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应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73-77
选言推理在侦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选言推理的特征及其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情况,阐明在逻辑上进行有效的推理,可以为迅速查明案件真相、提高办案效率提供思维保证。 相似文献
2.
龚启荣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关于选言推理的规则,国内现行的传统形式逻辑书中说法不尽相同,而且有些说法带有片面性,即不能反映选言推理的全面情况。究竞选言推理的规则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从推理的实际出发,对选言推理进行全面考察,才能总结出符合实际的规则来。下面,我们将立足于选言推理的实际,从分析国内现行的一些传统形式逻辑书中对选言推理规则的规定入手,谈谈选言推理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被视为复合判断推理的三大类型,作为逻辑教材必须正确地给出定义。但是,逻辑教材至今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其中有些教材甚至下了一些错误的定义。所以,关于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定义,仍有探讨的必要。 几乎所有的逻辑教材都认定,“复合判断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是复合判断的推理形式。”(准确的提法应是:复合判断推理就是前提有复合判断或结论是复合判断的推理形式。)既然如此,那么在给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下定义时,就不能悖于这个定义的规定。然而,我们从一些逻辑教材所给出的联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假言推理的定义中,却明显地看出与上述复合判断的定义是不一致的。以选言推理的定义为例,其代表性的表述有: 相似文献
4.
何海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4)
二难推理与假言选言推理这两个概念之间,既不是逻辑学界多数人所认定的种属关系,更不是少数人所坚持的同一关系,而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即假言选言推理是“体”,是逻辑上的普遍形式;而二难推理则是“用”,是假言选言推理这一“逻辑上的普遍形式”在论辩场合的具体运用。换句话说,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二肢选言前提组成的假言推理的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形态,而决不是推理形式。故任何时候,形式逻辑都不应围绕“二难推理”正面展开。据此,国内现行逻辑教材尚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黄士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4):38-41
无论是从推理机制还是从前提构成看,二难推理实质上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因而需要遵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所谓二难推理属于选言推理因而需要遵守选言推理规则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刘本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推理规则是用来分析推理正误的。正确而完善的某种推理规则应该能够分析某种推理的任何一种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而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比如:(P∨q)∧p→q、(p∨q∨)∧p→q∧r等都是无效的选言推理形式,但运用流行的选言推理的规则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所以,目前流行的选言推理规则是不完善的,应该修正或做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现行逻辑学教科书,象措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形式逻辑》(华东师大出版社)等,讲到选言命题时,都是先依据选言命题的选言肢是否能并存,而把选言命题分为相容的选言命题与不相容的选言命题两种,然后分别讨论,给出各自定义、表达式、逻辑特征以及真值表等。给出相容的选言命题与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真情表分别如下表()、(2):①我们认为,表()确实能反映出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为真当巴议当至少有一个选言肢为真,并且各选言可以同真。因为可以归纳证明,对于任何一含有l。个(fi为整数且fll>2… 相似文献
8.
木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本文对一些逻辑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在两种选言命题的定义及其推理形式与推理规则的论述上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辩说和探讨 ,指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阐述了修正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选言命题和选言推理是传统逻辑的重要内容。传统逻辑依据选言命题的选言肢之间是否具有并存关系,把选言命题分为相容的选言命题和不相容的选言命题两种。表(1)反映了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选言肢真并且可以同真;表(2)反映了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真,当且仅当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肢真。最近,有些学会撰文指出,表(1)确实反映出了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因为对于任何一含有n个(n为整数且n72,下同)选言变元的选言命题,按照表(1)给出的V定义总有… 相似文献
10.
