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孙立新 《文史哲》2003,4(5):40-47
19世纪 30年代起 ,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为后盾 ,在中国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 ,包括布道、建立传教站、举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然而 ,传教士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而是要实现片面的宗教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征服 ,要按照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改造中国。 19世纪德国新教的中国传教具有明显的“文化帝国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由于复旦大学学者钱文忠在百家讲坛的讲述,以及同名图书的上市,<三字经>和蒙学读物再度成为了电视观众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就<三字经>的诞生和流传、在历史上发生的作用以及其现代意义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近期专访了经学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蒙学西化教育模式构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蒙学西化教育模式源于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的构想,但国内学术界对其有关中国蒙学教育改革思路的探索至今未进行过研究.本文以来华传教士创办的英文期刊<中国丛报>为中心就此课题进行论述,分析这一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蒙学教育的观点与由此开始的改革之路探索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丁平一 《船山学刊》2001,(4):126-129,137
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曾先后传入过中国,来华传教士又以天主教和新教居多,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依恃不平等条约,大量涌入中国,传教规模迅速扩大。基督教许多教派都派遣传教士到湘组织差会,许多差会在进行传教活动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传教士的这些活动给近代湖湘文化涂上了一层有别于古代文化的色彩,而传教士的到来引发的多起教案也成为社会各界十分注目的事件。一、基督教在近代湖南受到的抵制基督教所受到的抵制主要是指近代以来连绵不断发生的教案。教案是指中国民众聚集起来,打砸、…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春节期间,杭州出版社推出了龚缨晏教授的新著<浙江早期基督教史>.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系列丛书之一,此书深入研究了19世纪初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基督教(基督新教)在浙东地区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外国传教士在宁波的活动,真实地还原了浙江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近代教会学校开设儒家经典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9世纪 ,伴随基督新教对华传播 ,教会学校在南洋、澳门、中国内地相继出现。尽管新教传教士标榜教会学校的目的仅仅作为其宣教的一种辅助手段 ,宗教教育是其主要教学内容 ,但又均强调儒家经典教育 ,甚至将其置于西学之前。新教传教士此举既是基于儒家经典可以促进基督教传播的传统识见 ,又有藉此吸引中国学生就读 ,同时亦有利于教会学校毕业生顺利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借以提高教会学校的社会地位及影响。总之 ,教会学校开设儒家经典教育的策略文化宽容举措 ,一方面减缓了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疑惧心理 ,争取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亦使基督教在华易于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 ,也对由传统的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的嬗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学读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启蒙教育开展得很早,蒙学读物历史悠久。日本自平安时代后期开始也出现了本土的蒙学读物。由于它们是在不断引进和借鉴中国蒙学读物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中日两国的传统蒙学读物具有一定的相似点。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结构、民族传统等都有所不同,它们又体现出极大的差异,这些都反映出中日两国在近代之前教育文化的不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8.
评西方传教士《论语》翻译的基督教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人文杂志》2008,(2):42-47
西方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传播福音和归化中国.为了更好地为传教服务,他们中的许多人进行儒经的翻译和研究.传教士翻译<论语>的动机是要从该典籍中找到基督教是真理且优于儒教的证据,并证明耶儒有相通之处,进而用基督教代替儒教.传教士翻译<论语>的策略是对儒学作"神学化"诠释,用基督教神学附会儒学.  相似文献   

9.
吴义雄 《学术研究》2002,1(6):43-49
澳门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活动的初期,也是将澳门作为重要的活动基地。马礼逊、裨治文、卫三畏等传教士,都有在澳门长期居住和活动的经历。新教传教士所举办的文化事业,特别是“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马礼逊教育会”和“中国医务传道会”的一系列活动,都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许多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是在澳门撰写和出版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他所编著的《华英词典》和裨治文、卫三畏编辑出版的英文《中国丛报》。  相似文献   

10.
明中后期,商业出版空前繁荣,蒙学教育亦特别发达,蒙学读物因此成为很多书坊的主打品种.明中后期蒙学读物的出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故事类蒙学读物因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而替代“三百千”成为这类图书的主流;在体例上,故事类蒙学读物将传统经史读物中的人物、典故以叙事的形式呈现给受众,更具可读性;在内容上,对既有的文本重新编辑加工,加以注音和注释,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在形式上,加入大量的插图,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在读者定位上,由于商业社会中的民众仅靠经验的累积是无法应付纷繁复杂的商业活动和人际关系的,因此除了孩童,很大一部分成人也需要接受蒙学教育,成为这类读物的受众.此外,为满足成年人的需要,这类读物中往往会有些类似百科知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19.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