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是辽代民族融合的特色.辽代民族交融历史特色的形成与辽代契丹居民与汉族居民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辽代史学则是反映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探讨辽代民族交融与史学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叙述多民族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结历史经验,并推动对辽代史学演进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官方修史机构是史学的主体之一,与私家分担着史学发展的社会职责。官方修史逐步成为国家政 权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史学的连续发展和繁荣。但是,官方史学也对史学发展起到一些负面的影 响。在清朝灭亡之后,官方史学意识仍然存在。在当代,应充分利用官方史学因素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注意研究和防 止其弊端发生,以保证史学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嘉时期的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不仅官方史学繁荣鼎盛,私家历史考据也精深广博,在编纂史书、理论阐发、历史考据、文献整理等方面皆超越往代,是传统史学大清理、大总结的阶段。近代以来,学术界在评价乾嘉学术时,多称其时考据学独领风骚,事实上,所谓的"乾嘉史学",应当是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总合,而不能仅仅关注私家之历史考据。官方与私家史学之间,有挤压,也有竞争,但以相互补益为主,史学思想与历史观念也趋向于一致。但是,这种"盛世"史学的繁荣,却增强了传统史学思想体系拖延转型的力量,并不利于长时段史学的发展。中国近代史学的产生,之所以滞后于鸦片战争多年,原因之一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上半叶,如何认识和书写中国传统史学成为中国现代史学史的重要学术课题。在三、四十年代,钱穆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多角度的研究,从先秦典籍的类别《诗》、《书》、《春秋》和"礼"探讨中国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认为中国史学具有自由、人本和理性的精神;传统史学多样化的体裁扩大了历史记载的范围和内容,通史体裁的创立和完善则确立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国现代新史学变革指明了路向。钱穆对传统史学的内涵、特质和价值深入发掘,与反传统史家的主张相对立,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新认识和新书写,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钞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史书体例,源远流长.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传播历史的一种重要媒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普及具有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史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是需要我们很好继承的。由于时代的变迁,史学的人文传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当代精神的人文关怀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史学的宗教职能及其对自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宗教不占主导位置的中国古代社会,史学执行了一部分宗教职能,通过道德价值审判与舆论导向发挥着重要社会作用,这是史学得以与经学并列成为显学的基础。主流史学道德价值观本质上与社会统治集团一致,反映了其利益取向和追求,而且不会对其行为产生根本性的控制。传统史学的宗教职能,使其成为一种关心社会现实的入世的学问,而积极的入世使其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史学的教化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史学具有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先秦时期,史学活动是政府实行监察、立法及教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秦汉以后,史学活动之监察立法的政治功能衰落,但其社会教化功能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重新认识和估价中国传统史学的社会教化功能,对于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伦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中日两国史学的“同中之异”,有助于史学理论、史学史以及一般历史研究的深入,历史学的发展呼唤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官方修史是东方史学区别于西方史学的最明显特征,日本官修史未达到中国官方修史的成熟、丰富及连续不断,却具有修史主体不限于天皇朝廷名义的特点。日本的历史理念,具有不认可政权鼎革、较早形成一种“国家意识”,以及将天皇血统绝对化的“神皇正统”论等等思想,这对日本史学发展和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兰浩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中国传统史学社会功能大抵涵摄了政治上的取鉴资治和社会伦理的道德教化,具有一定政治伦理中心价值取向;庞大而悠久的中国农村乡土世界是在场的中国历史主体,在传统史学中心叙事中经常处于“非在”的被动叙事状态;中国现代史学建构必须关注普通平民命运,实现“中心”到“延异”,变乡土世界被动叙事为主动叙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治史方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这种方法既坚持与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相联系的方法论原则,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其中也包括20世纪以来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治学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史学研究的效能,另一方面也充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本身。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以前的中国历史上 ,人文精神发展经历过春秋战国、秦汉到明代和明清之际到辛亥革命三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核心是承认人为“万物之灵”、“最为天下贵” ,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 ,因而人有崇高价值 ,人应当受到尊重。人文精神展开到人性观、天人观、人己观、文明发展观以及人生态度各个层面。重视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 ,历史上教育事业的丰富经验 ,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协调,不对称的一面,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在价值导向上有积极的纠偏矫正效应,它斥责了极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的危害性,严肃地阐明了中央集权对发展经济的核心作用,提出了理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合理意见,反对重钱拜物至上思潮,极力主张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交换原则,维护公平与效率在动态上的一致性,为经济良性循环提供了顺滑的人文软环境的精华参照. 相似文献
17.
论中华传统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精华文化.其内涵结构有两大系统,一是和谐的人文规范,以调和人际关系为特征;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互济,亦称"天人合一"说.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用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批判继承传统的和谐文化,有利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有益于科技创新和谐机制的改善与运转. 相似文献
18.
论心理史学的成长历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史学是现代西方史学界的新流派、新方法。其在产生之初即与精神分析学密切相关 ,而精神分析学在美国的盛行则使心理史学由此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所取得的成就及达到的水平引人注目 ,心理史学被认为“几乎是美国特有的现象”。本文即针对这一突出特点 ,论述心理史学的成长历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有很多,除了学界普遍认同的诸如"天人合一"、"和为贵"之类的特点外,最富个性特点的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崇尚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并不全然像现代人所解读的那样,处于受夫权压迫的地位。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有母无父现象十分普遍。这其中透现出人类起源于女性的观念,同时也表明上古时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上是自由的放纵的。汉代以后,对女性的约束性规定,其实也没有大范围地实行。魏晋以后儒学衰颓,礼教对女性的约束更为松弛。宋明以后,在理学观念影响下,贞节妇女数量大增,但一方面离婚再嫁现象仍代不乏人,另一方面实多有利益驱动的因素所致。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一是对几千年的历史不可一概而论,二是要努力认清经典的规范和社会的实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从而在当今女性观念的形成和女性文化的建构中,正确地认识传统观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