娄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Z1):163-164
本文主要探讨了历史课教学中的科学记忆法识记内容编成歌诀或顺口溜;识记内容作幽默解释;内容相似的加以归类;识记内容予以概括;读音相似或相同的字词用谐音记忆法;识记内容相似的用比较记忆法.这样能较好地增强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丁德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在引入可能世界理论的基础上,文章设想通过构造关于模态判断的真值表,刻划出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和偶然p的真值,来分析、揭示这几类模态判断的逻辑性质,以利找出对当模态推理、根据“实然”与“必然”、“可能”的关系而进行的推理和根据“偶然“与“必然”、“可能”的关系而进行的推理中的有效形式;在进一步将真值表改造后,用以刻划各类复合模态判断的真值和判定各类复合模态推理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2.
符宁青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笔者旨在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展开反思性教学的优势和作用,重点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徐颂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
推理在训诂中的运用徐颂列现代语言学家尼尔·史密斯和达埃德尔·威尔逊认为:“言语交际的基本模式必须包括下列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因素:(a)一套语言知识(一种语法)。(b)一套非语言知识的信念(一部百科知识)。(c)一套推理规则(一种逻辑)。”(①,P1... 相似文献
14.
楚明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联言推理是人们在对话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推理。为了更为直接地控制它在对话中的有效性,本文试图从动态的角度,应用系统方法,从宏观上研究它的对话实际,概括出它的特殊对话形态。 联言推理是建立在联言命题基础上的推理。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联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联言推理只有恪守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否则,推理无效,思维错 相似文献
15.
向长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1)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曾试用比较法。现以初中二册的一个单元为例,说明我的具体作法,以求指正。《我的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这三篇记叙文是本册进行读写训练的重点单元。教这一单元时,我以《我的老师》为重点讲读课文,穿插讲解叙述文的一般特点以及围绕中心选材等文章知识,突出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对其余两篇课文,除顺通文意,扫清文字障碍之外,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异 相似文献
16.
毛新镇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5,(3)
在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中,侦查人员常常根据现场勘查的已知情况和调查访问的线索,推测犯罪分子及其作案过程、动机。这种从结果推测原因的思维活动就是“回溯推理”。 “回溯推理”的一般结构是: 如果A,那么D 如果B,那么D 如果C,那么D 已知D(结果) ∴可能A,可能B,可能C。 (A、B、C表示原因,包括作案人、作案手段、作案过程等) 由此可见,“回溯推理”是把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推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陈顺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74
大多数中学生写议论文,在说理论证过程中缺乏逻辑性,常犯一些毛病,如只提具体材料而缺少论述的中心,或虽有观点,但不是对材料的合理归纳,或归纳时缺乏辩证思维指导,把事物的某种偶然联系或个别属性贸然推及一般,出现“轻率归纳”和“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或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心论点概括不了分论点,分论点说明不了中心论点。因而导致推出的结论不可靠,论证欠严密,文章说理不强。这是推理能力不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盛新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联言推理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推理形式,但是,在逻辑学教科书中一般都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有的甚至没有提及这种推理,其理由是这种推理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其实,从人们的思维实践活动来看,联言推理并不简单,它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在认识过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对联言推理的形式及其作用作一些简略的介绍,以期进一步丰富联言推理的内容。对联言推理的分类,可以采取不同的标准。我们根据作为联言推理的前提和结论的判断类别这一标准,将联言推理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于春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68-70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多媒体(主要是 CAI 课件)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所具有的优越性也不断显露出来,它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了动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限制,使本来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更具趣味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历史课堂教学。下面结合本人实践就 CAI 课 相似文献
20.
陈相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历史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发展演变的历程.任何历史现象部与一定的时间相联.人类有了文字记载之后,就一直是按照发生发展的时间记述和传授社会历史知识.殷墟卜辞“五日丁酉允有来僖……”“己酉卜……”等,就是以“时间”开头,记录“祀与戎”两件国家大事.我国第一部史书《春秋》是编年体.由《史记》开创的“纪传本”廿五史也首先是以编年记事的“本纪”为其总纲.古希腊修昔梯底斯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古罗马凯撒的《高卢战记》都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战争的经过.近代现代中外的历史著作和历史课本也无一不是以年代顺序为主要线索.我们今天讲授历史同样不能忽视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