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一大家,23口人。我们这一辈五男二女,虽已成家立业,分居生活,但同住一院,除四弟从小给了人外,四个妯娌都在老人身边。我们四妯娌常在一块闲谈,话题最多的是我们的好公婆。 我公,不,我爹,今年67岁,原在柳林县刘家山乡任公社主任,1992年离休回家。他性情直爽,脾气不好,但他心眼好,对自己的儿女孙子尽  相似文献   

2.
我们家兄弟5个,我排行老大,妻子自然是长嫂。目前,5兄弟均已成家立业。作为长嫂的妻子,叔子、妯娌多了,不仅要以身作则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乡张桥村,是个偏僻而贫穷的小村,这里有一位提起就让人心酸、更让人敬仰的农家大嫂——李举花。她命运多舛,6年间先后失去5位亲人。她却硬是用女人柔弱的肩膀,在风雨飘摇中撑起了由3个老人、5个孩子组成的特殊家庭,用人间最美好的爱心,温暖着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4.
忆贤妻     
今年农历五月初三,是贤妻王凤仙去世三周年。这一天,眼见来祭奠凤仙的亲戚邻家人来人往,51年来的往事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呈现在眼前。 追忆之一,孝敬公婆妯娌和。1944年,凤仙来到我家时,我的二老爹娘都健在。当时,正处在国难时期,家中生活过得很苦,过了几年,二弟也成了家,我们兄弟俩同父亲生活在一起,家中的大小事都由父亲来安排。凤仙和弟媳妯娌俩和睦相处,一起烧火做饭,一起碾米磨面,一起照管孩子。每顿饭做好后,她俩总要先把饭给二老送到身边。为了勤俭过时光,她妯娌俩盛上两灯油,但每晚只点一盏灯,两人坐在灯前做针线活,点完这盏灯再点那盏灯,这样每月能省一二斤油。1951年9月,我调到县土产公司工作,凤仙随我到城里安了家。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了,可是过一段,凤仙总要买些吃喝回老家南河底探望父  相似文献   

5.
贝集斋 《老友》2012,(3):16-17
2009年2月12日,上苍将豆豆娃儿护送到这个世界上,让我这个浸淫逻辑哲理思维大半生、一直未能适应退休生活的书呆子,开始找到了祖孙相依、老小相长的人间快乐。如今3个春夏秋冬过去,小豆豆这棵嫩春笋一节节向上冒,开始长成挺立迎风的翠绿小山竹。我这个与诗情画意绝缘良久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6.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处。尤其是“先娶的媳妇后到的婆”,关系就更难处了。可是,绛县南樊镇西堡村的马新民,老伴去世后,又和本县勃村乡北牛村的高翠英结了婚。高翠英来到这个家,仅仅4年光景,就把这个父子关系紧张,翁媳关系不和,妯娌之间不语,兄弟之间嫉恨的家庭,调理得平平静静、和和睦睦。 今年67岁的高翠英,原本有一个很和美的家庭,只因丈夫病故,亲生儿女虽都很孝顺但她感到晚年生活孤单寂寞,才来到马家。虽不是孩子的生母,但高翠英事事都以生母的情怀对待孩子。1996年,大儿子高金全和媳妇刘永兰去晋城卖烧饼,高翠英不仅把两个小  相似文献   

7.
退休返乡步入老年生活后,最关切的是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我家从纵向关系看,子女对父母、儿媳对公婆是很好的,我们老两口心里感到很愉快。可是,一个家庭还有横向关系,诸如妯娌之间,她们和睦与否也同样是老年人非常关心的事。 咱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老年苦难熬,子媳知多少”。文章列举老年人在生活中有“八怕”,其中“一怕”便是怕“骂殿”,即夫妻对骂、妯娌对骂、儿媳公婆对骂、子女之间对骂。特别是妯娌对骂,对老人心理上的伤害真是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8.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向两位天使提问:“我从来都不知道人间的生活怎么样,你们给我讲讲你们在人间的故事吧!”其中一位天使疲倦地说:“不,我敬爱的上帝先生,人间实在是糟糕透了,所有发生的事情我都记不起来了,真是前所未有的累!我发誓,在人间的Et子是我最不想回去的日子!”上帝听了皱了皱眉头,又去问另一位天使。“亲爱的上帝先生,人间很美好!”另一位天使这样说。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提出了著名的"人间观"。这个"人间观"强调要用爱和理解去除人间的精神隔膜。文章依据周作人的人间观理论探讨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精神隔膜的人间及充满爱和理解的祖父形象。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年近70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要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8,(9)
前不久,年近70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要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  相似文献   

