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国树军 《社区》2011,(3):45-46
如今,依赖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越来越多,而现代医学却已越来越重视人的“自愈能力”。人们以前太迷信挂盐水和吃药了孰不知,有些时候真正帮助身体恢复健康的乃是“自愈能力”,药物则仅仅是额外的支持罢了。所以,如果人生病了,如果不是急性病,如果身体没有受到重大创伤,以及病情已得到控制,能不吃药的就尽可能不吃药,而是给自愈力以及时、必要的支持,调动自愈能力帮助自己康复。  相似文献   

2.
在对抗病毒感染的战斗中,不断补充天然抗病毒活性化学因子,减少机体对病毒传染病的敏感性,增强抵抗力,尤为重要,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功能性化学因子,能够直接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干扰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迁移;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反应,调动肌体的能力“堵截”病毒,增强机体对各种疾病的防御力、抵抗力,同时维持自身的生理平衡,这些天然抗病毒活性化学因子来源广泛,对人体安全。  相似文献   

3.
异度空间     
《阅读与作文》2007,(6):40-41
你相信“第六感”吗?你相信存在隐形空间的说法吗?哈里.波特式奇迹——超感应力 科学实验表明,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昧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为“机体模糊知觉”,也叫做人体的超感应力。  相似文献   

4.
沈云祥 《社区》2008,(13):60-60
医学专家发现,人的肌肉像钢铁一样,也会“生锈”。人体为了保持肌肉的正常生长和运动机能,需要供给必要的氧气。在通常情况下,血液循环系统完全可以胜任。可是,当人在体力负担加重或剧烈运动时,对氧气的需求突然增加,以致造成氧气供给量增大到肌肉来不及吸收的程度,那些多余的氧气会导致大量游离根的产生,积聚在肌肉组织中,并且“污染”这些组织。游离根形成后,  相似文献   

5.
意外太多了,一切都变得光怪陆离——地震、雪灾、水患、疫情、失业潮……现在可以大规模、且接连残酷地发生在现实世界上。面对这个意外频生的时代,我们不具有“预演未来力”“环境应变力”“绝处逢生力”“自救自生力”……那么教你再多的创意与文案技巧都没用,因为你没有命可以用得着。  相似文献   

6.
适度运动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民健身”活动要讲究科学性。适度运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分泌β—内啡呔,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它是通过改变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与血液白血球的数量、浓度、及其活力来实现的。适度运动对女子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7.
秩序微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将秩序的应然目标视为秩序与自由的和谐,那么对强调人的社会活动、行为具有一致性、连续性、确定性的秩序观所可能带来的法律负面的担心就绝非多余。以“一致性、确定性”为核心内容的秩序伤害自由与社会,无论从形而上的价值观或功利主义立场都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秩序问题不纯粹是个理论问题,也是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讨论应该放置在相对确定的文化背景下。因此,从抽象意义上或许很难对“集体本位的刚性秩序”和“个人本位的柔性秩序”作优劣比较,然若将其放置于中国乃至东方文化传统中,则“柔性秩序”的建构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法律意义,即强化扩大私权,弱化规范公权,激活自律机制,鼓励私力救济。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学生注意力集中的 “黄金时段”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重大作用,它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俄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个唯一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接近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如果印象不把我们的注意集中在它身上,那么,虽然它们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机体,但我们是不会意识到这些影响的。”由此可见,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人们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注意,不打开注意这道门户,外界的一切都不能进入人们的心灵,人们就不能认…  相似文献   

9.
张远桃 《山西老年》2011,(12):55-55
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机体要贮备一定的能量来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冬季又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不过,吃多了又让人担心发胖,更担心健康亮红灯。尤其是晚餐,如果吃不“好”对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10.
英汉“天气”情感隐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是人类独特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现象,本文以描述天气状况的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天气”情感隐喻产生的认知基础,解读英汉表示情感的“天气”隐喻。  相似文献   

11.
“给力”是保留于汉语方言中的古词,本意为“出劳力”.“给力”如今有了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词性.作为动词,有“给予帮助”、“使……精彩”等语义;作为形容词,有“牛的”、“棒的”、“好的”、“酷的”、“精彩的”等语义,这说明“给力”语义有了新发展.如今所使用的大多是它的形容词含义,反映了人们利用“给力”这个词宣泄情感的需要.从修辞分类上可以把它视作是兼有中性词色彩的标准的谈话体词汇,是方言词的升格.“给力”在一些权威正式报刊中的出现,标志着“给力”作为古词的复苏.“给力”的双重词性加上使用者的主观性,使之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有着独特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仕途失意和爱情失落,使李商隐由早年的自我认同转向以后的认同迷惘。李商隐在他所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向人们展示了作为那个时代“多余人”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心理免疫是相对于生理免疫提出的 ,生理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而心理免疫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自我心理训练来提高心理耐挫力 ,以抵御不良心境对机体的伤害 ,起到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发生的作用 ,并能有效地应对由应激事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首次提到“心理始基”一词 ,迄今为止 ,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还未曾有过。  相似文献   

14.
X和Y是如此不同 众所周知,人体的细胞内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上分布了庞大的遗传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人类后代的遗传和人体的设计蓝图。其实,在19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人类的遗传是通过染色体来进行的,但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搞清人体究竟有多少条染色体,甚至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校的教科书上还写着“男性47条,女性48条”。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坛上,出现了奥涅金·毕乔林等一系列的“多余人”形象。无独有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也出现了吕纬甫、魏连殳等“多余人”。两种“多余人”在其产生、发展及基本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着相同之处。但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差异,更由于鲁迅对封建制度本质一针见血的揭露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使其笔下的“多余人”形象表现出独具的特点。本文经过比较分析,认为鲁迅笔下的“多余人”的产生是他本人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生活认识的产物,也是他在革命低潮期和婚姻不幸、兄弟失和时,内心苦闷、彷徨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8,(10):15-15
服装向来被用来保护人体不受外部环境影响或维持人们的良好形象。然而,在美国加州圣迭戈举行的2007年计算机图形学年会未来服装展,却让人大开眼界。因为未来的服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体保护层”,而是融合高端技术的智能服装。  相似文献   

17.
雁群 《山西老年》2012,(2):56-56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气候变化。下面提供几款冬季养生茶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读者调查表     
王熹 《人生与伴侣》2007,(10):66-66
每个没有性生活经历女子的生殖器官内,有一层薄薄的处女膜。通常,大多数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中,处女膜“一触即溃”,造成阴道口出血,即人们常说的“见红”。 女性的处女膜,都会因男女的性结合而被抵破。这样,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处女膜似乎是一种多余的器官。  相似文献   

19.
结构助词“的”“地”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词,然而人们使用起来却常常出现错误。在许多情况下,究竟用“的”,还是用“地”?往往使人捉摸不定,感到很麻烦;容易用错,常常造成文字使用上的混乱。这多余的麻烦,人为的混乱,应该用“的”“地”合一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20.
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进步意义初探李小林俄国评论家赫尔岑在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曾说:“奥涅金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从来不做什么事,他在他所处的范围内是一个多余的人。”①之后,“多余的人”成了俄国文学中一类典型形象的代名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