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天崩地裂也要还上父亲的欠债!郑宜栋是江西省上饶市黄沙岭乡麻墩村人,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宽厚、温和的人,他开办的油坊深得周边乡亲们的信任。父亲的勤劳、  相似文献   

2.
夸口父亲     
父亲干了大半辈子长途汽车司机,自认为行万里路,见多识广,逢人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好像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老家的乡亲们都很崇拜他,有事纷纷来找他,他总是一拍胸脯夸下海口:这事好办,我想办法。一次,从乡下老家来了一对年轻人,说要到县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可来县城的途中,发现在村里开好的介绍信忘在了家中,返回去又太远,于是就找父亲帮忙。父亲二话没说,一拍胸脯:这事好办!母亲白了父亲一眼,知道他又在说大话。可不一会儿工夫,父亲不仅帮他们办妥了结婚登记手续,还免  相似文献   

3.
郭建光 《社区》2011,(25):63-64
宋立明一心想把自己所做的善事和得到的回报宣传出去。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高调宣传自己。他还主动联系媒体,请记者来宣传他。他的事迹最终上了省级报纸,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这个社会太冷漠了,我不能袖手旁观。我想让大家知道,做好事,不吃亏。”他坐在沙发上,边说边猛地拍了几下大腿。  相似文献   

4.
吴石增 《新天地》2016,(4):20-21
我的父亲吴振铎1907年出生,1969年去世.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农民,在旧社会的农村没有上过一天学,但父亲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常常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贫穷困难的乡亲们. 帮帮乡亲们心里踏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际,我这个1943年出生的人已经有了记性,记住了我们伟大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盛况,同时也记住了我们家生产和生活状况与乡亲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婉晴 《百姓生活》2010,(3):35-37
上个世纪80年代,河南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有个叫裴春亮的穷小伙,陷入了父亲病逝无钱安葬的绝境。村里为了帮他安葬父亲,老支书领人放倒集体的两棵大桐树做了棺材,乡亲们凑钱买了寿衣。从那时起,裴春亮暗暗发誓:如果我发达了,一定要报答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6.
他一直与父亲没有多少交流,他们彼此都是沉默寡言的人,他一路读书顺畅,几乎没有让父亲费过多少气力。事实上,即便是他有了问题,也不会去找父亲,更多的时候他选择自己独自承受。他一直以为,父亲对他像对家中某件可有可无的摆设,记不记得都不敢说,更不必说用心呵护。  相似文献   

7.
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虽不至于挨饿,但也常常捉襟见肘: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所谓的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的前一段日子,他有意无意地向父亲透露出想买条牛仔裤的愿望,并在各方面都尽力表现很好。  相似文献   

8.
再一次回到家乡时,他又成了众人的焦点。他们都在电视里看到过他的表演,虽然他只是一次次跑龙套的小配角,但在这个小乡村里,出一个演员是极不容易的,所以,几乎每部电视剧,乡亲们都会仔细寻找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母亲早逝,只留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为了他,每天都在拼命挣钱,含辛茹苦送他念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幸运地在一个大银行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是令人羡慕的,不仅收入丰厚,还相对稳定。他计划着让父亲早日退休,好安享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声音     
我们一家人对父亲的恐惧已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甚至连母亲也怕他。小时候,我和妹妹以为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家家户户都有个酗酒的父亲,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酒疯,无论怎么做都不合他的心意。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山歌     
父亲是个壮实的汉子,小时候,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总是很少。因为,父亲在二十里外的山场砸石头。日薄西山,父亲才在夕阳中大踏着步子回到家。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抱起我,再提起水桶扁  相似文献   

12.
不幸在比尔还没出生时就发生了。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而去世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慈爱和坚强的母亲。本来应该是父亲给予他的,母亲都尽力给予。尽管他失去了父亲,但和别的孩子比,比尔并不觉得自己缺少父爱。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50年代,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里拿不出钱供他读书,父亲只好把他送进戏班。那时,演戏是下九流的行当,只有走投无路的穷苦人家,才会把孩子送进戏班学艺。 按照旧时梨园的行业规矩,父亲和戏班签了生死状,在约定期限内,他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师傅手中。 戏班的管教异常严厉,同龄人都在父母膝下承欢,他却要在师傅的鞭笞下练功。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无法忍受那种折磨,偷偷溜回家去。可是父亲却坚决叫他回戏班,  相似文献   

14.
姚淑芳 《山西老年》2012,(12):23-23
在父亲的相册里,有一张他与四个战友一起在北京照相馆的合影。前排正中间的就是父亲,其他四人都是他的战友,坐在父亲左边没有佩戴徽标的战友叫黄亚杰,因当时巳办理了转业手续,故合影时不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徽标。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1997年去世以后,到现在都15年了,我每个星期都去八宝山给他扫一扫墓,跟他说说话,真的挺想他的。想他不是完全作为一个女儿想父亲,我是怀念那老一代的这些共产党员们,真的是为老百姓服务,真的心里装的是老百姓。由此我们的党也就真的能强大,要没有了这个,我们还能强大吗?  相似文献   

16.
高二那年,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惟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下班前就发车了。为了解决交通困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当时正值暑假,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己经很娴熟了,可父亲却始终不能独立驾驶它。那时父亲的补课任务很紧,他提议暂时由我载他到镇上,下午4点半的时候再到约定的地方去接他回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7.
宋立明不是在做好事,就是在去做好事的路上。40年来,这个司机在路上救了44人。但和雷锋不同,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高调宣传自己。他想让人知道——做好事,不吃亏。宋立明一心想把自己所做的善事和得到的回报宣传出去。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高调宣传自己。他还主动联系媒体,请记者来宣传他。他的事迹最终上了省级报纸,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陈洪娟 《社区》2008,(4):55-55
我10岁那年,父母离婚,我随父亲一起生活。 离婚后的父亲对我漠不关心,他常和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混在一起,每天都是到了深夜才回家。我经常吃些剩菜剩饭,一些好心的邻居看不过去,时常会接济我一些。他从不为我辅导功课,原本在班里一直考第一的我,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我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他的打骂。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我都又羡慕又嫉妒。  相似文献   

19.
想父亲     
阎连科 《社区》2002,(4):54-55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见我,  相似文献   

20.
柳叔     
村里的人都习惯称他“柳叔”。柳叔早年丧妻,硬是将三个孩子送进了大学,且都在城市有了工作。 柳叔逢事不爱张扬,这回不知怎地却走东家串西家,广邀众乡邻吃他的六十大寿酒。寿宴这天,村里的人早早来到柳叔家吃寿面,并遵乡俗送上一份寿礼钱。 傍晚,宴席开始,柳叔给自己斟上一杯饮料,领着从城里赶回来的三个孩子向乡亲们敬酒,乡亲们自然也集体举杯:“祝柳叔健康长寿!” 寿宴临尾,柳叔端起酒杯,流露出几分激动:“乡亲们,我柳叔九岁随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