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对人性的书写,进而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陷入全面萧索状态。而在主流文学之外,既有一批老作家延续着他们的文学创作生命,也有一批文坛新星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从事的“地下写作”依然坚守着艺术的自由领地。“地下写作”与主流文学相比所具有的重大而显著的特征即在于对人性的弘扬,尤其体现在对爱情的赞颂和对女性品格的重视上。 相似文献
3.
从"自我"到"个人":鲁迅接受德国个人主义的传统思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卫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1-9
鲁迅1907、1908年的五篇文言论文,在"神思"、"精神"、"意力"、"心声"、"内曜"、"白心"等观念系统中提出了其早期的"个人"思想。从文本表述中可以看到,鲁迅的"个人"言说一方面直接援引了来自"异域新宗"的西方思想,引人注目的是,他所征引的"个人"思想,都来自诸如施蒂纳、叔本华、尼采、果尔凯戈尔、易卜生等德国或德国文化圈的思想家,另一方面,他之转述所运用的语汇又大多取自周易、孔孟、老庄、佛教、陆王心学等传统符号资源。表象隐寓着深层的联系,深入鲁迅早期"个人"观念可以发现,正是传统思维结构的存在,决定了他对十九世纪末德国"极端之个人主义"的偏爱和吸取,通过中、德思想传统中文化"自我"的比较勘察,可以发现,青年鲁迅正是通过中国的"自我"接受了德国的"个人"。这一发现说明了:鲁迅反传统的"个人"观念的形成,却内在地受制于自己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马云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52-53,58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进”对“入”的替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组合中的“入”可被“进”替换。 相似文献
6.
7.
2013年8月,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人济山庄小区,一幢26层高楼顶楼上的“空中假山别墅”违建,让它的主人张必清,一个自称出身中医世家、创立“奇经疗法”、创建“奇经堂”的“大师”火了。从“养生神医”张悟本到“气功大师”王林,再到这个张必清,这些曾受人追捧、身价不菲的“大师”们,究竟有什么忽悠招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冯刚纯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7-20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新老“三会”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各自的职能要转换,关系要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把有效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国家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同运用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与洛阳“七老会”及“九老会”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107-112
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宴集活动,参加者同为9人。春天宴集,因狄兼謩、卢贞年未70,虽与会而不列为老,故应当称为七老会,编集《七老会诗》;夏天宴集,李元爽、如满加入,与会者均年过70,可称为九老会,未编集。古今学界对这两次宴集的人名、会名以及前会唱和集名等有很多误记。又,《七老会诗》以年齿为序,这种编集排序的方法在唐人唱和诗总集中较为罕见。其后,宋有至道九老等,日人南渊年名办尚齿会等,可见白居易洛阳宴集唱和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在抱怨老板给自己出难题,提的要求都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然后带着一股怨气和抵触情绪“磨洋工”,导致职场生涯的郁郁不得志。 相似文献
15.
陈君锋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3-58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继续诠释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重点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两大命题的提出孕育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一环及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文峰街道长坝社区居民曹文刚握着社区“居民书屋”管理员的手,感激地说:“'居民书屋’的作用还真大,都成了我离不开的‘加油站’了!”原来,一天前,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小曹遇到了技术难题,跟往常一样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社区’“居民书屋”,于是,趁第二天休鼠来到书屋寻找“老师”,没想到还真“找着了”。 相似文献
17.
年度代表字反映社会现象与重大新闻事件。2013年共有岛内名人专家推荐的57个代表字作为候选,有反映食品安全危机的“假”、“真”、“安”、“毒”、“危”、“乱”,有代表政治乱象的“丢”,有象征社会力量崛起的“醒”。 相似文献
18.
19.
孟红淼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7-69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后,逐渐迷失自我的日本人希望通过平稳、安定的方式治愈心灵,逐渐产生了“治愈”文化。近年来,该文化形成了文学、影视、动漫等全方位的产业体系——“治愈系”。动漫作为该文化的载体更是首当其冲。《千与千寻》作为“治愈系”动漫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治愈系”产业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的特点,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自然崇拜、言灵信仰、无常观和集团主义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革”期间,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声中,许多历史文化遗存遭到破坏。什么是牛鬼蛇神?这是个含糊的概念?在这一标准下,历史上许多名人被挖坟辱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