12.
那子 《北京纪事》2015,(1):48-51
人生充满巧遇,因为一场病,陈彤与编剧这个职业结缘。此后,她一发不可收,从与王海鸰合作编剧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开始,到后来独立编剧《马文的战争》《你是我爱人》《妯娌的三国时代》《一仆二主》,到最近热播的《离婚律师》,个个声名鹊起,家喻户晓,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编剧。  相似文献   

13.
远离尘世的博格达峰充满了人间的喧嚣。今年夏天有3支登山队伍试图登上他神圣的峰顶。博峰山上洒下了一串串男儿热泪。有成功的喜泪,有失败者的悲泣。当然,尤其让我们不能释怀的是3位香港的登山健儿,在中国人第一次踏上博格达峰的喜悦中,永远地留在了博格达峰的怀抱。他们是杨志伟、杨志诰、陈景全。“我们正在顶请大本营别再与我们联络,以免影响进行。”凌晨零时左右,对讲机发出“咔嗒、咔嗒”的杂音8月正是一年中适宜攀登博格徨峰的为数不多的3个月份中的一个。香港攀石总会下属的岳峰攀石会10名登山队员正是在这个月初,万里迢迢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早期词学专科目录著作,《词录》是王国维迈入“文学时代”、顺利实现学术转型的第一批具体成果。这部词学目录与《人间词》、《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等书产生“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创作—理论—文献“三维一体”的词学体系,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与《人间词》的词创作、《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互补上,真实反映了他对于“可爱”且“可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与构拟,更凸现了其文化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1909年,欧仁·舒莱尔,一位化学家、发明家和天才的营销家,建立了染发公司,欧莱雅就是从这里扬帆启航。这个不知疲倦的企业家曾经把只有4个房间的简陋套房视做自己的全部,它既是一个家,同时又是办公室、实验室和商店。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房子,见证了舒莱尔如  相似文献   

16.
妯娌情深     
人们常说:“小时亲兄弟,长大是仇人”,妯娌间就更不用说了。然而,我却一直和孀居的大嫂一个锅里“搅稠稀”,整整60年妯娌间情深意笃,无有半点闲言碎语。 细说起来,这话可就长了。那还是60年前,公婆下世不到一年光景,大哥突然暴病身亡,12岁的侄儿在兵荒马  相似文献   

17.
去年2月19日的清晨,天气特别阴冷。江西省修水县看守所的囚车载着一位66岁的老人送进监狱,等待这位老者的,将是永无止境的漫漫刑期。因为他犯下杀人罪行,虽事出有因,但法不容情。忍让范某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为了自己这个家,他不顾自己的年老体衰,毅然外出务工,为这个家艰辛地积攒着一个个小钱。7年前,他就隐隐约约听到村里人  相似文献   

18.
今年39岁的李瑞花是吉县文城乡文城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自从20年前嫁到文城村以来,她孝敬公婆、团结妯娌,和左邻右舍和睦相处,深受群众交口称赞。尤其是近几年来,她细致入微地侍奉身患绝症的老公公,久病床前尽孝心,儿媳胜过亲闺女,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9.
请进     
宋朝时,有一位好客的富翁,他在自己家的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3个字":话不老",下联也是3个字:"镜中人",横批还是3  相似文献   

20.
星云大师的回忆作品《合掌人生》在本质上是一位老人在一种“知命”的哲学状态下,对往事的脉络所做的梳理和对曾有过的心路历程的交代。它将个人命运置于历史背景之下,家国情怀、命运感、历史感贯穿全书,同时剥离了传统僧传的神圣化叙事,而替换以一种平实的书写,并且灌注了对人性的宽容与理解,以及与“人间佛教”相符合的哲学、道德、伦理观念,展现出一种“善”的生存模式,同时也完成了对真实性的建构。这种模式因为其“人间性”,并不因作者的宗教身份而显得遗世独立,反而对读者来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