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广西特色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泛北部湾合作区域是广西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文化发展战略问题上,广西应发挥自身极具差异性和丰富性文化资源的优势,认清构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文化的基础,重视泛北部湾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从而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促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西资源富集区在“两区一带”新格局中地位重要,是广西沿边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南亚地区与我国西南地区的接合部和融入大湄公河区域合作的主要通道,在广西工业化发展和优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对外对内开放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但其发展面临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发展滞后、教育状况不理想、交通设施不足等制约因素,对此,应推进区域合作,整合区域资源,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应结合云南实际,从各个层面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从而建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这一基本思路,踏踏实实制定并实施相关竞争战略.作者还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跨区域合作、特色资源与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潜在开发价值大,但社会资源相对较弱,使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文化产业战略选择上应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生态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着重抓好"三个结合",即把区域文化特色与引领时尚潮流相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战略体现了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共同富裕路径创新和区域市场创新。泛 珠区域合作为澳门经济发展提供广阔腹地,澳门为泛珠区域合作提供服务平台。澳门在泛珠区域合作发展 中应在发展腹地和服务平台两个方面寻求适当策略,并要从创新思维、制度改革、技术进步和人才素质提 升四个方面寻求发展的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柔性视角审视广西甘蔗糖业可以发现,广西甘蔗糖业受其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柔性、能力柔性和管理柔性的制约.对此,广西糖业产业应坚持以提高战略柔性为目的的创新方向,创新资源的用途,创新生产工艺适应性,创新产品类别,创新行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的语言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建设加快了广西与东盟在各领域的交流,小语种人才的高需求及东盟国家的"汉语热"等新形势呼唤全新的语言教育政策.在分析语言教育现状及当下面临的语言政策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语言发展战略制定的着眼点和方向,说明应发挥区位优势并整合本地语言资源,最后从东盟语种教学及面向东盟汉语传播两个层面,提出对广西区域语言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广西旅游业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热 ,加强区域合作 ,发展区域旅游 ,成了广西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以发展广西区域旅游的战略思路 ,分析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广西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并从构筑区域旅游格局、增加资金投入、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完善交通网络、搭建旅游信息平台、成立区域旅游协作组织等方面提出加强区域合作 ,发展广西区域旅游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岔河彝族村民族文化生态的发展与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岔河村彝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思路岔河彝族村是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应注意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通过原生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岔河村彝族文化资源;岔河村应走民俗旅游之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也是保护和发展彝族村寨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开发中 ,广西具有应率先成功的六大优势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的观念优势 ;丰富的人才优势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基础设施优势 ;经济优势。开发广西的对策主要是继续加强观念的转变 ;树立跨越式发展的信念 ;树立人才战略观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 ;实施区域经济战略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而且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广西经济要发展、奋起直追 ,必须扬长避短 ,发挥其拥有的资源优势 ,但就目前看 ,广西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 ,其潜在的资源优势尚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因此 ,要进行思路创新 ,选择新的资源开发方式 ,使资源得到合理而有效地利用 ,实现优势转化 ,拉动经济的飞速持续发展 ,并保持资源的永久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引领县域经济强力崛起,广西县域经济应立足实际、抢抓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制定产业规划、抓好项目支撑、实施人才培养、大力营造氛围等,在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业等途径上下工夫,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已经成为制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所面临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采用区域合作战略、港城一体化战略、协同发展战略、人才小高地战略、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及绿色物流战略,促进物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韦乃煌 《学术论坛》2008,31(1):104-107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最起码要分别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议、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外长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形成共同决议或者联合声明.在此国家层面的合作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广西各级政府应利用自身地沿等优势,抢占先机.文章提出了积极开展与泛北部湾国家的省、市级的务实性合作,在东盟打下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激发相互间经济合作的欲望,通过省、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向各国中央政府递进,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合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9,(3):37-43
海南省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别是我国最南端和最西端的两个特殊国际旅游目的地。海南与伊犁两地选择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旅游社团跨区域合作、旅游企业跨区域合作、政产学研跨区域合作四大战略模式,实施国际旅游南西合作战略,是海南国际旅游岛与伊犁国际旅游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海南省和伊犁州以国际旅游为先导产业,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广西社会科学》2008,(11):15-25
对东盟开放合作是进一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抉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与对东盟开放合作的战略构想强调顺应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以提升泛珠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为战略目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等机制为平台,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经贸合作为重点,以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切入点,以开放开发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粤港澳珠三角为龙头,充分依靠泛珠三角区域整体优势和依托全国的力量,大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对东盟开放合作,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国际化发展。实现其战略构想,应进一步明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国际化发展思路、设立强有力的推进机构、加快与东盟机制的衔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和体系、加强政策探索、创建和完善开放合作平台、先易后难务实地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的开放合作、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及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完善科学决策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这给广西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使广西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广西目前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并提出了广西在今后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广西与长三角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文章分析了广西与长三角合作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有利条件,提出合作的重点领域、合作路径和对策,旨在为深化广西与长三角的合作对接、实现互利共赢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蕴藏着大量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都把发展海洋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近年来,广西海洋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仍存在着经济规模较小且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对此,应统筹海洋资源管理职能,出台相关的产业发展配套措施,发展本区经济,健全和创新海洋开发投融资机制,并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促进广西海洋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广西铝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具有独特的铝土矿资源优势,铝业发展前景广阔.针对广西铝业的发展现状,文章分析、阐述了铝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广西铝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