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尤蕾 《人生与伴侣》2009,(12):32-32
为了帮孩子预防疾病,家长们多会及时带孩子去打预防针。但有以下情况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 1.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的儿童,应查明发烧原因,治愈后再接种。  相似文献   

2.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3.
“你和正常孩子一样优秀” 何留,1972年出生。1岁时,因发烧注射链霉素过敏.听觉神经萎缩.成为一个聋哑人。当时.何留已经会简单地喊“爸爸、妈妈”了,在发现何留听力衰退后.何留的父母感觉天塌下来似的.跑遍南京大小医院.想尽一切办法医治.最终没能恢复何留的听力。  相似文献   

4.
祝司建 《社区》2013,(3):46-47
“孩子感冒发烧,前后去了2次大医院,到处都是人扎堆!”说起近几天带孩子看病的经历,家住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李女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折腾”。几天前,李女士的孩子发烧、咳嗽,家人先在药店咨询后买药让孩子吃,不见好转。一天,孩子高烧到38.5摄氏度,李女士赶紧和爱人开车前往2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育部门近期推出了一档名为《不要开门》的儿童安全特别节目。结果,有一半孩子让工作人员装扮的送货员进门,还领着陌生人逐一参观家里各个房间。这档节目立即引起了广大父母对孩子独自在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由此,美国儿童安全问题专家尼尔·卡拉翰博士总结出一份《儿童安全手册》,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学习。安全准备了解并记住家庭规则。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家里的安全规则。父母把这些规则写出来,孩子应该时刻遵守。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  相似文献   

8.
Nancy Gibbs 《21世纪》2010,(3):74-75
那种在学校、操场和课外活动地点转悠,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和他们紧紧绑在一起的父母被戏称为"直升机父母"。针对最近几年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教育行为,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发动一场"慢教育、简单教育和散养教育"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9.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默多克是美国爱达荷州一家地产销售中介公司的员工,也是几个孩子的父亲。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默多克和妻子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上床休息,可是孩子总缠着他们,非要父母讲几个故事才肯入睡,这让默多克和妻子很头疼。默多克不禁想到,像他们这样辛苦的父母不知有多少?要是有人能替代父母给孩子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1999,(3)
美国统计局最新提供的数字表明:在过去3年里,独自养家带孩子的“单亲父亲”增加了25却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白美国男人扮起了扯家带口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美国社会学专家在解释这种趋势时认为,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对子女有监护权的男人越来越多;二是领养机构也越来越愿意让单身男子养孩子。美国统计局的人口专家林后加斯帕尔讲:“这可果件好事.说明美国社会男女有别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突砍了!”1970年,美国10个单身父母中只有1个是男人21986年,6个单身父母中有1个是男人。过去3年时间里,单亲家庭的回数字从170万…  相似文献   

12.
沈莉 《老友》2008,(9):64-64
在发达国家,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  相似文献   

13.
章睿齐 《社区》2010,(18):54-55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孩子开始学走路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该逐渐教会孩子,当遭遇不测而父母不在身边时,如何让自己转危为安。以下假设的几个场景以及应对方法,供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1,(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但目前,许多孩子与父母因缺少沟通,不了解父母,产生了冲突。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本刊从读者的来稿中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920年,美国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在马路上和同伴一起踢足球。只见他飞起一脚,球在空中旋转,啪的一声击中了路边一户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8,(16):48-49
十不要: 1.不要欺骗孩子(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孩子说他的父母还活着)。 2.不要向孩子承诺你做不到的事(比如说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强迫孩子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相似文献   

17.
孩子与父母     
宣金学 《社区》2013,(22):63-63
最近发生的几则新闻故事,天南地北,毫无关联。但若把它们串在一起,你会发现,它们记录了一个孩子的出生到长大,以及父母的青春与老去。未必所有孩子与父母的人生轨迹都可以浓缩在这三个故事里,但是从中你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孩子与父母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撰文提出,应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孙云晓认为“家长”的含义就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是个充满封建专制的称谓,与现代教育相修。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根深蒂固,许多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恶劣行为所致,有的教师也养成了恶劣的‘该长作风”。如何使孩子成长成才?孙云晓认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多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多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而如果…  相似文献   

19.
这就是爱     
仁斌  洪峰  mari图 《新少年》2010,(1):10-11
翰墨小学的孩子,大多居住在凤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每天,他们都能看到城外的青山和穿城而过的小河。当大雁排成行追逐着白云飞过蓝天时,他们的父母也该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了。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许多孩子心野了,调皮胡闹再也不怕有人管教了。也有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否则,他们怎会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不着家?这些孩子心中备觉失落,学习时也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20.
祝司建 《社区》2013,(2):46-47
"孩子感冒发烧,前后去了2次大医院,到处都是人扎堆!"说起近几天带孩子看病的经历,家住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李女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折腾"。几天前,李女士的孩子发烧、咳嗽,家人先在药店咨询后买药让孩子吃,不见好转。一天,孩子高烧到38.5摄氏度,李女士赶紧和爱人开车前往2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就诊。不说转几圈找车位,仅建卡、挂号、候诊就用了半个多小时。医生开药后,他们带着孩子回家了。谁想,吃药没见好转,当晚9点多,孩子发烧加重,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