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军承认在阿富汗失败10年后,不稳定和恐怖主义正在困扰世界,这种困扰的根源多半在于美国在阿富汗建立的非同一般的反共联盟。约翰·库利的这本令人不安的著作不仅详尽地叙述了中央情报局如何与伊斯兰激进分子密切合作,策划并进行这场圣战,而且详尽地叙述了英国如何纵容这种联盟。这种联盟以头脑一时发热开始,发展成一起严重事件,最后以流泪告终:阿富汗成为一片废墟,而阿富汗老兵把好战行动扩散到从埃及、阿尔及利亚到俄罗斯和中国等一系列国家。  相似文献   

2.
已故英国皇家海军著名“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被公认是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007”系列小说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的原型之一。1956年4月,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率团乘3艘军舰访问英国,准备在朴茨茅斯港与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举行会谈。克莱伯奉命潜入到访的苏舰进行侦察。不料,他入水后,便神秘失踪。14个月后,一具身穿潜水服的无名男尸被冲上英国南部的一片海滩。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政党政治是阿富汗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几十年的政治实践中,作为政党政治主要载体和表现的政党在阿富汗的发展中经历了颇为曲折的过程,从无到有并一度中断。在2001年阿富汗开启重建进程后被纳入政治发展的规划中。然而,由于阿富汗政治环境的先天不完善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的阻碍,阿富汗政党政治至今仍未发展成熟,在后撤军时代它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对中亚有着重要影响.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将是决定阿富汗安全形势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现在看来,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在2010年很难有大的改观.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尽管有一些新意,但却存在致命的败笔,如不完善,将对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阿富汗的极端、恐怖主义未来对中亚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极端、恐怖势力的人员流动与毒品走私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亚与中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中亚”所指的范围见仁见智,各说不一。2002年出版的《中亚文明史》一书认为:“中亚”包括今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前苏联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境内的各个地区。这是对“中亚”的一种广义的解释;我国现在讲的“中亚”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其内陆区域范围是:西到里海和伏尔加河,东到中国的边界,北到咸海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并延伸至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南部,南到伊朗、阿富汗的边界。我国与中亚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的友好往来,是最早研究中亚地区的国家,并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张寒 《百姓生活》2013,(12):36-37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于右任的《望大陆》写的是对故乡的永志不忘。时间流逝,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的老兵,已经到了凋零的年岁。有的人选择了葬于台湾,与故乡相望;也有老兵希望叶落归根,埋在故乡的土地。今年47岁的刘德文,是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祥和社区里长(台湾的里长类似大陆的居委会主任)。在他的辖区内,有很多当年从大陆到台湾的老兵。为了完成老兵叶落归根的心愿,刘德文多次往返大陆,把老兵的骨灰送回家乡。截至2012年8月,他已先后送13名老兵的骨灰回大陆。  相似文献   

7.
不应当被遗忘的民族主义者 马赫茂德·塔尔齐(Mahlmud Beg Tarzi,1865—1933年),是阿富汗进步的民族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是青年阿富汗派的主要奠基人。他为阿富汗民族的新觉醒、为1919年阿富汗的独立战争、为阿富汗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阿富汗的内政改革,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塔尔齐在阿富汗近现代史中所起的作用,同提拉克、甘地之于印度、凯末尔之于土耳其可以相媲美。他不愧为二十世纪初期亚洲民族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1年的12月5日,联合国主持下的阿富汗主要政治派别在波恩达成一致。将组建临时政府。“使阿富汗摆脱恐怖主义和毒品,实现国家永久和平与稳定。”五年过去了,阿富汗的现实似乎是对当年乐观预测的一种嘲讽。1月30日,爆炸声再次划过阿富汗的天空,可当地人已司空见惯。美国《外交》杂志将阿富汗局势形容为“正在接近‘引爆点’”。  相似文献   

9.
2001年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阿富汗的重建工作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凭借与阿富汗传统的亲密关系、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同时拥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好感等优势,积极参与阿国重建并发挥了有效作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土耳其也面临着自身经济实力限制、国内安全隐患牵制以及其它地区强国挑战等困难,但是未来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进程的态度和政策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阿富汗虽然是一个落后的内陆山国,但一直是大国角逐的重要场所。冷战初期,苏联和美国以提供经济援助的方式在阿富汗展开争夺;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双方在阿富汗进行了“代理人”战争。冷战结束后,随着中亚五国的独立,阿富汗地缘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反恐战争。此后,美国主导了阿富汗的重建,并乘机实现了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阿富汗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不可或缺的棋子。  相似文献   

