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歧义问题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界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歧义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与歧义的传统研究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研究以语言形式本身为研究对象,讨论歧义产生的语言材料构成及其在语境中的运用情况;而歧义的认知推理研究把视角从语言客体转向交际主体,把歧义看成一种交际者认知活动的结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援用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对歧义的认知推理过程作一个系统的构拟。  相似文献   

2.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歧义的形成涉及语言学各个方面,给英语教学和言语交际带来许多问题。结构歧义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从图形一背景理论视角,通过言语交际中实例的分析,对结构歧义进行认知理解,有助于英语教学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讲语言歧义不仅是一种交际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而广告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中的歧义.本文运用认知理论来研究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找出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特点和倾向,并阐释出认知在广告语歧义消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由来已久。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新视角,以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语境,着重探讨无意和有意两种话语歧义并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孙书杰 《殷都学刊》2010,31(2):95-97
本文简要分析了"N1+V得+N2+VP"句式歧义产生的原因、条件,并提出分化歧义的手段。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歧义句式的可接受度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歧义结构分析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歧义就是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意义解释,这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从句法形式与语义解释这个角度来看现代语言学的歧义问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1)从句法形式入手,分析歧义产生的源由,例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2)从语义关系入手,分析句法形式产生回义的潜在世,例如冯志伟的“潜在语义论”;(3)将句法形式的生成与语义解释的组合相对应,分析歧义现象产生的过程,例如蒙塔古语法.本文将分别评述这三种不同的歧义分析方法。(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简称TG)的二大目标之一是语言理论应具…  相似文献   

7.
人们如何理解他们听到的语言,又是如何说出别人能理解的语言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在此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究语言加工过程中的词汇认知、句子歧义和句子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论文选取词汇歧义中由同形异义现象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区分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现象;其次介绍了同形异义词的分类,并对各类同形异义词及其可能引起的歧义问题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歧义消解的两种方法:一种通过语境,另一种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为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近义词辨析的指导作用,以英语中近义词现象为切入点,意在通过语义场理论、意象图示理论区分近义词"soon,quickly,promptly",揭示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研究近义词辨析中的作用。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实践,将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最后作者提出将意象图示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从而推动图示理论与英语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潜在歧义理论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早在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就在他的(工具论·辨谬篇)中,探讨了自然语言的歧义问题。在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史上,歧义问题总是成为某个新的语言学派崛起时向传统阵地进击的突破口。美国描写语言学和乔姆斯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开始,世界语言学研究开始研究“语义”。90年代日本开始建构日式版“认知语言学。从知觉理论与认知语言学、语言的范式化与认知模式、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性理论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认知语言学”,必将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词多义现象的转喻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芳  彭寒珂 《云梦学刊》2007,28(2):152-154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未能对一词多义这一语言普遍现象的本质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使得词由其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结果。探究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以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育者不重视提高学生词汇的记忆技巧而导致学生只能对词汇”死记硬背”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者如能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一些记忆技巧,将会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在此将要论述的就是如何将范畴化、原型理论、隐喻理论、图样理论等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现代语义学及对比语言学等学科理论,将已有的歧义研究成果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学生理解英语歧义句时所面临的困难及原因,旨在对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探讨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的相关性,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成果,阐明了认知语言学下的翻译对传统的翻译观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词汇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课题。从认知 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主要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的认知观看词义以 及一词多义等现象,从词汇的选择、词义的解释与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用法等四个方面 探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指出将认知语言学理论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实 践必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讨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信念,分析其在句法、语义上的研究路线。主张认知 语言学应该把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心理学作为背景,并从心理学和计算理论两个方 面证明连接主义不可能给语言学带来新的思想。然后分析认知解释和功能解释的抵触性, 用具体的汉语实例证明语序临摹原则并不灵验,用语言系统的自主性说明认知、功能解释 的局限性。最后讨论语言学的理论目标和研究层次、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和科学革命等问 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言理论对词的多义现象的研究多是缺乏系统性的 ,忽视了其义项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认知语言学则对词的多义现象做出了更为系统、详尽的解释。方位词从认知的角度分类为方位意义和非方位意义 ,非方位意义是在方位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拓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歧义研究的历史,过去几十年来的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可概括为四方面,即歧义的定义类型、分类方法及认知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歧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回顾的同时,重纠正前人的缺失,完成理论研究创新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词汇学角度出发 ,运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结合语境对英语中词汇的歧义现象做出初步探讨 ,重点论述了介词 of短语引起的歧义、重迭式名词粘合程度造成的歧义 ,以及一词多义、同形异义、词语搭配和形态变化引起的歧义等现象 ,旨在对第二语言习得者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