬来一家住户,男人40多岁的样子,看上去忠厚老实。我那天下班回来,刚走到一楼,就听到上面有笑声传来,禁不住好奇,紧走几步,声音越来越清晰。“小辉真厉害。”男人说,“简直神了!”说罢,便是一阵爽朗的笑声。或许听到了父亲的夸奖,那个叫小辉的孩子回应道:“爸爸,我还能再多迈一阶。”孩子话音刚落,男人立刻柔声制止:“我知道你行,今天咱们累了,明天再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