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于兆兴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35-38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它的奴隶制之所以长期延续,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反对奴隶制的政治力量微弱;维护奴隶制的势力相对强大;教育与思想文化方面比较落后等。 相似文献
3.
梁家贵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7-5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组合 ,这既受山东混乱的政局、社会状况之影响 ,也与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及日本侵略者三大政治、军事力量之吸引有关 ,更主要的是其本质使然。山东民间秘密教门不同的政治立场极大地影响了山东的抗战。 相似文献
4.
程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
最近,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不仅探寻造成长期延续的具体原因,还进而力求探明规律性的东西,这无疑是有益的尝试。我们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之所以长期延续,不是因为始终没有完成封建化,相反倒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高度发展阻碍了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物极必反,过犹不及,道理正是这样。 (一) 相似文献
5.
李孔怀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3)
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乃是就中国与西欧封建国家的发展历史相比较而言的。围绕其原因的争论,从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性质问题讨论起,迄今己近五十年了。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讨论过的问题一一备举,只择代表性的论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5
四川是清代中国变革最深刻、最复杂的省份之一。战争、疾病、虎患、疫病等种种天灾人祸使天府之国原有土著消亡殆尽,经济、政治、文化几近摧毁。清初以来,延续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重新构建了四川人口结构和新四川的地方性文化。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变革的双重作用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神祇崇祀的人格化、务实性、世俗化、商业化倾向明显,神祇来源以本土神灵为主,兼容并蓄,信仰体系的本土性与开放性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张羽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1)
鸦片战争前的西藏地方经济,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突出的表现在劳动人民生活的极端贫困化和地方财政的极度匮乏。 劳动人民的贫困,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竭夫妇生平,力积毕世,数金资即一碗一杓”很多人则流离失所,过着“昼则乞食,夜则露处”的乞丐生活。乾隆末 相似文献
8.
侯绍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如果按郭沫若同志的主张,从公元前475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算起,到公元1_840年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止,封建制社会共经历了二千三百年。这同欧洲的封建社会,从公元476年到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总共只经历了一千一百多年来说,显然漫长得多。同时,以中国和西方封建社会发展的相同阶段的情况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即唐、宋及其以前,比之于西方封建社会的早、中期阶段,即纪元十五世纪资产阶级兴起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领域,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只是到封建社会的晚期, 相似文献
9.
清代民间慈善活动可以分为个人救助、宗族救助和民间慈善机构救助三类,它们在其救助的动机、范围、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它是整个清代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弥补了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能力之不足。相对于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而言,它具有注重救助的血缘性、地缘性和友情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选择救助对象的优先顺序上,就是由亲至疏、由近至远。 相似文献
10.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在我国,酒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这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它的出现,在给人们带来生理上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一种伟大的浪漫精神,创造出绚烂多彩的酒文化。这种酒文化,东北与中原存在巨大差异。苍茫辽阔的北方荒原,造就了粗犷豪放的民风,在酒文化上,同样体现了这一特色:喜饮烈性酒,嗜酒成风。但这只是酒文化的表象,它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则是其在民间的深人。酒作为一种饮料、一种礼仪媒介涉足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相应的习俗与礼仪,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酒文化。 1.历史上的嗜酒之俗 伴随农业文明的进程,粮有剩余,酒得到推广。尽管东北原始农业发展较慢,但受中原影响,酒及其制造技术也传人东北。史载,在商代就与中原有了交往的东胡族,向以饮烈性酒和酿造白酒著称。《太平御览·饮食部》记“东胡,俗能做白酒,向不知曲孽,常饮中国。”南北朝时,东胡一支已发展为强大的契丹族,他们一直保持东胡饮酒的习俗,原来用以盛酒的皮囊也逐渐变为陶制带釉的“鸡冠壶”。 满族先世在唐代就知道造酒,“勿吉嚼米酿酒,饮能至醉”。“靺鞨嚼米酿酒”,“酿糜为酒”。糜即黄米,是当时酿酒的主要原料。渤海人饮酒成风,《松漠纪闻》记一僧向蒲路虎献(木索)柃瘿木雕成的纹理可爱的小酒碗,足见渤海人对酒的喜 相似文献
11.
