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6):42-44
1942年,自春至秋,河南旱魃肆虐,千里赤地,几乎无县不灾。当时,旱灾的严重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南阳《前锋报》自始至终关注这次灾荒,前后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灾荒和救灾的社评,不仅呼吁当局和社会各界关注河南灾荒,而且针对性地提出了救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救灾。李蕤和《前锋报》社评在河南灾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石江 《南都学坛》2005,25(3):F003-F003
李益闻(1892—1942),名振镛,字益闻。南召县白土岗乡谢村人。少年时期就学于乡村私塾,1922年求学于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初任河南名士张嘉谋所创办之南阳市南都小学教导主任,后经张的推荐担任该校校长。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厂、减免征实征粮等各项措施,但成效有限,河南旱灾持续扩大并形成灾荒,迫使大批灾民逃向陕西等地,灾民死亡约200余万人。既往对河南旱灾事件的研究因史料限制并不充分,关于灾荒真实状况、国民政府救灾行动、灾民死亡人数以及中外舆论界的灾情报道等,均有可以再探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嘉言教授字泽民,又字慎予[注],1911年4月16日出生在河南省武陟县布庄村一个捉氏家庭中。自幼上学,1930年在河南中山大学(后改为河南大学)读完预科,考取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后在河北保定育德中学教书一年,即被召回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抗战事起,随校迁往长沙,又转徙昆明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1942年回河南探  相似文献   

5.
太行区的纺织运动,始于1942一1943年的灾荒之年,当时根据地政府号召组织妇女纺织度荒,以纺代赈。山西左权县当时是太行区的实验县,首先组织开展起了妇女纺织。赵春花是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的人,她17岁嫁到水坡村,在丈夫的影响下,她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担任村妇救会主任。1942年太行区旱灾特别严重,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赵春花带头组织全村20多名妇女成立了纺织小组,并利用其丈夫经营的互助合作社,帮助解决工具和原材料问题,很快从武安县  相似文献   

6.
1942年,河南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为了应对灾害,国民政府采取了赈谷、赈款、施粥、平粜、移民、工赈、除害与祛疫等多种措施。但是由于政府的腐败、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国民政府的救荒存在很多不足。尽管如此,事实证明,没有国民政府的救灾措施,灾害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转型中的政府越来越有力地确立了在赈灾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河南文史资料》第六辑载《辛亥革命时期的刘青霞》一文中称:刘青霞从日本“回国后,于1909年即在尉氏创办华英女子学校,……此校为当时河南第一所女校,对以后女子教育发展影响颇大。” 《中州今古》1984年第2朔载《刘青霞》一文中也称:刘青霞从日本“归国后,于1908年首先在尉氏办了一所‘华英女校’,成为河南女子教育之先河,”并把时间又提前了一年。  相似文献   

8.
袁喜生 《南都学坛》2003,23(5):33-34
前锋报社是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南阳一家民营新闻出版机构,兼有报社和出版社双重身份。从1942年元旦开业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材和一些有很高科学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与文学作品,为南阳地区甚至全省的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明初河南耕地面积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河南耕地亩数如何,是中外学者注意研究的问题之一。所谓洪武二十四年河南亩额144万余顷说,源于黄册,《诸司职掌》,正德、弘治、万历《会典》以及《万历会计录》等重要史籍里,均载有该数字。对此,明人曾有过不少议论。论者多把它作为当时河南税粮或耕地的实际亩数。嘉靖八年六月,詹事霍韬在纂修《大明会典》时,曾经对这个数字提出疑义。也在《修书疏》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0.
辽大学人     
杨玉生教授,1942年5月生人。1968年12月于辽宁大学哲经系(当时哲学和经济两系合并,称“哲经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1978年10月考取辽宁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则行教授,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景月 《山西老年》2014,(2):24-24
一 在一般人的记忆和理解中,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整顿党风、学风和文风。实际上,在这之前有肃托运动,之后有抢救运动,时间跨度从1939年至1945年。包括前期的整风,后期的审干和抢救,都是康生领导的。当时,康生炮制出"张克勤反革命特务案"掀起审干高潮,从整风变成审干,从审干变成抓特务。  相似文献   