11.
1973年被赶下台的阿富汗前国王可能在阿富汗过渡政府中扮演关键角色,但不大可能获得重登王位的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期阿富汗妇女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许多人眼里 ,塔利班对妇女的歧视和限制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本文论述 1919年阿富汗独立后妇女地位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3.
抗战老兵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之一。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层因素的影响,抗战老兵精神慰藉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以X市G区12名抗战老兵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入访谈法、观察法,总结该区抗战老兵在精神慰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系统分析抗战老兵精神慰藉问题的成因。针对问题,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从抗战老兵个体、家庭及朋辈、社区及社会层面提出社工介入的多元服务路径,以期改善抗战老兵精神慰藉服务,增强抗战老兵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和供应国。2010年鸦片种植量较2009年没有变化,但产量大幅降低,鸦片的市场价格则增长很快。阿富汗南部和西部是鸦片种植量最大的地区,也是塔利班和一些极端、恐怖组织最活跃、安全状况最弱的地方。阿富汗毒品问题受极端组织、腐败和部族势力的多重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仍将是阿富汗重建的重要障碍,并将继续给国际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加强国际合作是目前最有效的禁毒措施。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大国对阿富汗的争夺以及阿富汗民族在夹缝中奋力抗争以求独立的不懈努力构成了国际关系史中阿富汗问题的丰富内容。先有英法的对抗,继而是英俄及英苏的争夺,最后是美苏的抗衡及其各自发动的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未来,阿富汗国家的独立、中立的外交政策,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中立政策加以法律的确定,三者缺一不可,并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际论坛》2021,23(4)
阿富汗族群构成极其复杂,如何建构稳定的族际关系,实现不同族群之间合理的权力分配成为长期以来制约阿富汗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历史上,阿富汗通过确立族群等级制和"普什图化"的政策,同化少数族群,整合族际关系。但这客观上强化了族群认同,并最终引发了族群之间的激烈对抗和内战,导致普什图人丧失领导地位,族际关系进一步失衡。2001年重建以来,在西方干预下,阿富汗试图借助西式的民主制度超越族际冲突,破解族际关系的困境。但事与愿违,这种制度模式异化为畸形的族群政治现象,族群成为阿富汗最重要的政治身份和动员力量,政党和选举大都以特定族群为界。普什图人借助人口优势再度崛起,阿富汗形成了脆弱的族群权力平衡。在美国全面撤军背景下,阿富汗面临着新的抉择,族际关系势必将持续、深刻影响阿国内政治与社会和解,地区和域外力量也借助族群矛盾干预阿富汗事务。这将进一步加剧阿富汗不同族群的对立以及塔利班与阿政府的对抗,阿富汗局势将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7.
1989年2月15日苏联从阿富汗撤出了最后一名士兵,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侵阿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作为历史过去了,但对这个事件并没有作出历史的总结,许多问题仍然似是而非,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目的和动机便是其中之一。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重大步骤。美国卡特政府的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就持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8.
南亚宿敌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将阿富汗视为增加各自战略利益的筹码,为此印巴两国长期在阿富汗进行对抗与争夺,这不仅加剧了阿富汗国内的动荡,使得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地区方案难以发挥作用,而且给南亚地区安全增添变数.印度和巴基斯坦需要从地区长远利益考虑,努力将印巴矛盾与阿富汗问题脱离开来,在阿富汗重建上协同战略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迷失     
《阅读与作文》2008,(11):46-47
1954年,在一次热气球比赛中,哈里·洛根和德里克·诺顿乘坐的热气球在魔鬼三角地带神秘地失踪,经多方查找,仍无下落。1990年春天在古巴的春季热气球比赛中,那只失踪了36年的热气球,在原来失踪的地方又突然出现。古巴人还以为是美国的秘密武器,于是派出一架战斗机令其迫降,洛根和诺顿被送往一个秘密的海军基地。他们声称,自己正在参加1954年波多黎哥圣胡安的热气球比赛,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10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依法撤销失踪三个多月的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孙秉晨的一切职务。笔者注意到,孙秉晨并非首例“失踪高官”。远的不说,近的如2003年4月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神秘失踪”,至今仍然让人记忆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