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向来吃苦耐劳、聪颖贤慧,其民俗亦奇特.尤其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特色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婚俗上至今沿袭"从一而终"的婚嫁观,又保持长住娘家的生活习俗.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惠安女的生活习俗尤其婚俗正在发生种种变化,如何保护惠安地区富有海洋民俗特色的优良的传统文化,需要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弱化现象与保护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安女民俗风情是福建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其传统服饰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惠安女服饰文化遭到了现代流行服装的有力挑战,呈现出弱化、流失的现象。惠安女服饰文化逐渐弱化的原因有:社会公众对惠安女服饰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政府对服饰保护的关注、宣传不够,惠安女传统服饰缺乏时尚元素等。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防的起源众说纷纭。海防概念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海防概念与海权、海军、海疆、边防、国防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新形势下,海防问题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和军队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仑区海防遗址是镇海口海防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明代起就建有炮台、烽火台等军事防御工事。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北仑地区战火弥漫,那里的英雄人民同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史迹,和众多的海防历史遗址和海防文物,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晚清海防是以维护政治稳定和本土安全为目标,其得失成败与地方督抚海防思想和实践密切相关。晚清重臣刘坤一海防思想和实践在海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海防思想经历了萌芽于江西巡抚时期、形成于两广总督时期、完善于三督两江时期的嬗变历程,其海防实践聚焦于练兵、培养人才、造船、制器及筹饷等方面,其海防思想和实践体现了海防目标的变化性、海防建设的务实性及海防策略的多样性等特点。刘坤一海防思想和实践的时代局限性是: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制约其认识列强的深刻性和效法西学的彻底性;南北洋集团之间的矛盾制约其南洋海防事业的发展并使得南北洋海军难以真正形成合力;地方缺乏独立的人事权、财政权及军权使其许多海防思想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的国内晚清海防思想研究,可以以2000年为限而分为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学界对晚清海防思想研究的基本框架、观点都已基本界定,相关的论著也有一些;第二个阶段,学界对其研究在深度、广度上有所拓展,有关的论著在数量上要多于第一阶段,但基本观点与前一阶段大致相同。从内容上来看,本文的综述,包括晚清海防思想宏观研究、个人海防思想、同光年问塞海防之争、晚清区域海防思想研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崇武惠安女服装结构与传统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服装设计学的角度,对惠安女民俗服饰的内在结构进行了剖析,绘制了惠安女服装的基本款式结构并制作了基本原型。区别于以往惠安女服饰文化研究以美术学的视角为主的研究方式,将在研究过程中所获悉的惠安女传统服装制作工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述下来,为未来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更为理性和准确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是清政府海防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在与列强打交道过程中 ,觉察到日本的侵略野心 ,构思出以防日为主的水陆防御体系的海防思想 ,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海防实践 ,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在大众传媒时代的传承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适应其时代特点,成为今人滋养精神、丰富心灵的资源与准则。本文以惠安女服饰为例,抽取其在影视剧、舞台表演中的活态表现,分析其表现形式在惠安女服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索福建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和状态,以便为其合理利用大众传媒的特点、优势,和谐地传承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加深,中国边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财政不济的情况下,清廷对海防支拨有限,致使海防建设发展缓慢。中法战争全面检验了中国海防建设的成效,显示出中国海防空虚、落后。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心整顿海防,将财政重点用于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备上,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海防形成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经世致用治学观的逻辑发展;其二是倔强刚毅的内在性格使然;其三是对来侵略冲击的应力回应。他提出的师夷智是近代海防论重兴的思想基础。曾氏在置办船炮、输入海防知识、推动海军建设、打造海防团队力量上作出了诸多努力,有助于晚清海防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在与列强打交道过程中 ,觉察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及潜在的威胁 ,构思出以防日为主的水陆防御体系的海防思想 ,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海防建设。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 ,李鸿章却执行了与自己海防思想和海防建设相悖的保守战略 ,放弃制海权使中国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从而导致战争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3.
梁廷是道、咸年间广东著名学者,是民间的知识分子,但他究心西事,热心御辱,热情支持林则徐和邓廷桢领导的禁烟和抗英斗争,成为林则徐、邓廷桢禁烟的助手和抗英的谋士,在面对面的对敌斗争中,梁廷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且带有近代色彩的反侵略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代海防论萌发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其倡导者为林则徐和魏源。后因时局变化,海防运动趋于式微,议海防者遂亦渐销声匿迹。迄于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思潮勃兴,议海防者渐出。然而,在此后的20余年中,近代海防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断时续,在艰难的探求中前进。迄于中法战争爆发,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试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丁日昌的近代海防思想代表了晚清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用西方先进装备武装中国海防、以抵御列强侵略的激进思想,为中国近代新式海军的建立和近代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创立、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抵御倭寇,明朝在福建沿海地区设立了许多军事防区,其中在福建兴化府设立平海卫防区来防御倭寇。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对海上防线、陆地防线和信息传递体系三个海防层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明代平海卫防区有着多层次的、大纵深的地理空间层次布局,并随着明朝海防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军事聚落设施的规划布局与当时的战略背景和自然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明朝建国前后,倭寇大举入侵中国沿海,环渤海地区成为重灾区,直到永乐时期仍很严重。朱棣迁都北京后,环渤海地区海防地位凸显。为加强京畿海防,他采取各种措施,如敦促地方将士积极防御,派遣舟师巡海,命令海运将士剿倭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尤以望海埚一战影响最大。与此同时,他还在洪武海防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海防机构、设施,在渤海内部、地近京畿地区陆续添设了诸多卫所,并设置了海防营和备倭都司、备倭总兵官等,初步建立起区域协同作战体制,对后世海防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山东在道光帝的督促下,提出了山东海防的建设方案。这一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改造船炮,增加水师兵额,加强水师训练,修筑炮台,建设军储仓。尽管这一方案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晚清山东海防建设的探索,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山东海防建设方案并没有真正落实。晚清山东海防事业因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依然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学、建筑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其发生机制、演变脉络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发掘与研究,可为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对明代沿海防御卫所建置的起因、沿革、空间分布及其变迁的研究,证明了明代海防体系是我国第一次建成的、以对外防御为首要功能的沿海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具有严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通过对明初海运作用和重要性的分析,及对元、明海运航线比较,证明了明代沿海防体系具有保卫海运航线与贡道安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防是关系明初政权稳固的大问题.针对海疆不靖的严峻形势,明成祖励精图治,积极筹防.从他在山东的海防作为来看,其海防政策有诸多特点,诸如"以陆固海"、"以海屏陆"、重视海防军政和"行海禁"等,其中重视陆海结合和行政建制是其亮点,并对山东海防有显著作用.但他仍然例行洪武时期的海禁并罢掉海运是其政策的败笔,这对其后中国明清政府一直没有致力于海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