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致力於对中国农村状况的调查、研究。从30年代开始初访江村,写下了被著名社会学家、伦敦大学教授马林诺斯基称为:“人类学家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江村经济》,到新中国成立以後重访江村,改革开放後三访江村、四访贵州、五下沧州、六访河南、八访甘肃……费教授进行了小城*研究、追综乡镇企业发展、民族研究与边区开发、区域发展调查等一系列社会学研究工作,1996年开始又沿著京九铁路做了大量的调查,结案为《行行重行行)}等多部著作。正是在‘行行重行行’中,费教授实践著自己“志…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怀抱“志在富民”的崇高理想,从农村调查,小城镇研究,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中,总结了60年来社区研究的历程,并愿与同仁一起,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联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把祖国建设成经济强国而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与类型比较法。费孝通教授认为,中国城市化应走小城镇模式;小城镇的发展是乡村工业带动的结果;“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具体途径。他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区等经济区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志在富民”为己任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在中部地区“行行重行行”,探讨中部崛起之路,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沿着他中部崛起研究之路走下去。在费孝通看来,中部崛起不仅要使中部地区脱贫致富,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关乎东西部的发展。费孝通强调,中部崛起的基石就是要“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加强区域协作,为中部崛起注入强大的动力。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京九铁路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中部腾飞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切人点。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从80年代初提出“小城镇、大问题”、80年代中期提出“小城镇、大政策”、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十六大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国六十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一个中心”到“两个文明”、“三大文明”再到“四位一体”,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河北省区域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河北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建设河北特色小城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上看,复杂的军事斗争、多元的文化交流、密切的贸易往来使得太行山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关系。随着现代化的扩展,这种网络和流动关系不断加深,并日益复杂化。开展环太行山区域研究,就需要在整体观的视角下,考察乡民聚落、走廊通道、文化景观、历史遗产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构建区域整体研究框架的同时,达致对区域社会了解与文明类型理解。环太行山区域研究,是在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地带所展开的从“文化自觉”到“自觉发展”动力的探寻。这既是对“文化自觉”的理论继承,也体现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 重要角色,不断发展和建设好小城镇是实现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标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 小城镇已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 有创造力的区域群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整  相似文献   

10.
省际交汇区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省际交汇区的发展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截面数据—典型调查—深度访谈”方法,以长三角“一地六县(市)”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基础、模式及问题,可以发现并提出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一地六县(市)”需要形成跨行政区域间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需要摸清资源“家底”,研判乡村产业生产力布局;加快科技“赋能”,提高乡村绿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多元“融合”,探索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陆玉龙 《金陵瞭望》2007,(21):23-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苏皖两省携手建设和发展宁合都市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精神的重要举措,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行行重行行建树再建树──费孝通教授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一、要用社会科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费孝通教授──蜚声中外的社会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于本世纪第十年的冬季诞生在江苏吴江县(今吴江市)。他出生的第二年,中国爆发了导致帝制崩溃的辛亥革命,他的父亲曾参加了苏...  相似文献   

13.
以空间功能优化为区域发展的前提,并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引入区域发展,我们面对的空间就是异质的,主体也是异质的.从此现实基础出发,确立区域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关系,必须完成区域发展理论从“要素论”到“功能论”再到“能力论”的转化,形成区域发展能力理论.这一理论的初步分析框架,由定义、坐标系、构成要素、生成条件等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对小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与农民收入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小城镇建设对农业、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拉动力.为防止出现"空心镇"现象,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应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语文教育总是同语言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语文教育每向前一步都体现出语言学研究的新发现,从“通经致用”的教育到以“静态语法”为主要内容的语言教育再到“交际言语”的语文教育观,正显现出语言学由“笼统的动态研究到精密的静态分析再到清醒的动态研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产品和消费的关系问题.根据小城镇发展的供求关系,研究了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及其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的动力.阐述了烟台市小城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四川小城镇的等级结构和发展对策刁承泰小城镇,一般指县辖的建制镇。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信息中心,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各级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可谓“乡村之首,城市之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为小城镇的发展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凸现出不可忽视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新世纪以来,更是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重大战略部署,“山洽会”和“双转移”是其中最大的两个亮点。从“山洽会”到“双转移”,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历了苦苦探索之后的大跃升,开启了一道破解广东系列科学发展难题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中央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这个“大战略”的含义极为丰富,即发展小城镇不仅关系农村经济同时关系我国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如何做到城镇建设的布点合理、富有成效和走出一条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的路子,需要人们认真探讨和创新。实践说明,发展小城镇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就业岗位和扩大国内需求,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跨区域建设落后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布局和优化策略。福建省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在本省开启“山海协作”模式,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探索实践,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实施目标、党建与市场双向互动的实施方式,政企资源优化配置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