朱维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何在?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就是我国史学界曾多次加以探讨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目前仍意见歧出,难于作出大家比较公认的结论。笔者发现,东汉末三国初杰出的政论家仲长统,实际上已预见到当时的社会将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往复,找不到解脱的出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封建社会将长期延续。仲长统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他是如何加以论证的?他拟定的社会政治改革方案是什么?他的观点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有何价值?本文拟略陈固陋。 相似文献
12.
赵云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5)
(一) 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广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小农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它必然分化并走向土地的高度集中,但这种发展过程常被农民起义所打断,“这样,社会走出了旧王朝的螺丝圈,开始了新的轮回,虽然每一个王朝都有盛有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却实现了万世一系,中国封建社会就在这样的循环轮回中延续下来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值得讨论。他们所说的小农经济实际上是指小自耕农经济。上述论点就是靠小自耕农经济是专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清代关税按特定比例征之于货物或船只,征收涵盖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清代关税的征收饱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关税征收量较为平稳。此后,因西方势力的介入,洋关迅速崛起,并整体带动关税飞速增长。利用人口和物价指数对关税量进行修正,并未完全改变这一增长趋势。清代关税的变化,成为引领中国传统财政体制由农业型财政向工商业型财政转变的关键因素。而这一潮流,和17—19世纪世界范围内的财政转型完全一致。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轨迹,并没有偏离世界主流道路之外,不能被看成是一个例外。 相似文献
14.
近代华北民间婚姻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华北民间婚姻开始了由传统趋向近代化的蜕变,呈现出新旧交替、中西杂揉、多元发展的过渡形态特征。一方面近代意义的婚姻价值观念与礼俗渐次萌发,表现在追求平等与情爱的新型择偶观和自由结婚开始出现,婚姻重财普遍化,新式婚礼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得到传播,离婚率相对增高等,这是近代性因素注入传统乡土社会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社会发展的迟滞及其在某些方面的倒退,民间婚姻又因袭了浓厚的传统色彩,表现为早婚陋习空前盛行,父母仍对儿女婚事具有绝对决定权,旧式婚姻方式及礼俗依然占主导地位等,呈现出复杂曲折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孙福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82-88
清代是中国赋学的集大成期,是对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清代赋学繁兴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外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二是赋体自身的更化。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科举试赋制度,尊体意识与乾嘉学术的影响等三个层面作出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肖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原内地和云南边疆都曾经使用海贝作货币,中原地区至秦统一中国时“废贝行钱”,而云南各民族直到十七世纪还以贝为币,成为中国历史上货币流通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从古代云南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贝币流通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篇从三个层面探究清代传记创作的繁荣现象及其繁荣原因。首先明清易代的复杂背景,对于清代传记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意义非小,它不仅激发了清初士大夫史传写作的热情,而且促使了清代史馆的常规化建设。其次,清代史馆制度的完善不仅使官方传记有序、全面地走向繁荣,而且带动了士、民各个阶层传记创作的良性繁荣。最后,女性传记创作的繁荣代表着清代传记创作的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18.
浅议清代民间调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民间调处作为清代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官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其十分依赖,大量社会纠纷都会通过寻求民间调处方式得到解决。通过运用司法档案、契约等文献对清代民间调处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到清代民间调处制度已经逐渐得到发展、完善,已初步具有调处主体类型化、调处运行机制制度化、调处依据多元化的特征。清代民间调处制度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民间调处在清代社会纠纷化解中扮演了更为重要与有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毕道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在《中国和日本棉纺织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研究》等文章中,徐新吾先生反复声明农民家庭的纺织分离是商人支配生产的前提。对此,笔者曾在拙作《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刍议》中谈过不同看法。近年,徐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一九八六年四期,后面简称“徐文”)中用这个观点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他说,比之西欧小农经济,中国小农经济有着更高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赵家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311-314
清代山东地区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虽然国家通过截漕、蠲缓等办法进行救济,但其实际效果我们不能明确判断。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历经灾荒的洗礼,逐渐在民间社会形成了一套救灾系统,形成了非官方制度化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