12.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08,(11):28-29
故事斋范若愚唱戏范若愚任晋绥二中校长时,于1942年春节前成立了二中剧社。当时剧社领导有高愚、鲁博天、张焕等。主要骨干有张清人、袁野(女)、吴国均、陈良柱、白纯瑞、郭凤仙(女)等。最初叫"大众剧社",1943年整风后与"雁门剧社"合并为二中剧社,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罗斯福在1942年6月对苏联作出的1942年内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是判断罗斯福奉行何种第二战场政策的一个关键。苏联史学界普遍认为,早在1942年英美就完全有能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在1942年6月的苏美联合公报中也对此作出了“承诺”,但英美拒不履行诺言,多次推迟,一直把这个行动拖到了1944年。西方的史学观点是:英美在1942年,甚至在1943年都不具备开辟第二战场的能力,罗斯福不顾实际可能做出承诺,是他军事上“无知”、政治上“幼稚”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河南2000年粮食产需平衡预测及战略措施的研究文/陆洁,陈保西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个人口大省,到2000年河南粮食能否实现产需平衡?是全省乃至全国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一)社会需求量的预回1.生活用粮:根据城乡居民消费趋势调查资料预测:2000...  相似文献   

15.
论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谷租开始占主导地位,租佃关系多以直租立约为主,租期缩短,地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隐性剥削加重.这一特点不仅反映了租佃方式的新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河南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工业微弱发展的状况,表明了河南在向近代化迈进过程中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6.
笙,在我国现有的民族吹管乐器中,是历史上很早使用的乐器之一,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的殷代(公元前1401年至前1122年)甲骨文字中就已有记载,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了。河南安阳的殷墟中曾经发现的关于它的最初记载:“龢”(即“和”)便是如今笙的前身。尔后,《尔雅·释乐》中有“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之说;春秋末期,即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所编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亦有“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等诗句;到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当时的杨杰对笙已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我国古代,笙是以自然野生植物--匏(即葫芦)…  相似文献   

17.
1942年~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遭受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旱灾造成边区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极端困难,社会秩序紊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除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互助互济来救灾民之急以外,边区军民主要通过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抢种、补种和大种,植树造林等方式来进行抗旱减灾与生产重建.这些抗旱减灾措施的实施为当时晋冀鲁豫边区最终战胜旱灾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抗旱救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42年春至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是一次普遍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作为当时能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的中共党报——《新华日报》,在迅速传达中共中央精神,积极推进整风运动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切实指导整风运动工作的开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荫麟师,笔名素痴,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11月生于广东东宪石龙镇,民国31年(1942年)10月卒于西迁贵州遵义之国立浙江大学,终年37岁。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格教授(1890—1969)有《悼张荫麟君》七律二首云;流辈论才未或先,著书何止续三千。共谈学术惊河汉,与叙交情态岁年。自序汪中疑稍激①,丛编劳格定能传②。孤舟南海风涛夜③,追忆当时益恫然!大贾便便腹满腴,转怜腰细是吾徒。九儒列等曾邻丐,五斗支粮更殒躯。世变早知原尔尔,国危安用较区区。闻君绝笔犹关此④,怀古伤今并一吁!这是当年挽词中最引人注目的,迄今仍为师友们…  相似文献   

20.
王立平 《中华魂》2014,(2):40-43
艺术需要感情,感情需要真挚 我再跟大家谈谈在为我的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创作音乐的过程中碰到的事。 当时,摄制组在河南登封拍摄,想找一位会写河南音乐的作曲家,河南音乐界的同行推荐了我。当我赶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导演说希望赶快把影片里需要的两首歌曲写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