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敬畏之心     
人只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才能敬畏自身,实现自身的权利。缺乏敬畏,是造成自然生态被破坏、道德水平下降、法律威信丧失的内在根源。因此,人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生活。  相似文献   

2.
人身自由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权利,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护通过宪法确认,由具体的法律制度落实。我国法律制度中缺乏对行政权剥夺人身自由权的权力制约,从而使得人身自由权遭到严重侵害。暂时性法律保护的权力制约性、暂时性、及时性(中止性)和救济中的救济能够实现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人身自由权遭受严重损害的现实和现有的监督机制不足以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必然。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政策要求、国外的成功经验、民法上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践经验以及刑罚执行上的“刀下留人”的经验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可能。暂时性人身自由的法律保护制度适用于行政行为。借鉴西方人身保护状制度、建立限制人身自由行为的事前报告审查和行政相对人请求保护制度,能够实现人身自由的暂时性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审判前程序中,没有羁押这一强制措施,而是由拘留和逮捕强制措施的适用所带来的持续剥夺、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必然结果和当然状态,是依附于逮捕的法律后果。逮捕羁押是剥夺人身自由的最为严厉的措施,应当设立司法审查制度,保障被羁押人的基本人权,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置国际法于不顾,轰炸了一个主权国家,又以导弹袭击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使馆,这是对联合国宪章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粗暴践踏.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北约的违法行为作一剖析,以维护国际法的尊严.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与国内法均涉及法律适用问题,国际社会没有专门的立法机关,造法主要由各主权国家协同进行,国际法上法律适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甄别并确定可适用于个案的法律。鉴于国际法的特殊性,无论“公平原则划界”还是“等距离划界”,其适用前提是对当事国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可适用的法。从法律适用角度来看,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首先要确定对中日双方均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制度,置对中日双方均具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不顾而另行寻求其他依据或方法将是舍本逐末,无助于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10余年来,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皆对公益诉讼这个命题关注有加,尤其是对行政公诉,大量研究成果系统性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行政公诉机制.但是,中国的检察机关从权力性质上讲是司法机关,从功能定位上说是宪法所专门规设的法律监督机关.如果置法治语境于不顾,强行赋予检察机关以不符宪法定位的公益诉讼人身份,不仅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滥诉风险,而且由此带入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还会引发诉讼本身的异变,继而生成一系列不利于公益保护的负面效应.然而这并非检察机关刻意为之,归根到底还是法律监督疲软无力的问题.所以,为了行政公益诉讼的良好实施还需回到原点,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及其运行架构.  相似文献   

7.
敬畏是一种美德,而无所畏惧常常是破坏的根源,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灾难。当代大学生应该大力培养和重塑敬畏意识,尽快形成对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生命等的敬畏之心。其形成、发展、定型和完善,需要借助于对中国传统的敬畏意识的继承,并采取多种途径实施,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过程中,行政决策主体往往会置行政决策伦理规范和原则于不顾,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腐败现象时常发生,行政决策权力经常被用来满足个人利益.阐述了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伦理失范表现和危害,分析了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伦理失范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传统理论把语法看成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层面,其描述可置意义于不顾;而认知语法所处理的则是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结合体.意义被视为概念化过程,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语言结构及其使用也以经验为基础,并与认知心理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殊法律保护制度即人大代表强制措施、刑事审判许可制度,其始于五四《宪法》,八二《宪法》恢复,其他国家法也有涉及,其中《代表法》的规定较为集中和深入.为了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狭义法律对宪法关于人大代表强制措施、刑事审判许可规范进行了具体化和扩展,但是,就运行效果来看,还存在现行法规范对人大代表履职保障不足的问题,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张世普 《中国农村》2007,(10):59-59
醒来后。妻子得知丈夫获救的消息非常平静,微笑着对大家说:我在吻到丈夫的一刹那,就知道上帝已经睁开了眼睛,我们的孩子需要父亲。我需要丈夫。他怎么忍心从我们身边把他带走呢?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寻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教以自身的真理和道德路标而被人们广泛地信仰 ,同为维系社会的手段 ,法律信仰的根基在于法律自身具有被信奉的品质 ,还在于信仰者的主体性需求。法律信仰的对象不是法律文本 ,而是隐藏于文本之后的法律精神 ,它不以法律知识的具备为必要条件 ,但却离不开制度的维系。构建法律信仰系统必须立足于法的内在精神和人的主体性需要  相似文献   

13.
古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武死战多,而文死谏者甚少,仅有寥寥数人.中国古代王朝中,文死谏者,居多,诸如钱唐、方孝孺、海瑞等人,皆置生死于不顾,直言进谏,更,置亲戚宗族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14.
卡斯特罗     
把菲德尔·卡斯特罗传奇式地捧为革命游击战领袖,实是置他在古巴所取得的实际成就和结构改革于不顾,而且也是对他的革命世界观的一种歪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一些企业管理者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于不顾、盲目照搬西方管理理论的错误思想进行批驳,并以人才甄别这一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个远嫁深圳千万豪门的武汉女子,在为丈夫生下一男一女后,于2009年元宵节意外倒地。面对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浑身插满管子的妻子,丈夫文裕章因“不忍心妻子受苦”竟选择拔管,来为妻子寻求解脱。可没想到。此举竞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愤然指责文裕章的此种行为实际上是弃爱情和生命于不顾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有专家将国外以脑死亡为标准而中国以心肺死亡为标准的规定推到了舆论的风浪口。由此,中国第一例专门提出以心肺死亡为界定标准的案例在深圳尘埃落定。2009年3月3日,文裕章因故意杀人罪被深圳警方依法逮捕。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非法拘禁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非法拘禁罪的罪名与定义之争进行了分析,认为本罪罪名应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继而对本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剖析,主张本罪客体应是受法律限制的人身自由,而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者亦可成为本罪侵犯的对象;本罪客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最后对本罪司法认定中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作为一个彝语文教师当然不能死抱住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而置时代的发展于不顾。因此,每一位彝语文教师都必须也完全可以自制教学课件,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水平。本文结合本人实践,谈谈彝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及课件制作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19.
沈小平 《中华魂》2012,(9):29-30
"广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监督,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这是某市的一位领导同志在全市党员干部大会上说的话。的确,每个领导干部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其人品官德贵在敬畏。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  相似文献   

20.
近期被媒体曝光的"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深藏"冒名"背后的权力腐败现象亦成为众矢之的.然而,王佳俊的冒名顶替事件只不过是近几年频发的教育系统权力腐败案件的凤毛麟角,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制约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制度为何被一再虚置化?难道在"权"与"钱"的面前,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将不堪一击还是另有隐情?我国高考背后法律监督制度的缺陷何在?其一再被虚置化的原因究竟为何?以往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是否还具有反思的余地?是否还存在一个更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