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业已形成人们的共识。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指导意义的战略举措,能否在实践中得以正确地贯彻实施,首先取决于我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有没有科学的认识和准确把握。(-)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目前人们多是在经济增长的一般意义上来界说的。即认为经济过程是投入产出过程,经济增长是指产出的增加,经济增长方式不外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方式。粗放型与集约型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前者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增长,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山东经济发生很大变化的一年。山东省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抓住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三个重点,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大干快上”发展到了“又好又快”,山东是怎样转变的呢?笔者走访了山东的一些官员和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首先是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来的。199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鉴于“十五”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然缓慢的情况,“十一五”时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首先是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来的。199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6年通过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5.
吴超  景禹 《决策咨询通讯》2012,(2):33-38,78
技术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是否依靠和实现了技术进步是区分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本文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动态生产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得出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的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而判定了该地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并且通过比较借鉴提出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存量基础非常薄弱,发展所需的资金资源也面临短缺。要在2020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四川GDP年均增长须接近10%。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省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并成制约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内涵式经济增长。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由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转变。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可导致生产要素的收益递增,在既定的要素投入条件下,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或在既定的产出条件下,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等投入减少。这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资本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走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并重的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这类用语本来就有些不妥。它往往隐含了一种大搞特搞的、群众运动式的进路。我们更需要的实际上是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比如,经济建设往往与所谓的粗放型增长或者数量型增长相关。经济发展意味着集约型增长或者质量型增长。粗放型增长或者数量型增长往往是依靠增加投入来扩大产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即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基本的对策是“科技兴国”战略。本文就我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谓是对科技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精辟阐述。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并没有认  相似文献   

9.
<正>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客观趋势,作出了“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我国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去年9月底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经济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式”转变必须以科学技术为载体,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然而,我国的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很低,其  相似文献   

11.
<正> 31、“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明:张居正):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的今天,创业之路必须是也只能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之路;是锲而不舍、百计千方地谋求“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之路。 32、集约型管理是“调适器”。它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组合性”“统御性”要素,对生产力的“实体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的理念,然而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不可能直接完成,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阻力。因此,本文总结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便于为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的关键是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事实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早已明确提出的思想,但时至今日却并未真正实现。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制。要构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制,首先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增长相对平稳和结构加速调整的时期,迫切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从过去以解决短缺为目的,以数量扩张为主要内容、注重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重点解决产业结构失调、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追求有效益的速度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增长的根本转变,即应追求以高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和突出重点是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定要尽快转变,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本文通过解析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景斌 《经营管理者》2009,(17):245-245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7.
穆为民 《领导科学》2005,(13):10-11
县域经济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阶段性。对已进入初级工业化阶段的县域来讲,最大限度地缩小经济发展阶段递进周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决定县域长远发展的战略课题。从我们巩义市的实践看,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以产业、人口、土地集约化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是破解这一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三个集中”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既是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生产关系的再调整、社会资源的再整合,体现…  相似文献   

18.
“九五”时期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分析──王岳平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九五”及更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关键之一是发展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所具有的较强的吸收新技术能力和高技术进步速度、高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展示了一幅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如何将它转化为亿万群众巨大的物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工作的宏大的现代企业家队伍,是关键的因素.这既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呼唤,又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在实行“两个转变”过程中,既要克服由于计划经济束缚所造’成的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先天性不足,提高其自身素质,又必须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相似文献   

20.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快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建设和谐农村,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湖北省仙桃、天门两个直管市,在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