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续开发桂林风景资源的构想蓝育生一继续开发的指导思想桂林风景资源开发战略指导思想应是:要凭借整个大桂林所赋予的非常优越的风景资源条件,在对其总体环境容量进行调查研究与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以桂林市为中心伸展向包括阳朔、临桂、灵川、兴安、龙胜、资源、全...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桂林旅游圈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大桂林旅游圈建设赵如海桂林是举世闻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广西的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住。而桂林附近各县的各类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因此深入开发桂林周围地区的风景名胜资源,完善大桂林旅游目的建设,对于促进广西乃至全国旅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是闻名世界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编纂《桂林年鉴》,这是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是驰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重点旅游城市。兴办于1973年的桂林现代旅游业,经过10多年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中央、自治区的关怀、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桂林旅游业迅猛发展,综合接待能力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树立桂林旅游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对桂林旅游市场的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顿问题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略论桂林石刻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石刻,多为名家题名纪胜之作,如为记事,亦多为时人记时事,故其史料价值颇高,不惟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还可借以订正其它文献记载之讹误。清人陈元龙云:“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不惟考岁月,直可补载记”,正道出了桂林石刻的史料价值。一、桂林石刻保存了大量的反映政治、军事情况的史料桂林地处边陲,尽管在历史上它曾是广西政治经济中心,但许多政治军事活动情况,在史书中却缺乏记载,即使有所记载,又因广西炎热多雨,书籍易于霉烂虫蛀,往往难以长期保存。前人有见于此,常刻石以记功、记胜、记游、记事,以求传诸不朽。因而在桂林石刻中,保存了不少能反映桂林建置沿革及有关政治、军事情况的名作。(1)古代桂林的城池建设与《桂州城图》高城深池,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城防建筑。桂林在历史上,是广西一个政治经济的中  相似文献   

6.
桂林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桂林是驰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城市 ,但桂林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根据当前国内、国际旅游发展走向 ,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使桂林旅游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旅游新产品和旅游精品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桂林旅游产品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术馆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聂玉梅一美丽奇特的桂林,不仅享有风景名城的美誉,而且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拓进,桂林各画派在国际画坛上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一座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美术馆最近落成了。它凝聚着桂林人民...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桂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桂林的工农业生产、旅游发展和文化名城建设三者的地位、相互间的关系。工农业生产是基础,旅游发展是导向,文化名城建设是骨骼,这就是三者所处不同地位。因为工农业生产决定旅游发展和文化名城建设的规模、速度,只有工农业发展了,才能有更多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供给人民和旅游者需要,繁荣市场,稳定人心,才能有更大的财力支持旅游的发展和文化名城的建设。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注意加强工农业的投资,使我市工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强  相似文献   

9.
当代旅游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桂林旅游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取得最佳的政治、经济效益?必须从桂林的实际出发,克服以下薄弱环节: 第一、广开旅游资源,扩大环境容量。 桂林旅游资源潜力很大,大小风景点数以百计。但目前发展利用的总共只有二十二个,游客多集中在“三山两洞一条江”上。每到旅游旺季,人满为患。如七星公园最高的日流量竟达四万多人,芦笛岩在正常情况下最多只能接待二千多人,但却有八、九千人想要进洞游览。赴伏波山和叠彩山的旅游者也十分拥挤,上山下山排成长队,象赶集市一般。因此迫切要求扩大环境容量已是当务之急。 建议开发第二芦笛岩风景点。铺设从东江市场通往穿山的柏油马路,进一步修缮、开放穿山公园和穿山岩。在南溪山公园增加游览、娱乐项目,附带修缮白龙洞。重点开发莲花洞,兼顾兴坪八景。象莲花洞这样的景观,全球仅南斯拉夫有七、八  相似文献   

10.
桂林江头洲爱莲文化旅游开发具有机遇良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优势.可利用“爱莲文化”品牌,打造莲花节事旅游,并以开发莲花产品为中心,整合莲花资源,形成桂林爱莲文化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名城的民族习性的不同,文化特征的差别,加以历史的沉淀,形成了自己城市的鲜明特色和风貌。这些独具特色的风貌,就是城市的个性。桂林和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既有共性,又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一、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色桂林的文物古迹与山水园林有机结合,山水之中有文物,文物又散存于山水风景之间,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章借山水而发,山水得文章而传。”既是风景游览城市,又是历史文化名城。粗加考察,有如下五大特色:(一)以甑皮岩为代表的由前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论湘西南生态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依据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桂林”旅游圈是指将以桂林市为中心的包括湖南部分县市区在内的跨省区的旅游经济圈。湘西南生态旅游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建设,是湘西南生态旅游开发和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湘西南生态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的主要依据,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经国务院命名为风景游览城市的桂林市、山青、水秀、洞幽、石美,向称四绝,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在秀丽明媚的漓江两岸,山光水趣,触着叠翠,随着山水的走势,与阳朔、兴安、龙胜等县联成一片,组成总面积二千多平方公里的桂林风景区,山水集中,景色秀丽,蔚为奇观,极具特色,赢得国际国内旅游者的称道。在全区范围内,石灰岩质的“喀斯特”地质区域占总面积的一半,因而奇峰遍布,几乎无山不洞,秀水纵横,间有飞瀑温泉,据目前的初步探勘,有吸引力的景点约400处,其中有较佳开发价值的近八十处。  相似文献   

14.
李渤《留别南溪》石刻考●林京海李渤,字浚之,号成纪县子,又号白鹿先生。于唐文宗宝历元年(825年)正月,出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防御观察使。在桂林时,主持修浚灵渠,奏设常平义仓,开拓隐山和南溪山两处名胜,对桂林历史和山水文化的发展多有贡献,其政...  相似文献   

15.
桂林 ,是闻名中国乃至世界的风景旅游城市 ,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 ,一条崭新的步行街即将呈现在桂林市民和中外游客的眼前。作为一名亲历其中的建设者 ,很有必要总结整理出它的建设理念 ,以利于今后的工作。一、正阳路步行街设计的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桂林市市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早的一席话上。李市长说 :正阳路步行街要有浓厚的商业气息 ,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氛 ,有北京庙会的热闹 ,有阳朔西街的情调 ,最大限度地吸引中外游客。总之 ,要有桂林特色。具体要求是 :商业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开发广西的思想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广西是孙中山开发建设中国经济思想的一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孙中山开发广西主张的提出、开发的内容、方法和理论之根据等方面的论述,冀以促进对孙中山物质建设理论的研究,并为今天广西的开发和经济的振兴提供借鉴。 一 1921年援桂讨陆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旧桂系陆荣廷在广西的统治,使两广基本上得到统一,这为广西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战争结束不久,孙中山决定取道广西北伐,并设北伐大本营于桂林。从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孙中山率领北伐军在广西驻扎半年之久,就在这段时间,孙中山作了多次演讲,将开发广西作为广西的“善后方针”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离不开江河,因而有黄河、长江文明的发育。同时,也多少与湖有缘,因而有洞庭湖、太湖、西湖、玄武湖文化的出现。 湖文化往往以秀美的自然景观为条件,以该地域的文明为基石,吸引着迁客骚人,或相继或群集,他们以湖为友,借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人生羁旅之怀,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文人的墨迹与湖光山色融汇一体,由此湖文化成了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硕果。在中国文化史上这些文化现象是人们共睹的。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有自己的湖文化,那就是榕、杉湖文化。最早的榕、杉湖形貌,现存于鹦鹉山的巨型南宋桂州府城石刻图碑中。榕、杉湖东通漓江,而西端折北,连接濠塘直近鹦鹉山,将桂林半城环抱,成为桂林城西南的护卫。这种形势、规模至今仍无大变。唐宋时,榕、杉湖在南门城墙外,属外湖。至明初,桂林城向南扩展,榕、杉湖才成为内湖,那时统称阳圹,东为杉湖,西为莲荡。明人邝露《阳圹记》描述是绕湖“临水人家,粉墙朱榭,相错如绣”,而莲荡则是“风开翠扇”,“杜若芳洲”,“红藻白芝”,景象美而慰人。这样的自然环境,自清乾隆以后,逐渐成为桂林地方文人结庐、辟园、聚游之地,一批桂林地方诗人、词家、画师在这里产生、发展起来,将桂林地方文化发展到了历史的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茅岗鹤林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三角国际旅游区为背景,结合省、市国土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分析论证了开发建设茅岗鹤林风景旅游区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风景旅游区的开发构想、功能分区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国际旅游明珠城的思考聂玉梅美丽奇特的桂林,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国际旅游明珠城。为贯彻落实李鹏总理“桂林,国际旅游明珠”、李瑞环主席“桂林这个地方,是中国一块非常特殊的、了不起的宝地。桂林市委、政府要代表人民看好、管好、开发好这块宝地……”及...  相似文献   

20.
疑有神来挥玉斧———伏波试剑石的传说封面照片为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试剑石一景。伏波山位于桂林市区的东北面,孤峰挺秀,半插江潭,半枕陆地,素有“伏波胜境”之称。伏波山的风景包括一座主峰及山下的还珠洞、千佛岩、听涛阁和原定粤寺的大铁钟和千人锅等。还珠洞在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